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考试对我国中考命题的启示
——以阅读题的命制为例
2014-11-28冯渊
冯渊
PISA考试对我国中考命题的启示
——以阅读题的命制为例
冯渊
PISA2009阅读素养框架主要监测学生的反思和参与能力,从访问与检索,整合与解释、反思和评价等几个方面制定出七个能力层次,据此设计的试题更贴合学生实际。本文借鉴PISA命题理念与命题技术,通过PISA试题与中考阅读题的微观比较,探寻PISA对中考阅读题命题的启示。
PISA阅读题;中考;现代文阅读
PISA测试旨在检测15岁学生在阅读、科学、数学三个领域的素养,通过检测数据给学生所在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时提供参考。PISA测试近年来引起了更大范围研究者的关注,国内出现相关研究文章数百篇。其中,阅读素养领域较有影响的研究多是从宏观层面探讨阅读素养与学生未来发展的关系,讨论PISA命题理念等。如,试图借鉴PISA阅读素养测试中的自主性、应用性、探究性以及开放性评价的方法,用科学的手段进行阅读素养的培养和评价,从而提高我国学生主动从文本中收集、分析、加工信息和综合判断的能力,并达到能提出自己观点的水平。在命题方面的比较研究,则希望借鉴PISA先进评价理念和评价技术,转变“重成绩轻能力”“重考试轻评价”的观念,探索改进现有大规模教育考试。在测试评价方面,有人提出了制定学业水平等级量表的设想,在阅卷程序方面,建议为评分者提供内容具体的评分标准文本,将“评分者效应”的影响降到最低。目前,将PISA具体试题与中考阅读题进行微观的比较研究的较少,本文试图由此切入,结合已经取得的理论研究的共识,从命题技术层面为中考命题的变革提供一些思路。
1 能力点比较
1.1 PISA阅读能力的层级设置
PISA测评阅读能力从“访问与检索”(有的概括为“获取信息”或“复述信息”)、“整合和解释信息”(有的概括为“整体感知和解释信息”或“理解信息”)、“反思和评价”(包括对“文本内容”和“文本形式”)三个方面,将阅读能力分为以下七个层级。
1.2 中考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层级: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
中考大都以地级市为单位进行命题,各地市命题的指导性文件是当地制定的《考试说明》,该“说明”对考试性质及命题内容作了规定。本文以经济和教育相对发达地区的苏州市为例,该市2013年中考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测试要求是:
1.读懂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基于知识积累、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的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阐述。如: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情感思想。
3.概括分析:对文章记叙描写的事物、阐述论证的观点、介绍说明的道理、抒发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4.品味与揣摩: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揣摩。(应属于“鉴赏评价”类——笔者注)
5.评价:(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探究”色彩——笔者注)。(2)对文本的内容作出合理的评价,对作者的观点作出评价和判断。(3)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
笔者查阅了不同地市的考试说明,他们表述上有较大差别,如上海市有长达14项细目要求,而福州只提出6项细目要求,但主要内容基本一致,一般均集中在理解(文意、句意、词义)、分析综合(筛选整合信息、概括要点)、鉴赏评价(针对本文内容和表达形式)、探究(针对文本内容、主旨)等几个方面。
1.3 比较
首先,我们要看到不同性质试卷中现代文阅读命题的相同点。阅读能力的检测,无论是国内的中考、高考,还是SAT、PISA等试题,许多能力点是相通的。国内中考卷现代文阅读题基本集中在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四种能力上,PISA测评阅读能力的七个层级同样涵盖了这四项能力。这些能力层级划分,来自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这也是国际通用、所有学科普适的分类标准。PISA虽然提出了更为细致的七个层级,但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从总体上看是一致的。
其次,我们要关注两类测试的不同点。PISA阅读能力的七个层级中,每个层级都涉及了“访问和检索”“整合和解释”“反思和评价”这三个方面,由低到高递进发展,分类详细,指向明确。“访问和检索”主要是从文本中筛选信息,属于“分析”能力,“整合和解释”主要是“理解”能力,“反思和评价”与“鉴赏评价”“探究”能力基本一致。
特别要指出的是,PISA阅读能力的检测是从“访问和检索”“整合和解释”“反思和评价”三个方面由易到难设计试题。而中考卷按照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四个能力点命题,中考考试说明认为这四个能力点本身就是逐层升高的关系。
比较而言,PISA试题的设计更为精确,如同样是“访问和检索信息”,最低层次只要求“在背景和文体都熟悉的、句法简单的短文中查找一条简单的明确表示的信息”;而最高层级则要求“从以非典型格式呈现的不熟悉的内容中吸收信息”。中考认为高级的“反思评价”能力,在较低的层面也可以检测,如第低级只要求“能进行低水平的推论,如在没有说明的情况下,能在两个句子之间确定因果联系”;而最高层级则要求“面对新信息时能够克服先入为主的看法……能用批判性的观点来看问题”。
两种命题检测的目的不一样,试题命制的样式自然有区别。PISA评测的目的不在于了解学生掌握了多少学科知识,而在于他们是否掌握了与将来生活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PISA关注的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着眼于未来的生活。另外,PISA通过评测来反映各国教育政策对学生的影响,同时为各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学校课程设置、教学等提供导向。中考当然也要考测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利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自然也包含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检测;但作为选拔性考试,中考试题需要具备更为明显的区别、甄选功能。
[根据陆璟《PISA如何测评阅读能力》(见《中国教育报》2011年3月17日第六版)内容制表]
2 2009PISA例题和2013中考例题分析
2.1 2009PISA例题分析
我们以“高层建筑”这一阅读文本为例进行讨论。试题如下。
《高层建筑》一文来自2006年出版的一本挪威杂志。运用图形《高层建筑》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当杂志刊登这篇文章时,图2中哪幢建筑是已竣工的最高建筑?
问题2:图1提供了下列哪一种信息?
A.不同建筑物的高度比较。
B.不同城市的建筑物总量。
C.多个城市中超过某一高度的建筑物数量。
D.不同城市建筑风格的信息。
问题3:挪威奥斯陆的皇冠大酒店只有117米高,为什么会出现在图2中?
问题4:假设二十年后有关高层建筑的信息在一篇类似的文章中再次出现。
下面是原文中的三个特征。你认为这些特征在二十年内是否会发生变化?请在下表中圈出“是”或“否”。
文章中的特征图1中的各个城市。图2的标题。图1中的建筑数量。二十年内是否会发生变化?是/否是/否是/否
问题5:运用《高层建筑》一文,确定下表中列出的各条信息是出现在文中图1中还是图2中,还是都没有出现。
请圈出“图1”、“图2”,或“没有”。
信息香港一幢建筑物的名称。帝国大厦竣工的日期。自1976年以来在多伦多竣工的建筑数量。图1/图2/没有图1/图2/没有图1/图2/没有图1/图2/没有
这道题的阅读材料主要是两幅图表。问题1和问题2,要求获取和检索信息,属于PISA测评阅读能力的第一级。因为图表载于2006年出版的杂志,所以已竣工的最高建筑是加拿大国家电视塔。这里利用了原文中明确标示的信息,如果误答为迪拜塔,可能是没有关注“2006年出版”这一信息。
问题2是选择题。作出判断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适当提炼,答案是C。——这两题与国内中考题相比,并未显示优势。下面三题则值得认真揣摩。
问题3一跃为PISA测评阅读能力的最高级——第六级,旨在检测学生的“反思和评价”问题4转换背景,设想二十年后的变化,既要求考生“寻觅多样化的信息,并按照某个独一的特点作出对比”——与当下对比(能力2级),又要求“推断在内容或形式上不熟悉的文本”(能力5级)——对二十年后某一特点的变化做出推断。这一题并不难,但崭新的命题形式值得借鉴。
问题5要求对部分信息进行整合和诠释,分析甄别一组图表中呈现的信息(能力3级)。图1中有香港高层建筑的数量,两幅图中都没有建筑物的名称;图2显示帝国大厦竣工于1931年;图1中只有多伦多高层建筑的总数量,两幅图中都没有1976年以来在多伦多竣工的建筑数量。——这一题也不难,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2.2 2013中考例题(苏州卷)分析
全国各地每年有一百多套中考语文试题,题型本应该千姿百态,但实际上模式基本一致。下面以苏州卷三个阅读文本的试题为例,进行简析。
1.第一段中,作者写杨二嫂的话时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请分析其作用。
2.节选的语段中,“我”眼前的杨二嫂与“记忆”中的杨二嫂相比,除外貌、年龄外还有哪些方面的变化?请简要概括。
3.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以上为课内文章阅读题,文本为鲁迅《故乡》)
三道试题的能力点均为分析综合:分别为标点的作用(利用语法知识分析)、概括原文信息(筛选、概括信息是分析类试题的常见形式)、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设题点明显集中、单一。
4.文章第二段中说“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5.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列举大江南北一些名胜古进上胡涂乱抹的现象有什么作用?
6.根据文章内容,探究提升未成年人文明素养的途径。
(以上为课外文本·论述类文本阅读,文本为李浩燃《由“到此一游”想到的》,选自《人民日报》2013-5-27第五版)
4题为句意理解题,5题为分析题(分析文章结构、把握行文思路),这两类试题极为常见,如2013年南京中考卷的“作者所提出的‘新的理解’指什么”“第二段加点词语‘大有径庭’的含义是什么”;2013年成都中考卷的“为什么说这些错误是‘美丽的’”“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朦胧的欢喜’的含义”;2013年上海卷的“第①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联系上下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____描写,作用是____”等。这类试题已经成型,十分稳定,是中考语文试卷的常规题型,笔者无意臧否。
主要6题,本题从表述上看是探究类试题,实际上与语文学科阅读能力的测试相关度不大,它更像是一道思想品德学科试题,这类试题在中考卷中并不鲜见,如2013年成都市中考卷中“作者认为我们有时候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但有时候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简要谈谈”,等等,这类披着“探究”外衣的阅读类试题,值得注意。
7.在作者看来,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
8.文章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9.文章第六段中,作行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有什么作用?
10.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短语的表达效果。
11.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的持点。
(以上课外文本·文学类文本阅读,文本为鲍尔吉·原野《春天是改革家》)
7题属于分析类试题,要求筛选、整合作者的观点,并非理解类试题(理解是根据作者信息解释其隐含意义);8题还是分析类试题,涉及对文章的结构和行文思路的分析;9题仍然是分析类试题,第一问是筛选提炼信息,第二问在分析作用的基础上略有“鉴赏”色彩;10题题干明确显示“分析”,实际上要求回答的是“表达效果”,应该用“鉴赏”(“分析”与“鉴赏”是两个不同的能力层级,提问语言亟待规范);11题“分条概括”明显属于分析题中的信息整合。
一道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五个问题基本是围着“分析”这个能力点设计。这并非某一地某一份试卷的情况。对照PISA阅读题,我们的命题应该有不少改进的地方。
3 PISA试题对现代文阅读命题的启示和对教学的影响
3.1 命题启示
由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目前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的设置规范,具有较好的检测和选拔功能;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认识目前命题方式存在的问题。语文试题被社会诟病,除了媒体的夸大其词和非专业人士不负责任的言论之外;试题命制本身的确存在理念和技术问题;加上一些教师从起始年级就围绕升学考试进行阅读教学,备考体系十分完备,无形中挤压了试题命制的空间,此时,改变命题理念和技术就显得更为必要。
1.理念:试题应指向检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拓展未来的能力
我们先看看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设问方式,如“这句话/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是什么”“赏析这句话/这段话/这个词的妙处”等,这些试题检测的是学生已经理解并接受了什么。在认知、理解、记忆、归纳、概括和解释等方面,PISA和我们的中考命题并无太大区别;但在深度反思、拓展思维、独立评论、个性表达等利用文本以外的知识和自身经验“质疑评判”“参与”等方面,PISA阅读检测无疑走得更远。PISA意在检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拓展未来的能力。这一点,应该是我们命题时需要特别关注的命题理念。
具体来说,中考试题目前显得程式化,主要原因是我们试题的难易仅从“理解”“分析与综合”“鉴赏与评价”“探究”等几类能力点来区分,自然难以命制出真正区分能力的试题。借鉴PISA阅读测试能力的分级(见本文第一部分的表格),精细区分试题的能力点,细化“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修订中考现代文阅读能力层级标准,然后才有可能在此标准上命制试题。
2.技术:问题设计避免模式化,参考答案避免程式化
从上面介绍的几道试题来看,我们已能管窥其试题命制的灵动和机智。如上面列举的2009PISA《高层建筑》问题3“挪威奥斯陆的皇冠大酒店只有117米高,为什么会出现在图2中?”这种试题显示出文本对“读者”的尊重,也是对学生反思文本能力的真实检测。
我们与此类似的试题有“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句/段”,固定的答题模式是:结构上承上启下,为下文做铺垫之类;内容上强调了主旨,深化了中心等。这种试题命制模式和教学应考模式进行的是毫无意义的机械训练。
《高层建筑》问题3的图表中出现皇冠大酒店,体现了对挪威“读者”的尊重,命制这种试题,是让学生利用文本信息识别出这种“尊重”,这种命题方式体贴入微,细致巧妙,不露痕迹地开启了学生的心灵。
我们与之形似的命题方式是“谈谈你对××××的看法”,看上去也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如成都市2013年中考题“除了文中所讲的‘踏实努力’这一‘砝码’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可以充当人生天平另一端的‘砝码’呢?请联系生活,试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是“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能够答出积极向上的品质并举例说明即可”——这种命制方式,本质上是粗糙和懒惰的,因为题型呆板、单一,考生对这种所谓的开放性试题在应考教师的指导下早已保持高度的警惕,参考答案给出的更是道德训诫范畴的内容,与阅读能力、与自我意识基本无关。——谈谈看法,完全可以;但设问方式要巧妙一点,真正贴近学生一点。谈看法如果变成了口头上的虚应故事,就毫无意义,甚至留下了说假话的空间;检测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评判能力,应该设置具体的情境,检测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反应——这是做不了假的。PISA试题有许多技术方面的提示,值得借鉴。
再如问题4和问题5设计的情境改变后的推测,是对学生根据已有信息进行推断能力的检测,这类试题在我们的试卷中很少出现,我们检测推断能力,主要是从想象式写作的角度进行考测,如2013年上海市中考卷“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在下面文字后续写‘百合’与外婆见面时的情景(80字左右)”——这也是检测推断、想象能力的一种方式,但被固化为一种模式后,少有灵活的新题型出现,是否可以借鉴一下PISA阅读题的推断类题型的命题技术?
在阅读教学围绕标准化试题进行的背景下,命题技巧越成熟越固化,离真正的能力检测就越远。如果能从命题层面开展一些细致的思考和行动,阅读教学的课堂可能也因此活泼、生动、自由起来。
3.2 教学影响
如果试题设置灵活,是基于学生未来发展来设计的,就有可能引导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关注学生的阅读素养的培养。国际经合组织对阅读素养的界定是:“阅读素养是指为了达到个人的目标、发展个人的知识和潜能以及参与社会活动,对书面文本的理解、运用和反思的能力。”不仅如此,PISA2009对阅读素养的界定,在“理解、运用和反思”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参与”能力,“参与”包括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参与,例如:识字的人,可以在投票时通过做出明智的决定更充分地参与一个民主的社会,“参与”也可以包括一种批判的立场,意味着向个人的解放、自由迈进一步。至少在目前,国内现代文阅读考题没有这样的命意。这两种不同的命意,造就的完全是两类不可同日而语的“下一代”。
中考阅读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试题能力点区分的简单化,试题设计的模式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教师对课文的分析一旦带有解题色彩,就很难带领学生真正进入文本。因此,试题设计和阅读能力点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张力,不能简单呈现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价鉴赏”一一对应的关系,而应该在这些总的能力点要求之下,注意划分出不同的能力层级,这样的检测势必引导师生沉浸到文本之中,关注、体悟文本,而不是凭借应试经验来“教”和“学”。
[1]王蕾.学生阅读素养的评价——解读PISA[J].中学语文教学,2008(1):62.
[2]王蕾,景安磊.我们从PISA学到了什么——基于PISA中国试测的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178.
[3]邹一斌,吴勇.PISA阅读素养测试阅卷程序之启示——PI⁃SA2009阅读素养测试与上海语文中考的比较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0(5):15.
[4]冯渊.高考语文阅读题设计的规范与创新[J].中学语文教学,2013(6):66—67.
[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上海研究中心,译.面向明日世界的学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03报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30.
[6]郑彩华.PISA视野下的电子阅读素养测评及其启示[J].基础教育,2012(3):51.
[7]潘涌.PISA价值观和评价观对中国教育创新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2(2).
[8]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国上海项目组.质量与公平:上海2009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结果概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9]赖小琴.PISA评价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2008(9).
The Enlightenment of Tasks Development in PISA on that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Graduation Test:Taking the Reading Tasks as Examples
FENG Yuan
The 2009 reading literacy framework is mostly to test the students’reflection and engagement competencie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access and retrieve,integrate and interpret,reflection and evaluation,each of which can be classified to seven competency levels.There for,it is closer to the students’reality of reading literacy.This paper shed light on the item development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Graduation Test by comparing the tasks in both tests,based on the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of designing reading literacy tasks.
PISA Reading Literacy Tasks;Junior High School Graduation Test;Modern Chinese Rreading
G405
A
1005-8427(2014)02-0030-8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研究”(课题编号:AHA12000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冯 渊,男,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教研员(上海 2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