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

2014-11-28汪杰

世纪桥 2014年4期
关键词: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

汪杰

摘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斗争实践中,不仅善于把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而且还在反思中抓住契机,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创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形成与发展,都与我们党科学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有着重要关联。

关键词:重大突发事件;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危害甚大。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实挑战、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理论自觉三者有机统一,使党在科学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斗争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不断创新。

一、科学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要动力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改革开放以来,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在给党的事业带来巨大灾难和伤痛的同时,也促进着我们党深入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三大问题的科学回答,使我们党创造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创新。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的一次次与时俱进,正是作为历史进步的具体内涵成为巨大灾难的补偿。这些重大突发事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是重大国际性突发事件。如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挫折。中国共产党坚决顶住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实施的压力,旗帜鲜明地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党和政府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出台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从而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冲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二是重大国内政治突发事件。如1989年春夏之交政治风波;“法轮功”事件;“台独”分裂分子分裂祖国的“法理台独”、“一边一国”论;2008年西藏“3·14”事件;2009年新疆“7·5”事件等。这些重大突发事件直接危及到国家的稳定,对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复杂形势,我们党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在舆论、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展开了坚决的斗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的局面。

三是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如1998年南北三江流域特大洪灾,2008年初南方数省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党和政府以无比坚定的决心和信心,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救灾,动员一切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夺取了一个个抢险救灾斗争的胜利。

四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如2003年席卷全国的“非典”疫情,2009年甲型H1N1流感,三鹿毒奶粉事件等。面对严峻考验,党和政府注重从制度上、技术上寻找正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办法、措施,积极预防、寻找病源、制止疫情的蔓延扩散,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维护了国家的形象。

五是重大突发群体性事件。如安徽池州事件、重庆万州事件、浙江瑞安事件、贵州瓮安事件等都是影响巨大的群体性事件。对于群体性事件,党和政府确定了预防为主、及时化解的总体思路,尽力避免事件的发生,而一旦发生,则迅速控制,通过直接对话、主导舆论、依法打击违法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等措施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消除误解和对立,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科学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邓小平理论是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经历了1989年春夏之交政治风波等重大突发事件之后,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严峻抉择关头最终形成的。1989年春夏之交的国内政治风波以及随之而来的西方集体制裁、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这一系列突发事件的发生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遇到巨大挑战,导致党内和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议论和分歧。在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不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能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上,不少人感到迷茫和困惑。在此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在1992年初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就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他不仅从思想理论的高度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问题,从政治的高度讲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问题,还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讲了改革策略、党的建设和工作方法问题。南方谈话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邓小平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系统回顾与深刻总结,是邓小平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体系的重要标志。其理论创新成果在随后召开的党的十四大上被命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十五大上被正式命名为邓小平理论。

三、科学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形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深入思考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的结果。

一是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并曾创造过辉煌的大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退出历史舞台。如,执政39年的印度国大党在1989年11月下台;1989-1990年间,东欧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先后失去了执政地位;执政达74年的苏联共产党在1991年垮台;执政达38年之久的日本自民党在1993年7月成为在野党;1998年5月,印尼苏哈托的专业集团执政垮台; 2000年3月国民党在我国台湾地区失去执政地位;连续执政达71年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在2000年12月下台,等等。这一系列执政党的下台或者失去执政地位,使我们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带集体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2000年6月,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和在台湾失去政权,以及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哈托下台、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在选举中失败、秘鲁形势突变和前总统藤森逗留日本不归、菲律宾当前政局的动荡等等,尽管各自的原因很复杂,但人心向背的变化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对这些历史和现实的实例,我们应该明鉴啊!”[1](P.186-187)

二是1999年4月“法轮功”政治事件给我们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法轮功”围攻中南海的事件引起了中央领导特别是江泽民同志对党的建设更高度的关切。2000年5月,他在上海主持召开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去年‘法轮功问题暴露出来后,引起我的深思,提出了‘法轮功的兴起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危机问题。”[1](P.14)

四、科学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它的形成与发展与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紧密相关。

一是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初步形成。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其中之一就是要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直接推动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如胡锦涛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所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2]在抗击非典斗争最紧张时刻,胡锦涛亲赴疫情严重的广东考察工作。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他深入思考中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在听取广东省委省政府汇报工作时,他强调指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2003年7月28日,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更加完整、更加系统地阐明了科学发展的问题。这篇讲话也成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重要文献。

二是在汶川抗震救灾斗争中不断深化。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汶川抗震救灾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深入党心,并切实成为党在整个抗震救灾工作中的指导方针和执政理念。从搜救被埋人员到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从生活安排到情感关怀、心理抚慰,从应急救助到灾后重建,无不表现出对人的关爱,让人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对继续发展完善。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既考验着我们党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也推动着科学发展观理论不断发展完善。这一进程最显著的成果,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思想和举措。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中,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五、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创新起推动作用的重大突发事件的解决,无论在本本上还是在以往的实践中,都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这就要求必须首先确立和践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如果思想僵化、因循守旧是不可能创新的。

第二,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新时期最大的实际就是世情国情党情,只有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才能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也才能始终坚持理论创新的正确方向。

第三,必须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重要的方法。

第四,必须要有不为任何风险所惧的勇气。重大突发事件因其危害性大、影响面广、无成熟的应对之策而严峻地考验着执政党的胆魄和勇气,如果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就走不出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胡锦涛.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N].人民 日报,2003-11-5.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创新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