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2014-11-27王纪甄珍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王纪 甄珍

摘要:高等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教学现状进行阐述,同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考试方式

高等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文化基础》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接受计算机教育的入门课程,更是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通过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高等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培养信息素养,同时帮助大学生掌握应用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操作技能,进一步实现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平稳过渡。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开展好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重点。

1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现状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计算机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主要表现为,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课堂教学内容早已掌握,老师讲授的课堂内容他们早已失去兴趣,在这些学生看来,学习学过的知识就是浪费时间;反之,对于那些计算机基础稍差的学生来说,掌握课堂内容,他们已经感到非常困难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耐心,认真对待不同水平的学生。

1.2 存在的问题

①教学形式多样,方法呆板

许多高校普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讲授《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在授课过程中,主要涉及黑板、投影仪,以及板书、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使得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但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其教学方法显得的呆板而单一,主要表现为,没有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另外,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只是简单地将黑板上的内容搬到大屏幕上,将教科书中的相关教学内容显示在屏幕上,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根本没有体现。

②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效果不理想

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来说,受自身性质的影响和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课程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课程。但是,在讲授《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过程中,往往人为地将课堂讲授与机房实验进行分离,在这种情况下,阶段性地讲完理论课之后,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在课时分配方面,与实验课相比,理论课明显偏多,课时分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实验指导老师明显不足,例如在进行实验课教学时,有时两个班由一个指导教师进行同时指导,进而使得实验教学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考试形式单一,评定成绩的方法不科学

许多高校在组织开展《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考分离的现象。通常情况下,其考核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在考核过程中,很少采用开卷笔试、实践操作考试、演示考试及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时,平时成绩、笔试成绩共同构成总评成绩。但是,学生应用计算机能力的真实水平难以通过卷面成绩得以充分展现,在总评成绩中,理论部分的成绩比例过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通过总评成绩得以体现。

2 教学改革的方法与建议

①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分级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入校学生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分级式进行教学,也就是根据学生入学时自身的计算机水平,通过组建不同的教学班进行教学。例如,通过摸底考试的方式,熟悉了解入学新生已有的计算机知识和水平,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级,对于计算机成绩较为突出的学生,甚至可以免修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使免修学生能够多学一些新知识,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高等学校可以同时开设相应的《办公自动化》、《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等选修课。按照教学计划,结合教学大纲的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分级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因材施教,帮助优秀的学生学习更深的专业知识。

②完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

在讲授《计算机文化基础》时,虽然高等学校普遍采用多媒体电子教学方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做作业的灌输式教学,对于学生来说,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由于学科不同,所以决定了其教学重点有所差别。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来说,其教学重点是“学”,同时按照教学计划,有步骤地推广实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讲授《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过程中,需要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统一,并且集中在机房进行授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同时教师可以及时发现教学的薄弱环节,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③改革考试方式与评定方法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就是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同时掌握一些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原理,在这种情况下,无纸化考试成为考核《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最佳方式。通过无纸化考试对该门课进行考核,一方面可以真实地考核学生实际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另一方面能够真实地考查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以及使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能力,从本质上说,考试过程就是具体应用计算机知识的过程。通过无纸化进行考试,能够使得理论与实际进行相互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同时能够真实地考核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一步杜绝高分低能的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同时能够激发自身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巩固和强化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设计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在评定成绩的过程中,除了采用百分制外,还可以采用等级评分制、模糊评分制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避免出现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

另外,高等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设施,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从根本上打破了地域、时间的局限性,为学生提供丰富、广泛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3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高等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分级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利用新的考试方式,以及成绩评定方法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改革通常情况下会涉及到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考试方式等内容,只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同时进行不断的实践探索与完善,就能总结出一套适应于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与考核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祝琰.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5).

[2]吴喜平.《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1(22).

[3]陆志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分级教学的实施与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4).

作者简介:

王纪(1984-),男,湖北孝感人,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甄珍(1986-),女,湖北黄冈人,研究方向:通信工程。

猜你喜欢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