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拒礼诗
2014-11-27邵光智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4年6期
邵光智
北宋清官包拯,一生做过四十余个官位,因其不畏权贵、刚正不阿,不徇私情、清正廉洁,成为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其事迹被后人改编为小说、戏剧,家喻户晓,历代文人墨客还写了不少颂扬包拯的诗词,表达对他的景仰之情。
包拯自己曾写过两首拒礼诗,一时被传为佳话。
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礼部侍郎包拯六十大寿,皇上宋仁宗念其在朝野德高望重,且劳苦功高,要给他做寿。包拯再三推辞不过,只好勉強从命。但他言于皇上: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意思是说做寿可以,但“拒收寿礼”。
生日这天天不亮,想不到皇帝先第一个派太监来送寿礼。太监担心包大人不收礼,自己不好交差,附诗一首:
道高德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
这个聪明的太监等于把老包公“将”了一军,皇恩浩荡,不收礼是不给皇帝面子,但收了礼又坏了自己的规矩。包公思索良久,宁愿得罪皇帝也不能破了规矩。挥毫题诗,以诗拒礼:
铁面无私丹心忠,作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太监没办法,只好带着拒礼诗回去复命。
同在朝廷为官的张奎是包拯的同乡,两人私交甚密。张奎想,好友大寿,不备寿礼于情于理都讲不过去,这包大人不至于连我的贺礼也不收吧。于是,带着寿礼来到包府,并递上礼单,包拯打开一看,礼单上赋诗一首:
同窗同师同乡人,同科同榜同殿臣。无话不谈肝胆照,怎能拒礼在府门。
包拯看后不动声色,提笔在礼单背面写道:
我们本是知音人,肝胆相照心相印。寿日薄酒促膝谈,胜似送礼染俗尘。
写罢,包拯把礼单又递到张奎手里。张奎一看,只好把礼品让家人带了回去。两人相视一笑,步入宴席。
(冯兴方摘自《牡丹晚报》2014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