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尿素氮素利用率及肥效试验研究
2014-11-28邰日晶王晓茜
邰日晶+王晓茜
摘要:为验证缓释尿素的肥料利用率和应用效果,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以普通尿素作对照,研究5种缓释尿素对玉米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等养分含量处理条件下,缓释尿素对玉米和水稻两种作物均具有增产作用,但差异不显著;5种缓释尿素都能不能程度地提高玉米的肥料利用率,且效果优于水稻。
关键词:缓释尿素;氮素利用率;玉米;水稻;增产
中图分类号:S14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3-0009-03
尿素是一种速溶、速效氮肥,溶解后一部分在尿素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态氮挥发掉,另一部分随灌溉水(或雨水淋失)进入土壤深层(或流入江河)。不仅造成投入浪费,而且严重污染环境。缓释尿素为新型尿素改性品种,其采用热法喷涂透工艺,并添加一定量的尿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天然两性有机物、被膜剂和调质剂,具有长效缓释的特性。缓释尿素肥效长,一次基施即可免追施,且氮素利用率高,且有等量施肥增产增收和等产量节肥的功效。研究缓释尿素在水稻、玉米上的氮素利用率及应用效果,对推广应用新型缓释尿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辽宁省瓦房店市炮台和仙浴湾镇,土壤为草甸土和水稻土,肥力中等偏上。土壤理化性质见表1。
试验地块位于东经121°13′、北纬39°20′,海拔高度39 m,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0.3 ℃,无霜期165~185 d,日照时数2 600~2 900 h,年降水量580~750 mm,降水时间主要集中在7、8月份。
1.2 供试肥料
供试肥料:缓释尿素1,2,3,4,5号及普通尿素,其含N量均为46.4%;磷酸二铵(18-46-0);氯化钾(K2O≥60%)。
供试作物为玉米和水稻。
1.3 试验处理
试验共设7个处理:缓释尿素1号+磷肥+钾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缓释尿素2号+磷肥+钾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缓释尿素3号+磷肥+钾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缓释尿素4号+磷肥+钾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缓释尿素5号+磷肥+钾肥,一次基施,免追肥;PU(普通尿素+磷肥+钾肥,一次基施,免追肥);CK(不施尿素,只施磷肥+钾肥,一次基施,免追肥)。
玉米施肥量为:尿素25.0 kg/667 m2,磷酸二铵10.0 kg/667 m2,氯化钾5.0 kg/667 m2。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30 m2,各处理随机区组排列。
水稻施肥量为:尿素30.0 kg/667 m2,磷酸二铵10.0 kg/667 m2,氯化钾7.5 kg/667 m2。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各处理随机区组排列。
1.4 项目测定方法
在成熟期,对每小区按实收株数测产,测定植株的氮含量,并用差减法计算作物的氮素利用率,最后统计分析作物产量和尿素的氮利用率。
1.5 数据分析
统计分析使用Excel和SPSS软件,并用LSD方法检验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缓释尿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2.1.1 玉米 不同缓释尿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各施肥处理的籽粒产量均有所提高,且部分处理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与普通尿素处理(PU)相比,施用缓释尿素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缓释尿素1号的经济产量最高,比PU增产36.3%,但差异并不显著,与其他缓释尿素处理也未达到显著水平;缓释尿素3号的生物产量最高,比PU增产23.1%,但差异不显著;个别缓释尿素处理的产量低于PU处理,可能与当季的气候、试验地的肥力状况以及试验误差有关。
2.1.2 水稻 不同缓释尿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各施肥处理的籽粒产量都有所提高;与普通尿素(PU)相比,施用缓释尿素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不稳定;各处理和经济产量差异不显著;缓释尿素1号的生物产量与CK差异显著但,但与其他处理不显著;缓释尿素1号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最高,比PU处理增产9.8%和5.4%;各缓释尿素处理与PU处理的差异不显著,甚至出现了产量降低的情况,这可能是由试验影响因素众多、误差较大引起的。总的来说,缓释尿素具有增产的作用,符合一般规律。
2.2 缓释尿素的氮肥利用率
2.2.1 玉米 不同缓释尿素对玉米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见表4。
肥料利用率是反映作物、土壤、肥料之间关系的动态参数,也是用来检验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指标。由表4可知:缓释尿素能提高玉米的氮肥利用率,除缓释尿素1号的氮肥利用率较低外,其它缓释尿素的氮素利用率都明显提高,其中缓释尿素4号的氮素利用率最高,比PU提高15个百分点。
2.2.2 水稻 不同缓释尿素对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除试缓释尿素1号的氮素利用率明显高于PU(普通尿素)外,其它各处理的氮素利用率均不显著。由此可以得出,缓释尿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但与普通尿素的差异不明显。
3 结论
在等养分含量处理条件下,与普通尿素相比,缓释尿素对玉米和水稻两种作物均具有增产效果,但差异不显著。5种缓释尿素在不同地力水平、气候条件、作物上的肥效表现并不一致,无明显规律。从总体来看,缓释尿素4号的肥增产效果较好。不同缓释尿素对玉米、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差异较大,5种缓释尿素都能不能程度地提高玉米的肥料利用率,且效果优于水稻;缓释尿素1号肥在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方面表现显著。
摘要:为验证缓释尿素的肥料利用率和应用效果,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以普通尿素作对照,研究5种缓释尿素对玉米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等养分含量处理条件下,缓释尿素对玉米和水稻两种作物均具有增产作用,但差异不显著;5种缓释尿素都能不能程度地提高玉米的肥料利用率,且效果优于水稻。
关键词:缓释尿素;氮素利用率;玉米;水稻;增产
中图分类号:S14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3-0009-03
尿素是一种速溶、速效氮肥,溶解后一部分在尿素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态氮挥发掉,另一部分随灌溉水(或雨水淋失)进入土壤深层(或流入江河)。不仅造成投入浪费,而且严重污染环境。缓释尿素为新型尿素改性品种,其采用热法喷涂透工艺,并添加一定量的尿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天然两性有机物、被膜剂和调质剂,具有长效缓释的特性。缓释尿素肥效长,一次基施即可免追施,且氮素利用率高,且有等量施肥增产增收和等产量节肥的功效。研究缓释尿素在水稻、玉米上的氮素利用率及应用效果,对推广应用新型缓释尿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辽宁省瓦房店市炮台和仙浴湾镇,土壤为草甸土和水稻土,肥力中等偏上。土壤理化性质见表1。
试验地块位于东经121°13′、北纬39°20′,海拔高度39 m,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0.3 ℃,无霜期165~185 d,日照时数2 600~2 900 h,年降水量580~750 mm,降水时间主要集中在7、8月份。
1.2 供试肥料
供试肥料:缓释尿素1,2,3,4,5号及普通尿素,其含N量均为46.4%;磷酸二铵(18-46-0);氯化钾(K2O≥60%)。
供试作物为玉米和水稻。
1.3 试验处理
试验共设7个处理:缓释尿素1号+磷肥+钾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缓释尿素2号+磷肥+钾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缓释尿素3号+磷肥+钾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缓释尿素4号+磷肥+钾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缓释尿素5号+磷肥+钾肥,一次基施,免追肥;PU(普通尿素+磷肥+钾肥,一次基施,免追肥);CK(不施尿素,只施磷肥+钾肥,一次基施,免追肥)。
玉米施肥量为:尿素25.0 kg/667 m2,磷酸二铵10.0 kg/667 m2,氯化钾5.0 kg/667 m2。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30 m2,各处理随机区组排列。
水稻施肥量为:尿素30.0 kg/667 m2,磷酸二铵10.0 kg/667 m2,氯化钾7.5 kg/667 m2。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各处理随机区组排列。
1.4 项目测定方法
在成熟期,对每小区按实收株数测产,测定植株的氮含量,并用差减法计算作物的氮素利用率,最后统计分析作物产量和尿素的氮利用率。
1.5 数据分析
统计分析使用Excel和SPSS软件,并用LSD方法检验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缓释尿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2.1.1 玉米 不同缓释尿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各施肥处理的籽粒产量均有所提高,且部分处理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与普通尿素处理(PU)相比,施用缓释尿素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缓释尿素1号的经济产量最高,比PU增产36.3%,但差异并不显著,与其他缓释尿素处理也未达到显著水平;缓释尿素3号的生物产量最高,比PU增产23.1%,但差异不显著;个别缓释尿素处理的产量低于PU处理,可能与当季的气候、试验地的肥力状况以及试验误差有关。
2.1.2 水稻 不同缓释尿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各施肥处理的籽粒产量都有所提高;与普通尿素(PU)相比,施用缓释尿素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不稳定;各处理和经济产量差异不显著;缓释尿素1号的生物产量与CK差异显著但,但与其他处理不显著;缓释尿素1号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最高,比PU处理增产9.8%和5.4%;各缓释尿素处理与PU处理的差异不显著,甚至出现了产量降低的情况,这可能是由试验影响因素众多、误差较大引起的。总的来说,缓释尿素具有增产的作用,符合一般规律。
2.2 缓释尿素的氮肥利用率
2.2.1 玉米 不同缓释尿素对玉米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见表4。
肥料利用率是反映作物、土壤、肥料之间关系的动态参数,也是用来检验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指标。由表4可知:缓释尿素能提高玉米的氮肥利用率,除缓释尿素1号的氮肥利用率较低外,其它缓释尿素的氮素利用率都明显提高,其中缓释尿素4号的氮素利用率最高,比PU提高15个百分点。
2.2.2 水稻 不同缓释尿素对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除试缓释尿素1号的氮素利用率明显高于PU(普通尿素)外,其它各处理的氮素利用率均不显著。由此可以得出,缓释尿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但与普通尿素的差异不明显。
3 结论
在等养分含量处理条件下,与普通尿素相比,缓释尿素对玉米和水稻两种作物均具有增产效果,但差异不显著。5种缓释尿素在不同地力水平、气候条件、作物上的肥效表现并不一致,无明显规律。从总体来看,缓释尿素4号的肥增产效果较好。不同缓释尿素对玉米、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差异较大,5种缓释尿素都能不能程度地提高玉米的肥料利用率,且效果优于水稻;缓释尿素1号肥在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方面表现显著。
摘要:为验证缓释尿素的肥料利用率和应用效果,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以普通尿素作对照,研究5种缓释尿素对玉米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等养分含量处理条件下,缓释尿素对玉米和水稻两种作物均具有增产作用,但差异不显著;5种缓释尿素都能不能程度地提高玉米的肥料利用率,且效果优于水稻。
关键词:缓释尿素;氮素利用率;玉米;水稻;增产
中图分类号:S14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3-0009-03
尿素是一种速溶、速效氮肥,溶解后一部分在尿素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态氮挥发掉,另一部分随灌溉水(或雨水淋失)进入土壤深层(或流入江河)。不仅造成投入浪费,而且严重污染环境。缓释尿素为新型尿素改性品种,其采用热法喷涂透工艺,并添加一定量的尿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天然两性有机物、被膜剂和调质剂,具有长效缓释的特性。缓释尿素肥效长,一次基施即可免追施,且氮素利用率高,且有等量施肥增产增收和等产量节肥的功效。研究缓释尿素在水稻、玉米上的氮素利用率及应用效果,对推广应用新型缓释尿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辽宁省瓦房店市炮台和仙浴湾镇,土壤为草甸土和水稻土,肥力中等偏上。土壤理化性质见表1。
试验地块位于东经121°13′、北纬39°20′,海拔高度39 m,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0.3 ℃,无霜期165~185 d,日照时数2 600~2 900 h,年降水量580~750 mm,降水时间主要集中在7、8月份。
1.2 供试肥料
供试肥料:缓释尿素1,2,3,4,5号及普通尿素,其含N量均为46.4%;磷酸二铵(18-46-0);氯化钾(K2O≥60%)。
供试作物为玉米和水稻。
1.3 试验处理
试验共设7个处理:缓释尿素1号+磷肥+钾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缓释尿素2号+磷肥+钾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缓释尿素3号+磷肥+钾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缓释尿素4号+磷肥+钾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缓释尿素5号+磷肥+钾肥,一次基施,免追肥;PU(普通尿素+磷肥+钾肥,一次基施,免追肥);CK(不施尿素,只施磷肥+钾肥,一次基施,免追肥)。
玉米施肥量为:尿素25.0 kg/667 m2,磷酸二铵10.0 kg/667 m2,氯化钾5.0 kg/667 m2。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30 m2,各处理随机区组排列。
水稻施肥量为:尿素30.0 kg/667 m2,磷酸二铵10.0 kg/667 m2,氯化钾7.5 kg/667 m2。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各处理随机区组排列。
1.4 项目测定方法
在成熟期,对每小区按实收株数测产,测定植株的氮含量,并用差减法计算作物的氮素利用率,最后统计分析作物产量和尿素的氮利用率。
1.5 数据分析
统计分析使用Excel和SPSS软件,并用LSD方法检验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缓释尿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2.1.1 玉米 不同缓释尿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各施肥处理的籽粒产量均有所提高,且部分处理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与普通尿素处理(PU)相比,施用缓释尿素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缓释尿素1号的经济产量最高,比PU增产36.3%,但差异并不显著,与其他缓释尿素处理也未达到显著水平;缓释尿素3号的生物产量最高,比PU增产23.1%,但差异不显著;个别缓释尿素处理的产量低于PU处理,可能与当季的气候、试验地的肥力状况以及试验误差有关。
2.1.2 水稻 不同缓释尿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各施肥处理的籽粒产量都有所提高;与普通尿素(PU)相比,施用缓释尿素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不稳定;各处理和经济产量差异不显著;缓释尿素1号的生物产量与CK差异显著但,但与其他处理不显著;缓释尿素1号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最高,比PU处理增产9.8%和5.4%;各缓释尿素处理与PU处理的差异不显著,甚至出现了产量降低的情况,这可能是由试验影响因素众多、误差较大引起的。总的来说,缓释尿素具有增产的作用,符合一般规律。
2.2 缓释尿素的氮肥利用率
2.2.1 玉米 不同缓释尿素对玉米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见表4。
肥料利用率是反映作物、土壤、肥料之间关系的动态参数,也是用来检验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指标。由表4可知:缓释尿素能提高玉米的氮肥利用率,除缓释尿素1号的氮肥利用率较低外,其它缓释尿素的氮素利用率都明显提高,其中缓释尿素4号的氮素利用率最高,比PU提高15个百分点。
2.2.2 水稻 不同缓释尿素对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除试缓释尿素1号的氮素利用率明显高于PU(普通尿素)外,其它各处理的氮素利用率均不显著。由此可以得出,缓释尿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但与普通尿素的差异不明显。
3 结论
在等养分含量处理条件下,与普通尿素相比,缓释尿素对玉米和水稻两种作物均具有增产效果,但差异不显著。5种缓释尿素在不同地力水平、气候条件、作物上的肥效表现并不一致,无明显规律。从总体来看,缓释尿素4号的肥增产效果较好。不同缓释尿素对玉米、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差异较大,5种缓释尿素都能不能程度地提高玉米的肥料利用率,且效果优于水稻;缓释尿素1号肥在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方面表现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