如何让Story time教学更具“故事味”
2014-11-28王蕴芬王莉娟
王蕴芬+王莉娟
译林版《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本文中所举案例均为此套教材)自使用以来,已经接近两个年头。对于新教材,我们一直处于边摸索、边实践、边思考的状态中。由于其各版块命名的不同,教学中,教师们也在不断地作着大胆的尝试,努力寻求更适合新教材的教学方法。虽然教材编写发生了变化,不过,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新旧教材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相通之处,如第一个版块的Story time教学,其实就相当于原来的语篇教学。
Story,译为“故事”。从语文的角度看,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属于口头文学,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虽然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把它当作语篇来操作,但是,更应从其自身特点入手。也就是说,要让Story time教学具有“故事味”。
一、 故事铺垫——宜情境渲染,忌无意交流
故事,一般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就要紧紧围绕故事,想方设法进行一些情境的渲染,为学生有效展开故事学习作好铺垫。在课堂热身环节,教师就要有意而为之,避免随心所欲,进行一些无意义的自由交流。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 6 What time is it?时,在课的开始,便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
1.T: Lets sing a song. What time is it,Mr. Wolf?
(1)Lets enjoy.
(2)Lets sing.
(3)让学生边唱,边加上肢体动作,表达时间。
2.T:Now, its time for our class. Lets play a game.
(1)快速呈现,逐个出现数字,让学生朗读。
(2)等所有数字呈现完毕,显示出钟的外圆,自然形成一面钟。
3.T:Look, this is a clock. We can know the time on the clock. Look, its one. Its one oclock.
……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歌曲也是情有独钟。在课的开始,教师以一曲欢快、可爱的“What time is it, Mr. Wolf?”让他们进行哼唱,并配上肢体动作,使得课堂一下子“动”了起来,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活”了起来。这首歌曲,内容紧扣故事文本,几遍唱下来,学生对本课的目标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 …oclock.”了然于心;而对“Its dinner time”这样的句子,学生也能试着猜测、理解。在利用歌曲进行渗透、熏陶后,自然进入数字复习和时间的教学,学生均能应付自如。对于“oclock”这个新单词,也是迎刃而解。
二、 故事导入——宜设悬解疑,忌直接告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是知识、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为增强故事教学的生动性,教学时,教师可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通过思维、想象,体验故事学习的快乐。
如上面这位教师,在时间教学后,便适当小结,然后通过提问导入故事教学:
1.T:Mr. Wolf wants to know the time. Who wants to know the time, too?
(1)Watch the cartoon.
(2)回答:Liu Tao。
2. Look and circle.
Who tells Liu Tao time?(回答:Liu Taos mum。)
3.How do they know the time?(回答:the clock / watch / computer)
4.看插图一:What time is it?
……
Mr. Wolf是歌曲“What time is it?”中的主人公,延续歌曲中的“谈论时间”话题,通过提问,自然过渡、链接到书本上Story time中的人物。教师连续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逐一探讨、回答。这几个问题,有的需要看动画辅助,才能回答;有的只需要稍动脑筋,便有答案;而有的则需要细心观察,因为答案蕴藏在插图中。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越来越接近故事文本。于是,一种急于“吃葡萄”的劲,便自然地涌动了起来——好想去一探故事的究竟。
三、 故事解读——宜顺藤摸瓜,忌声东击西
在读故事的过程中,我们习惯于从故事的起因来猜测或联想故事的发展与结尾。同样,在教学Story time时,也要给学生这样的机会,让他们自主探究。这样,学生就能寻着一定的思路或线索,自由地徜徉在故事的海洋中,从而品味故事学习的幸福感。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时,学生就有了这样的机会: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的Picture book.
(1)学生欣赏,Picture book 内容为Story time部分的小诗。
(2)T:What do you think of my picture book?
Give me a big hand!
2. What season is it now?
(1)学生回答:spring
(2)多媒体呈现温度计,学习:warm
并让学生观察人们的服装:shirt, blouse
(3)Watch the cartoon: What do we do in spring?endprint
(4)回答:
fly kites 提问:What do we need? (呈现组图,让学生选答)
学习:kite / fly a kite / fly kites / We fly kites.
go boating 提问:What do we need? (呈现组图,让学生继续选答)
学习:a boat / go boating / We go boating.
(5)呈现spring儿歌内容。
(6)听录音,逐句跟读。
(7)儿歌缺空,同桌练说。
In , it is .
We .
We .
We like .
(8)展示。
3.Summer event.
(1)师讲述:A long holiday, dress
学生回答,引出:summer,朗读单词。
(2)呈现温度计,学习:hot
(3)引导学生说:Boys wear …, girls wear …
(4)Brain storming
说到summer,你能想到些什么呢?
让学生交流。
(5)跟读summer儿歌。
(6)儿歌缺空,同桌练习,展示。
4.Autumn
与spring部分的学习方法几乎一致。
5.Winter
先放手让学生说,讨论;然后再进行学习。学法与autumn类似。
以上是这位教师在教学Story time故事主体文本时的一个全景。一年有四季,季季有不同。对四季,这位教师作了不同的处理。不过,其中仍有一些相似之处,学生也寻着了一些规律,如:温度计的呈现,直观形象地反应了不同季节的气候状况;在学习不同季节的天气时,结合人们的穿着来解释说明,将所有相关知识融合在一起;在小诗整体呈现后,先跟读,再缺空练说等。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教学。初学时,由于学生对故事不熟悉,教师采用“收”的教学方法,以带为主;随后,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往下走,等到他们能“顺着藤摸到瓜”的时候,教师便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故事学习。
四、 故事强化——宜情感体悟,忌范式朗读
故事需要多读、多品,这样,学生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笔者认为:Storty time与原来的语篇教学的最大区别,也在于此。以读体情,读中感悟,应该是Story time教学的一个侧重点。在强化故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其中人物的心理反应、情绪变化,准确地把握其情感,朗读好故事。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时,就非常关注朗读体悟,具体体现在:
第一处:学习插图2对话时:
(1)让学生听Liu Tao 和Mum的对话。
(2)标出声调和语气。
Can I have some water, Mum?(礼貌)
Here you are. (温柔)
Thank you, Mum.(高兴)
第二处:学习插图1对话时:
Fun reading(用不同的语气读爸爸的话、刘涛的话)
Come and have a pie, Taotao.(亲切的)(关心的)(……)
Thanks, Dad, but Im not hungry. Im thirsty.(A. 无精打采的 B. 不耐烦的 C. 不开心的 ……)
让学生判断、比较哪一种读法最好。
第三处:学习插图3对话时:
Whats the matter, Taotao? Are you ill?(担心的)(温柔的)
No, but Im tired. I want to go to bed.(疲劳的)
第四处:学习插图4对话时:
Good night, dear.(疼爱)
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心思极其细腻的教师。让学生用不同的心情、不同的语气来朗读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反思我们的课堂:为了强化文本学习,展示更多的是一些范式朗读,或跟录音读、或跟老师读、或和预先设置好的音频文件进行PK,我们所关注的是学生对语音语调的模仿。而真正的Story time教学,则需要我们关注人物的内心,尝试变换不同的心情,进行朗读与体验。唯有此,学生才能够真正走近故事人物,体会其内在情感;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语言表达的情意。
五、 故事续编——宜情节延伸,忌随意拓展
连贯性,是故事的一大特点。大多数的故事,都会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根据故事中描述的情节或自己的喜好,对其进行一定的续编或改编。而在故事学习后,学生能将故事情节进行必要的延伸,也是对其有效语言输出的一种及时检测。
如上面这位教师,在教学Whats the matter?故事文本时,可谓亮点不断,可是在拓展环节,笔者却觉得有些争议:
1.适当小结:We should care about each other.
2.引出Bobby和Sam
(1)上集回放:Bobby and Sam help a bird
(2)本集预猜:多媒体播放哭声
(3)师生示范故事表演。
(4)呈现Tips,提示学生如何表演。
(5)学生准备故事。
(6)展示。
这是一个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故事中新语言知识的活动,通过让学生表演、展示,能够为学生的语言输出进行相应的检测。可是,刚接触的是活生生的书中人物(Liu Tao, Mum, Dad),这会儿是动物(Bobby, Sam, Bird),其中的跨越太大、跳跃性太强。虽能操练、运用语言,可是,从语言的整体性来理解的话,语境脱离、情节断续,不能视为最佳的拓展方法。
而另一位教师在同课异构四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时,其故事教学后的拓展延伸,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1.故事小结。
2.T: As a family, we should care about each other.
3.T: It is five oclock. Dad is back home from work. Mum is busy with cooking. Taotao is watching TV. What will Taotao say to his mum and dad?
(晚上五点,爸爸下班后回到家中,妈妈正在不停地忙碌着,Taotao会和爸妈说些什么呢……)
4.学生三人一组,一人扮演Taotao,一人扮演Mum,一人扮演Dad,运用今日所学,说一说。
应该说,这样的故事拓展,于情于理,避免了随意性。其中人物,仍旧是Story time中的主人公。学生在经历了Taotao忙碌的一天后,又期遇了Dad的一天。故事的发生、发展,与文本具有连续性。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也经常发生。学生可能每天都在经历,因此他们肯定有话可说。在“说一说,演一演”的过程中,学生开始“用英语做事”。这样一来,他们既能用所学知识传递信息、表达个人观点,又能在不经意间提高自己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能真切地体验对身边亲人的关爱,可谓一举多得。
让我们的课堂呈现出更多的、具有香浓“故事味”的真正的Story time教学,这样,学生肯定会对Story time学习乐此不疲。让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学生因此而更爱英语学习。
【责任编辑:陈国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