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强的红云与青波
2014-11-27硕宇
硕宇
陶艺家未必出在景德镇,就像紫砂大师并非要从宜兴走出。身居闹市的上海东华大学教授赵强就是一位陶艺家,他的大型作品早就进入建筑和公共空间,成为现代陶艺和建筑环境融合的典范。同时,赵强本着推动陶艺进入人们日常空间的追求,也积极进行生活器物的设计与制作,而作为纯粹观赏的陶艺作品也成了他美学理念的忠实体现。这几天,一个名为《墨韵·禅心》的赵强个人陶艺作品展正在溧阳路111号虹口创意园陶瓷后援会展出,数十件打上赵氏烙印的现代陶艺作品引起了美术界和陶艺界的高度关注。
赵强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他不像有些陶艺家故意借西方陶艺的超现实元素来消解本民族的陶瓷语言。他对传统非常尊重,对陶瓷的器型与工艺属性表现得谨慎而仔细,从拉坯、利坯、器型的轮廓线一直到釉下着色和温度掌控,都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实现,这既体现了他扎实的基本功,又强调了中国特色和民族精神。而这一点,也使他获得了国际陶艺界的高度赞赏。
赵强从来不会将自己封闭在传统思维之中,他总是大胆吸收、借鉴当代陶艺的现代性和先锋性,使自己的作品融入当代人的感情世界,获得持久共鸣。他的作品看上去都是中国人看熟的内容,游鱼、莲花、水波、供石、云气、花卉,无一不透露出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但具体到每件作品,从器型到画面,又透露出一种微妙的现代性,与传统保持适当的距离,从而产生了新的趣味,也争取到更大的思考空间。
当代陶艺除了在器型和釉水上继续创新之外,对画瓷也是非常重视的,画瓷是一门技艺,需要对材料的精准运用和对工艺的娴熟把握。传统的青花釉里红在景德镇的烧造是有一定规律的,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而赵强的画面,清新、淡雅,在写意与理性之间游刃有余,他胜在抽象与感性之间的跨界。同时,赵强作为一名学者,深知要在传统工艺美术中引入新的美学思考,这一红一青的笔意瓷韵中,不仅体现了宁静的诗性,还有令人激奋的观念艺术。
比如“水色”系列,我们既能看到传统小写意的韵味,又有现代构成艺术中秩序和理性的一面。再比如“莲由心生”系列,墨迹看似随意的叠加和精细的描绘相得益彰,偶然又有设计。从画面的内容上看,他的作品多以自然的云、水、虫、草为主。而形式感上舍弃了巧作和喧闹,换以安稳和灵动。在“水色”系列中,赵强惯用一条畅翔浅底的鱼,随无水波,也无石草,但你却能看到一种灵动的游走。这其中的“白”既是一种氛围、一个空间量感,更是一种胸怀、一种遐想。
所以通过这个展览,观众容易理解赵强的瓷画,这不仅仅是瓷器的表面的装饰和工艺的展现,而是一种对传统的坚守,一种对当代性的拓展。
展览开幕之际,从英国大英博物馆传来消息,赵强的作品入选在那里开幕的《新瓷·中国当代艺术陶瓷特展》,这也是中国陶艺家第一次闯进这个艺术殿堂。
说起中国陶瓷,似乎言必称景德镇。不错,这个千年古镇是中国的瓷都,烧造出令世界惊艳的瓷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中国赢得了应有的荣誉。同时,随着烧造工艺的持续革新,这里也走出了一代代陶艺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当代陶艺价值的提升,许多陶艺家受到了市场的追捧,在市场的引导下,有些陶艺家固步自封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景德镇之外的陶艺家没有理由满足,他们一直在努力,或借景德镇这方宝地实现自己的梦想。赵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走进景德镇,但最终要走出景德镇——这是陶艺家的清醒认识。
信息
追求卓越:来自学院的艺术家——
首届油画邀请展
“追求卓越:来自学院的艺术家——首届油画邀请展”首站上海站日前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举行,数十位中国最前沿的架上油画家和当代艺术家展现了各自对当下社会景观的真切感受以及在创作风格上的探索。本次展览由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担任学术主持并兼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范迪安、许江、罗中立、韦尔申、邓国源、刘伟冬等先生担任学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