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鲁绣图案研究及在服饰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2014-11-28高英培

流行色 2014年7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

高英培

摘要:鲁绣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是妇女们在历史的传承中按照自己的感官直觉和审美趣昧,自由的想象发挥而创造的,是她们日常中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鲁绣拙中取巧,朴中显美,有着特殊的装饰风格和地域语言。本文由鲁绣图案的艺术的色彩及造型入手对其文化内涵进行实物分析,期待将传统鲁绣艺术中的女性情感融入到现代生活,从而更好的应用鲁绣图案丰富服饰设计。

关键词:鲁绣;文化内涵;当代设计

自古以来,在齐鲁大地的民间,盛行绣花技术。绣花多以女性为主,也称为“女红”。鲁绣工艺随着这种特殊的工具在母女间、婆媳间、姐妹们代代相传。农闲时节,女子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撑子”上飞针走线。她们用不同的技法在婚裙、衣摆、手帕、肚兜、云肩等各类服饰品上绣出各种美丽的图案。一幅幅栩栩如生、美丽吉祥的绣品伴着齐鲁妇女们爽朗的笑声,跃然布面,装饰在身。这昔日的景象,也只能在历史的长廊里回放,那爽朗的笑声,也许已定格在了那段消逝了的时光。

在小心翼翼地对一件件技美工巧的鲁绣作品的收藏、整理、鉴赏中,令我对鲁绣这一民俗艺术的造物思维活动有了深刻的解读。每件绣品无一不传达出内心丰富的情感,齐鲁民间绣女那一针一线,在服饰上凭借手工刺绣艺术语言和工艺技巧,结合大自然的动植物和生态现象与刺绣意义的表达,没有简单的说教和直白的提醒,而是寓教于乐,寄情于景之中,把中国传统的文化,用一种无声的艺术语言传达给人们,并深深的扎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

1鲁绣独特的审美特征

鲁绣在春秋时期的齐鲁大地已兴,是北方刺绣的代表,史称“齐纨”或是“鲁缟”,至秦而盛,至汉已相当普及。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因它所用的绣线大多是较粗的加捻双股丝线,俗称“衣线”,故鲁绣又称“衣线绣”。其多以彩色强捻双股衣线为绣线,绣品针脚左右排列紧密,而且上下穿插层次较多,表现出刺绣工艺浓厚的装饰趣味。鲁绣擅长用缠绕式来回走针法,所以绣品的反面也有较厚的丝线,与正面效果相仿,立体效果强。绣工平整亮丽,水路清晰。色彩浓丽却不失雅致。花纹苍劲,质地坚固,结实耐用,实用价值高。

齐鲁民间刺绣另一大特点是以大为美,这也是中国人最原始的审美意识起源,历代以来,大这一词一般与美互训。齐鲁民间刺绣品的造型注重以硕大为美,讲究大画面,大布局。除了讲究完整性,还讲究“有看头”。民间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之说。也许正是源于这一审美需求,她们的传统思想里似乎普遍认为,只有对一些极富神秘力及大力尊崇的部分,给予充分的、突出的表现,才会大大地使形象的内涵增殖、功能加大。齐鲁民间刺绣具有黄河工艺文化和滨海工艺文化兼而有之的特点,其风格由于山东人性格和审美趣味,总体上可用“豪放秀挺、敦厚苍劲”八字概括之。

2.1传统鲁绣图案色彩

鲁绣图案的用色是一个神秘而庞大的色彩系统,传统的鲁绣色彩观念不仅仅表现与艺术的审美创造,同时具有象征、寓意等非视觉的含义,鲁绣图案色彩创造中的色彩情调与传统文化观念相重叠着。鲁绣色彩因地理环境、民间约定俗成的造物配色及个人色彩倾向相辅相成,齐鲁民间形成了“尚俗”的色彩风格,鲁绣民间绣品色彩浓丽,给人以朴实、热闹之感。“雅”指正统、正道、仪礼的“五色与金银之色”,“俗”是指鄙野的主观性、多样化、自由化的色彩搭配。传统鲁绣在布色和造型上,继承传统民间造型技巧,大拙不雕,稚拙天趣,于浓艳中见深沉,在淡雅中寄激情。既有同一色相的渐变渐退,又有对比色的均衡对应,亦有多元色调的映衬益彰。可谓驾轻就熟,信手拈来,自然天成独具大家闺秀风度。配色鲜艳悦目中求协调统一,成为鲁绣的主流色彩匹配趋势,体现了汉民族文化发源地服饰色彩的华丽与厚重的文化底蕴——“远看色彩,近看花”。因鲁绣艺术根植于民间,受中国传统色彩的运用礼法影响较少,在齐鲁妇女心目中,总是切身的理解“正色”或“五色”观念的内涵,从而形成了鲁绣艺术崇尚鲜艳单纯的色彩的特点。齐鲁民间服饰刺绣品除了象征皇权的黄色之外,其余的正色都是服装常用的色彩,鲁绣品中的黑色、红色、桃红、天蓝、深蓝、藏青、深茄紫是最常见的底色,其他丝线作缤纷五彩色跃然于布面上。绣女们借助色彩来传送情感意念,从不循规蹈矩,极富艺术感染力与自由生动性。每位绣女的作品不一样的色彩搭配,更可谓是匠心独运了。鲁绣在不论是在花乌和山石人物的图案设色上都重视艺术的概括和夸张,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如图1运用留水路,以及“退晕”、“色晕”等技法的配合,使刺绣纹样的装饰性进一步加强。

2.2传统鲁绣图案造型分析

在齐鲁民间绣女的心目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刺绣的题材。在她们看来,凡与织物有关者,都可以作为表达内心的祝福与寄托,作为刺绣装饰的素材。齐鲁民间妇女绣制的生活用品和民俗用品,广泛采用自己喜爱的吉祥纹样、乌兽虫鱼、花卉果蔬、戏曲人物、图寓词意作为装饰题材,针针线线都表达着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存在于鲁绣艺术中的许多图像单元,这些自然物的特殊表象和行为动态被捕捉凝结在固定模式的组合图案中,曾引起人们的好奇和思索。其中有些自然原型的直观审美等级似乎太低,在一段时间内已经被遗忘且似乎不屑于作为传统服饰图案之用,然而在历史长河中,在民间妇女的针线中却是信手捏来的素材。

从造型种类来细分,有动物类、植物类、人物神话传说类,文字类,把它们在绣面布局中重组也是民间绣女极大创造力的彰显。各类图案间的相互的组合,一类是民间绣女把朴实乡俗记录下来,另一类是民间吉祥文化的演绎。以类别划分鲁绣图案造型,方便于我们阐释吉祥文化内涵,同时更利于我们进行图案再设计的运用。

2.2.1动物类

民间刺绣中最常见的造型之一,即重视动物的外表,同时也揭示其实质,可谓“透过现实看本质”。另一种完全脱离现实可能性,以臆想代替必然。动物类有神话传说中的龙凤呈祥、麒麟送子,婚嫁主题里表达爱情祝福的有喜鹊登梅、鸳鸯戏水、狮子滚绣球等,祝寿主题中的鹿鹤同春,如蝙蝠与“福”同音,桃寓意“寿”,蝙蝠和寿桃串联在一起的造型,寓意“福寿双全”。老虎是兽中之王,在民间用以驱邪,使儿童更加强壮,如图2中老虎造型的围嘴。而图3中展示的动物,是合称为五毒的:蜈蚣、壁虎、蟾蜍、蛇、蝎,与“麒麟送子”上下呼应,绣制成儿童肚兜戴在身上,寓意有五毒不侵,保佑平安的意思。这些主题纹样也是采用剖示视觉方式,运用“拟人化”手法,成为植物与人物的“复合形”,而这五毒造型设计成拟人化的小精灵,因为是给儿童穿戴,既充满家人希望与期待,又讲究和谐喜庆,所以造型显童稚趣味,配以柔和的色彩,即使老虎也憨态可掬,即使五毒也美丽温柔。响,有“扬州八怪”之称的郑板桥曾在乾隆年间调任山东潍县知县,其书画在齐鲁传为墨宝。正所谓书画同源,绣画也本是一家,书画表意,针线传情。他尤其擅长兰、竹、石,间作梅花、古松,鲁地的刺绣在当时的取材也颇受其影响。佛手本身字面就是吉祥的,又谐音“福寿”双全;桃子通常称之为“寿桃”,亦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多福。图4—1中造型是利用花卉、果瓜的剖面,透视出植物的花蕊、籽核部位,反映出花果的生命状态。

2.2.3人物、神话传说类

鲁绣中的大量主题图案也旨在延传民俗信仰和风俗,表现出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的地域特征,这是由齐鲁的文化根源、生活方式所决定的。这类民俗题材的吉祥文化大致分为婚嫁喜嫁、贺生与祈子、劝学与做官。如图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孟母断织”,内容为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母亲通过剪断织丝来教育孟子要抓紧时间学习,还有之后的“孟母三迁”帮助孟子日后成为了大学者。如图5中就是把这个故事绣在儿童肚兜上有教育孩子要勤奋学习并长大成才的美好期望。另外还有许多是农民在田间农作的场景,这类题材常在云肩中大量绣制。

仙道造型有八仙过海、刘海戏金蟾,送子观音等,婚嫁主题中的神仙造型运用最广泛的是和合二仙,他们是民间传说之神,主婚姻和合,故亦作和合二圣。他们手中一人执荷花,一人捧盒,盒盖稍微掀起,内有一群蝙蝠(也有的是喜鹊),从盒内飞出。“荷”与“和”、“盒”与“合”同音,取和谐好合之意。从图6绣品字样看,是姑姑送与侄女的新婚贺礼。绣品图案高低协调,左右对称,色彩浓烈,纹理清晰,人物表情丰富,姿态柔美,栩栩如生,堪称绣品上呈之作。体现了赠与者丝丝入扣的针法及其对亲人的满满祝福。

2.2.4文字类

文字的表达均是基本涵义吉祥,或引伸涵义吉祥,或在人们的生活习俗中赋予了某种特定吉祥意蕴的祝福。“福禄寿喜财”是齐鲁民间妇女最常用的文字表意,用来寄托良好愿望,渲染喜庆气氛,祈福致祥,已成为妇女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和追求幸福、美满和财富心理的外在反映。妇女们还会在丈夫的腰包上绣上“日进斗金”、“腰缠十万”等直抒胸臆的字样。还有一类文字是用以配图并抒情的诗词佳句。如图7,源自唐·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描述田园情趣的诗句,得到村妇绣女的喜爱,把字样简略绣制在布片上以不时备用。绣字洒脱流畅,既有美感,又有文化气息,体现农家妇女崇尚文化的心愿。绣女把这八个字绣制的如毛笔字般流畅。图8中双喜字是绣于一件出嫁时女子所穿的云肩,少女时期自作嫁衣时的俏皮之感显露无疑,这里面包合了在她在深闰里对未来生活的无限企盼与憧憬。喜字两边是不对称的寿字纹样。

3 传统鲁绣图案中的民俗文化意象

真正的艺术在任何时候都满足了一种深层的心理需要,而不是满足了那种纯粹的模仿本能,即对仿造自然原型的游戏式的愉悦。绣女们虽有相互间传习模仿,但却无一雷同,每一次的创作都是随心而画,随性而绣,与当下追求个性的时尚不谋而合。齐鲁民间刺绣这一民俗艺术所反映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些造型纹样的观念由来十分久远,以今天的常人眼光来看,甚至有些神秘或不可理解。然而,通过对一些艺术作品背后的民俗事象的考察与探究,便可追寻到表象下的深刻内涵,那就是对人类的生殖与生命的热烈歌颂和礼赞。

鲁绣以其特有的造型观念、视觉思维及审美意趣,自然构成了一个民间的独立的造型艺术体系。在鲁绣造型中,植物和人物组合、植物与动物的组合是最常见的题材,这类题材都来源于华夏大地的远古神话传说和生殖崇拜为源的吉祥民俗文化,莲花是母亲的象征,于是,就有了“莲花生子”、“石榴生子”等传统主题纹样系列。此类刺绣主题中,“莲花生子”是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如图9。这些“莲花生子”的形象反映了生命孕育,萌芽蓬勃新生的过程,表现出齐鲁民间绣女丰富的想象力和细微的洞察力。在现代人的意识里,莲生贵子则是“连生贵子”的谐音,然而在人类早期的莲族艺术的系列中,还有不少的“莲里钻鱼”或“鱼身开莲”的“复合形象”如图10中隐喻男、女交合的鱼、莲形象,是齐鲁民间乡俗生活对“鱼戏莲”主题的特殊理解。以此类主题图案表达纯真的爱情,送给自己心爱的伴侣,这其中包含着青年男女的浓情蜜意,同时也形象地显现和强化了民间对于夫妻相爱、白头偕老的习俗婚姻观念。

在漫漫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题材多是歌颂生命,表现生的欢乐,显示出人类童年的智趣与乐观。吉祥内容与美的形式融为一体,使吉祥图案与人类社会有天然的亲和性。按照美的形式和吉祥祝语的寓意来组成吉祥图案在这种造型方式中,重要的是谐音,而与形象本身是不是特定的吉祥图形标志无关。妇女们把她们所想所感所闻用自己心目中最美的图案绣制在了她们自己及所爱的人的服饰上。情与美,是民间美术的灵魂,有人把民间刺绣比喻成母亲的艺术,每件作品都渗透着母亲的真挚情感。在这里,实用与审美都旨在表现女性的用情至深。

4 传统鲁绣图案的创新设计应用

本人从从有限的存世传统鲁绣图案与无限的色彩配比中汲取创作灵感,绘制出符合当代服饰审美的视觉效果,图11-1是一款丝巾图案,图11-2是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意设计,用色部分汲取的是传统鲁绣图案中色调,手工刺绣的丝线肌理感与立体感是现代机绣生产工艺所表现不出来的,图中有“三多”的桃、佛手、石榴以及寓意“多禄”的葫芦,这些传统鲁绣图案与时尚元素的结合,其不对称图案符合民间传统鲁绣拙中取巧的表现手法,朴中显美,有着独特的装饰风格和审美语言,又有着深厚的吉祥文化内涵。此类鲁绣图案创新设计旨在将民间艺术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中,并作为设计源泉源源不断的流淌在时尚的前沿。

5 结语

鲁绣作为女红艺术的一条枝蔓,是根植于齐鲁特色文化沃野之上的一呆奇葩,是齐鲁大地上妇女智慧的结晶,并以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特质形式,滋养着华夏文明丰美的肌体,积聚了民族文化的瑰宝。鲁绣在女红艺术长河中潜移默化中培养着齐鲁女性端庄、细致、贤淑的品格,在千针万线的缝缀之间,女性将自己的灵性与聪慧,将含蓄、丰富细腻的情致融入到精美的绣品中,传情达意,因此鲁绣作为表达女性情感的艺术创造,是女儿情致的集中体现。在科技时代中,如何有效的把绣女们动人的情致运用到日常服饰中是一个值得细致研究的课题。

当艺术发展到现代主义的丰富阶段时,艺术家不得不开始向原始艺术寻求养料供给,来自民间刺绣图案的设计灵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鲁绣中的传统的吉祥图案,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营造吉兆环境和现象,表达吉祥寓意。象征艺术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审美特征,含蓄性的表达,也是中国传统图案在传情达意上的特色。传统鲁绣图案中大量的艺术造型与文化内涵是现当代设计不可或缺的营养,值得服装设计师们追溯研究和提炼运用。

参考文献:

[1]孔新苗主编齐鲁民间造型艺术[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2]崔荣荣著近代齐鲁与江南汉族民间衣装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李辛儒著,民俗美术与儒学文化[M],中央民俗学院出版社,1992.8

[4]朱正昌、鲍家虎著,齐鲁特色文化从书[M],山东友谊出版社,2004.8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
浅议蛙崇拜及其文化内涵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