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政策过程中公众微博参与过程研究

2014-11-28汪斌WANGBin

价值工程 2014年22期
关键词:劳教议程公共政策

汪斌WANG Bin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合肥 230009)

(School of Management,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

0 引言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通过政治过程来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并达成公共目标,最终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1]。公共政策从问题产生到目标实现的完整周期即公共政策过程,包括问题确认、议程设定、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效果评估、政策修正和完善[2]。公共政策解决的是社会公共问题,涉及各方利益,受到社会各个群体的关注,在微博环境下公众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积极踊跃。Rogers(2010)研究表明,微博是政府官员与民众沟通的重要平台[3]。因此,对于公共政策过程中公众微博参与的具体过程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和迫在眉睫。

政治系统理论认为,公共政策过程由政策输入开始,经政治系统的转化,最终形成政策结果,并以政策公布和政策执行的形式输出。本章以政治系统理论为基础,以劳动教养制度的废除为例,从输入、转化、输出三个阶段来探索公共政策过程中公众微博参与的具体过程。

1 劳动教养制度的废除过程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关于劳教制度的存废争议就已经存在。但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发生后,关于劳教制度的废除问题才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2011年9月的任建宇劳教案和2012年8月唐慧劳教案的发生,使得劳教制度应不应该被废除再次成为全社会舆论的焦点,公众纷纷通过微博这一平台,表达出了要废除劳教制度的诉求,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使得政府不得不认真考虑劳教制度的废除问题。

2 公共政策过程中公众微博参与的过程模型构建

2.1 政策输入

公共政策输入是利益集团、政党或个人向公共政策制定系统提出政治要求和支持并经过“守门人”把关过滤的过程,也是政策议程创建过程[4]。根据输入者身份的不同,公共政策的输入可分为内部输入和外部输入。内部输入是指由政治系统内部主动提出政策议题并将其纳入公共政策议程的过程。外部输入则是指由政政治系统外部向政策制定部门反映社会问题,表达利益诉求等并促使其进入公共政策议程的过程。

2.1.1 外部输入

触发机制是公共政策的外部输入过程的开始。触发机制就是指能够促使公众主动向政治系统反映社会问题,表达利益诉求的关键性因素。在我国,公共政策输入的触发机制有焦点事件和公众利益诉求两类。在劳教制度废除的过程中有过三次焦点事件,分别是孙志刚事件,任建宇劳教案和唐慧劳教案,三次事件都导致公众积极呼吁废除劳教制度;同时,一些专家学者纷纷表达利益诉求,呼吁废除劳教制度,从而引起政府重视。

触发机制产生后,公共政策的输入便开始了。劳教制度的废除过程中,孙志刚事件触发的政策输入主要是通过传统手段实施的,而任建宇劳教案和唐慧劳教案触发的政策输入主要是通过微博平台实施的。通过网络信息搜寻和微博互动,公众发现了劳教制度的不合理和被滥用,因此提出废除劳教制度的呼声并形成社会舆论和民意。政府部门面对公众压力,不得不考虑劳教制度的废除问题,并最终将其纳入到政策议程中,劳教制度废除的政策议程完成了其外部输入。

2.1.2 内部输入

内部输入的主要工作虽然由政府部门完成,但公众也可以通过政策预仪(即政府部门在考虑相关政策制定时,为尽可能广泛地听取舆情民意而采取的一种试探性方法[5])参与其中。与外部输入一样,内部输入也有触发机制,即政策预仪。政策预仪被公布以后,公共通过微博积极参与其中,建言献策,提出支持或反对意见。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输入是典型的内部输入,2013年6月,人社部相关负责人首次明确提出推迟退休年龄已成“趋势”,消息发布后,立即在微博上引起众多反对之声,随后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退休年龄暂不做调整。

2.2 政策转化

政策转化的公众参与有利于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可接受性和合法性,周晓丽曾指出: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对于提高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基础至关重要[6]。在微博环境下,公众利用微博的互动性、超时空性和网络的信息搜寻优势,实施有效地监督政策转化过程。劳教制度的废除过程中,作家连鹏就发表了一条微博,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改革劳教制度的进程,并指出:劳教制度不应只是改革,而应彻底废除。

2.3 政策输出

政策输出即将由政治系统制定好的政策公之与众并执行和评估的过程。它包括政策公布,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完善。

在微博环境下,公众可以参与到政策的公布解释和执行过程,从不同角度解释政策内容和意义,监督政策执行过程,发现新问题并向政府部门反馈。劳教制度废除后,公众纷纷通过微博予以公布和解释;对于废除决定的执行以及废除后的影响,相信公众会通过微博予以继续关注和监督,并会提出相关的建议意见。

2.4 参与过程模型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构建了“公共政策过程中公众微博参与的过程模型”,如图1。

3 结论与启示

本文依据政治系统理论,从输入、转化、输出三个阶段来探索公共政策过程中公众微博参与的具体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阶段,公众微博参与目的、参与的过程和形式都不同。输入阶段,公众的参与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要求和建议;转化阶段,公众参与是为了更好地监督政策制定的进程和方向;输出阶段,公众参与是为了更好的传递政策内容,监督政策的执行,评估政策的效果,寻找和发现政策的不足,为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支持。因此,政府在引导和规范公众微博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时,要根据不同的阶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输入阶段,政府需要在技术上保障微博信息传播的可靠,保障公众信息的信息来源,并尽可能帮助公众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转化阶段,政府可以通过微博意见领袖及时发布政策转化的过程,接受公众的监督。输出阶段,政府可以通过意见领袖对政策进行公布解释,扩大政策的影响力和提高政策的可理解性,同时为政策完善提供技术和信息保障。

[1]宁骚.公共政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9.

[2][美]小约瑟夫·斯图尔特.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8.

[3]Golbeck J,Grimes J M,Roger A.Twitter Use by the U.S.Congree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2010,61(8):1612-1621.

[4]张小明.我国公共政策输入面临的问题及挑战[J].中国行政管理,2013(7):32-36.

[5]孙旭培,吴麟.新闻媒体与决策“气球”[J].新闻爱好者,2005(3):18-19.

[6]周晓丽,马晓东.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合法性的路径选择[J]理论探讨,2005,4:118-121.

猜你喜欢

劳教议程公共政策
德国《2010议程》议会辩论的话语分析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城市设计中的公共政策偏好理解行为选择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公共政策主导 携手抗击慢病
G20为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新动力
后劳教时代非访行为规制的限度
会面议程
终止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