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楼台”对接上海自贸区
2014-11-28钟建林
钟建林
“近水楼台”对接上海自贸区
钟建林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称上海自贸区)已正式起航,舆论普遍认为其意义不亚于当年深圳特区设立,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上海自贸区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长三角地区将率先受益,区域经济的竞合格局将迎来新一轮调整。目前,周边城市已闻风而动,舟山已在积极申请开展海港自贸区试点。苏州正在努力将自己的综合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拓展延伸,同时深化昆山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将上海自贸区一些新的政策逐项叠加到海峡两岸合作区。无锡提出加快推动苏南硕放机场海关特殊监管区纳入综保区,适时争取开展无锡自贸园区试点。湖州作为上海的毗邻城市,具有充分承接上海自贸区强大辐射的“近水楼台”优势,应主动出击,积极呼应,抢抓机遇,尽快启动对接措施研究,趋利避害,防止出现与周边城市的政策与效能落差。
重大的机遇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对长三角地区将产生“溢出”效应,作为长三角连接中部地区节点城市的湖州将又一次面临重大机遇。
承接制造业转移的机遇。上海自贸区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其空间承载能力有限。上海在加快向服务型国际城市升级的同时,也将抬升其商务成本。基于以上视角,向上海自贸区“洼地”流动的只能是产业链中处于“微笑曲线”两端的企业,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业流向周边地区的可能性较大,甚至于上海本土制造业也会流出上海,向周边地区转移。对湖州来说,这是承接产业转移,深化与上海制造业的价值链分工,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的难得良机。
享受政策优惠的机遇。湖州毗邻上海,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可以使湖州的进出口企业享受相应的便利和政策优惠,尤其是一些出口型企业,可以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分公司,充分利用区内的税收等优惠政策,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上海自贸区内允许外资、民资设立金融机构,这对民间资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去处,可以把产业运作和金融运作相结合,实现“产融”结合。同时,上海自贸区内宽松灵活的金融投资机制,也会给湖商资本的运行带来机遇。
提升中心城市功能的机遇。从国际上自贸区的发展经验看,成功的自贸区是所在城市与周边城市良性互动的结果。上海自贸区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建设需要周边城市相应的产业、基础设施等配套,同时溢出仓储、加工、配送、商务等服务需求,降低本地高商务成本影响。湖州作为长三角的腹地,具有成为上海自贸区重要服务合作平台的条件。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将对湖州发展物流仓储、服务外包和金融后台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带来历史机遇,湖州可以利用其带来的信息流、资金流和技术流,提升中心城市功能,为湖州发展提供动力。
面临新的挑战
产业转型升级面临考验。上海上报国务院的方案提出,支持上海自贸区“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税收政策”。现行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如果参照香港、新加坡和国内西部大开发、深圳前海的“经验”,推测上海自贸区选择所得税率很可能也是15%。局部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能会打乱产业梯度转移的秩序,在GDP考核红线下,对湖州经济的转型升级将提出严峻考验。
高端服务业面临挑战。上海自贸区将为上海发展注入新的制度优势,可能会更加集聚一批研发、设计、营销和现代金融等高端服务业要素,这对湖州不能享受自贸区内优惠和便利政策的相同行业与企业来说,影响是负面的,会损失一些发展机会。
总部经济面临“虹吸”。上海自贸区运营后将会在较短时间内吸引拥有海外业务的企业在区内设立具有财务、运营和营销中心等功能的企业总部,这对我市发展总部经济、吸引企业总部落户或建立区域性功能机构的努力会产生极为不利影响。
主动应对之策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及其相关的体制改革与机制构造无疑对湖州会产生重要的辐射与溢出效应,推动湖州的改革开放和转型升级。同时,对湖州而言,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以及种种政策优势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虹吸”效应。机遇往往眷顾有所准备的人,对无准备的人而言,抓不住机遇反而会成为挑战。我们要加强对自贸区的学习研究,关注虹吸效应,用好溢出效应,积极主动应对,努力实现湖州利益最大化。
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关注跟踪。上海自贸区这艘超级巨轮已扬帆起航,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将会不断体现。如何在加强对接的同时实现差别化竞争,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道绕不过的考题。为此,建议要加强宣传引导,深化我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层面对上海自贸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真正做到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建立由市领导挂帅、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对接上海自贸区工作班子,专题研究湖州对接上海自贸区问题。建立相应的网络平台,与上海自贸区实现无缝对接,在第一时间获取上海自贸区的最新信息。密切关注上海自贸区建设动态,加强对自贸区政策的学习研究,深入研究上海自贸区相关政策细则,紧密结合湖州实际,进一步厘清湖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建立对接机制,加强湖沪合作。开展自贸区常识、自贸区基本政策等内容的辅导,强化我市社会各界抢抓参与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机遇意识。积极完善湖沪之间既有的联系通道,及时掌握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强化部门对接机制,特别是外经部门作为自贸区的牵头部门,要积极与上海对应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第一时间掌握动态信息。研究制定我市对接上海自贸区的办法和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措施,完善对接机制。充分发挥湖州驻沪办事处的作用,赋予对接上海自贸区的新职能,发挥其联络上海自贸区的桥梁纽带作用。参照国际自由贸易区运作惯例,指导我市内河港与上海洋山港开展互利合作,推动海河联动,推进湖沪通关一体化建设。
充分借势借力,加强招商引资。利用上海的资金、人才、服务等各种要素资源为我所用,促进上海自贸区对周边地区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借助与上海密切的互动合作优势,精心谋划对接上海产业转移,推介湖州优越的产业发展条件、基础设施、区位优势,提升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争取上海自贸区设立后溢出的先进制造业、服务业项目到湖州落地。
引导企业参与,鼓励做大做强。部分湖州企业抢滩上海自贸区的热情很高,表示会主动考虑去上海自贸区设立办事机构或注册新的企业。对此,政府应加强引导,一方面积极为入驻自贸区内的湖州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政策等服务,以市场化为原则,鼓励企业有序入驻自贸区,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要鼓励我市骨干企业等扎根湖州,做大做强。
主动向上衔接,争设保税港区。湖州处于长湖申线、京杭运河的交汇处,拥有发达的水上交通航道,已基本形成“五干五支一港六区”的水运体系。全市内河航道密度达20.1公里/百平方公里,列浙江省第二位;内河港口码头泊位数1002个,最大靠泊能力1000吨级,泊位年通过能力达13581万吨;拥有各类水路营运船舶5297艘,列浙江省第一位;湖州港年货物吞吐量1.5亿吨,列浙江省内河港口第一位和全国内河港口第四位。建议主动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衔接,积极争取设立湖州保税港区,努力将湖州港区打造成上海自贸区的延伸窗口。
作者单位: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