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里参观日本舰艇
2014-11-27
日本海上自卫队此次参加“环太平洋-2014”演习的两艘舰艇:“伊势”号直升机航母和“雾岛”号导弹驱逐舰,也参加了舰艇开放日。当然按照日本自己的说法,这两艘都是“护卫舰”。不过按照安倍解禁自卫权和修宪的速度,以后环太演习时,日本可能就不会这么遮遮掩掩了,甚至海上自卫队都有可能打出“日本海军”的称号。
“雾岛”号体现了日本造船水准
“雾岛”号就在环太演习记者发布会的S1-A码头的后面,舰名取自日本宫崎、鹿儿岛县境内的雾岛山,由三菱重工长崎造船所建造,1995年3月服役。和“里根”号航母码头前熙熙攘攘的人群相比,来“雾岛”号参观的民众就可称得上“门可罗雀”了。
虽然人数少,日本人做事却一点也不含糊。参观的人刚上舰,欠身鞠躬后的日本自卫队军官就递上来一块手表和一个登记簿。笔者刚开始没反应过来,以为日本人不过了,别的舰艇开放日就送个舰帽、舰艇说明书什么的,日本人连手表都送?后来才回过味儿来,原来日本军官是让参观者填写个人身份和登舰时间。日本人的表格搞得很细致:姓名、国籍、军衔、上舰时间、下舰时间等都包括在内。
带领我们参观的,是一位日本一级军曹,名字叫松冈伸次。笔者试着用英文和他打招呼。这位日本军曹马上不好意思的摆摆手,表示自己英文并不好。虽然说日本韩国人的英语发音水平一直不咋地,但海上自卫队和美国海军搞联合作战这么多年,应该不至于啊。也有可能这是一个低级士官,并不代表日本自卫队的水平。如果日本的高级海军军官也这水平,估计美国海军要抓狂了。
“雾岛”号的舰艇外形和美国“伯克”I驱逐舰大致相同。松冈伸次带着我们穿过舰岛两侧的通道,就来到了前甲板。这条通道宽度不小,而且是前后直通,并不进入内部的舱室。这和中国海军的舰艇通道设计有明显的不同。笔者认为这种设计还是有很多优点的,有利于人员的运动,尤其是在损管状态下。而前后的水密门关闭后,仍然能保持舰艇的密封状态。当然这种设计必然要加宽舰体,这就对动力系统要求更高。因此不同国家海军舰艇的设计,也是出于本国情况的考虑。
“雾岛”号的主甲板,装有32单元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和1门127毫米“奥托”舰炮。只有在这里,笔者才能发现“雾岛”号和“伯克”I型驱逐舰的具体差别。例如“伯克”I的相控阵雷达和“密集阵”系统,高度大致和舰岛舷窗平行,但“雾岛”号的相控阵雷达距离侧舷窗还有1米多的距离;而“密集阵”系统上方还有一座球状卫星通信装置,而上面的舰岛又加高了一层。这就等于“雾岛”号比“伯克”驱逐舰高了一层半到两层,大约有2~3米的高度。“雾岛”号由于搭载了更高耸的舰岛,势必要加大宽度。这还造成了一个结果,就是“雾岛”号舰尾除了末端稍微下降之外,基本上是从舰首主甲板一路延伸而来,不像“伯克”级的舰尾比主甲板整整低了一层。因此日本给“雾岛”号设计的参观路线非常简单,就是绕着主甲板从头到尾转一圈而已。
日本舰艇的参观虽然小气,但笔者一路走来不得不承认,这艘建于1992年的“宙斯盾”舰确实体现出了日本造船业在上世纪90年代巅峰期的技术水平。“雾岛”号舰体钢板焊接和表面处理工艺,尤其是船舷两侧钢板,看上去如镜面般光滑,在参加“环太平洋-2014”的舰艇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水平,超过旁边的美国导弹巡洋舰和驱逐舰。从舱室通道宽度看“伊势”号
日本两艘参演舰艇停泊的位置很怪,“雾岛”号在S码头,“伊势”号却在另一个方向的B码头。如果不是笔者询问了基地内的美国人,恐怕很难找到“伊势”号的码头。即便如此,笔者也将近走了40分钟才到“伊势”号航母的码头。这么麻烦的安排,是美国的意思还是日本奇怪的“怕给人添麻烦、也不想别人麻烦我”的心理作祟?
笔者赶到“伊势”号停泊的码头,正好听到一声长长的哨音。按照海军的通行规则,这是舰长上舰或下舰的标志。笔者一看,果然是“伊势”号的舰长提着两个大手提袋下舰,正准备乘坐一辆当地租赁的加长林肯轿车外出公干。看来可能是会见美军高官或当地的日裔上层人士。毕竟夏威夷21%的人口为日本后裔,每年更有大量日本游客入境。据估计,日本人在高峰时可占当地流动人口40%以上。
和参观航母类似,参观人员首先要进入的是“伊势”号的机库。“伊势”号自称可携带2-3架SH-60K反潜直升机和1架MCH-101扫雷直升机。但看“伊势”号机库的容量,容纳10架以上直升机是没问题的,但机库里面实际只有1架孤零零的SH-60K直升机,显得空间极大的浪费。再加上机库内昏暗的灯光,顿有点诡异的味道。而且“伊势”号的机库并不是完全开放的,其前后两个飞机升降平台是封闭的。估计日方不想透露升降平台的信息,避免外界得知“伊势”号直升机航母的飞机搭载能力和转运效率等细节,尤其是在外界普遍猜测“日向”号、“伊势”号航母要搭载F-35B的背景下。国外曾推测“伊势”号的前升降机尺寸为10米×20米,后升降机为13米×20米,后者容纳F-35B完全没问题。不过笔者还亲自向一位“伊势”号军官求证将来是否会搭载固定翼战斗机,对方的回答却是“No,justthree helicopters”(不会,本舰只搭载3架直升机)。
从机库到上面的飞行甲板,日方安排的是“伊势”号舰岛内部的舱室通道。最令笔者惊讶的,是“伊势”号内部上下通道之狭窄,目测只有80N90厘米宽。不要说人高马大的西方人,就连笔者这样的中国人走的都费劲。难道日本海上自卫队在招募水兵的时候,要严格限制身高体型不成?然而从笔者接触到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官兵体型来看,绝不是这样。笔者猜测日本在“伊势”号(“日向”级)直升机航母的设计上还另有所图。
和“雾岛”号相比,“伊势”号没有在入口安排参观者登记,但由于参观者要从舰岛内的通道来到飞行甲板,行进路线比较复杂,因此“伊势”号在参观路线沿途设置了多个引导员,其中还包括一位舰上的女兵。笔者问了问“伊势”号上大概有多少女兵,她想了想说大概有20个。当笔者提出要和这位女兵合影的时候,她连忙摆摆手说“No Photo-graph”(不能照相),不知道是不好意思还是日方的规定,抑或是对自己的相貌不自信?反正这比美军航母上潇洒大方的女性官兵可差远了。endprint
来到“伊势”号的飞行甲板,就可以看到舰岛上被誉为“日本宙斯盾”的FCS-3改有源相控阵对空搜索雷达。该型雷达采用4组固定式相控阵面布置在舰岛四周,每组由一大一小两部天线构成,每组天线覆盖90°方位,4组天线即可覆盖360°全方位。面积较大的天线阵面呈八边形,直径约1.6米,每个阵面含1600个收,发模块,工作频率在C(G)波段,最大对空搜索距离200千米,可在电子干扰环境下同时探测、跟踪300个空中和海上目标,对反舰导弹这类低空高速小型目标具有较高的探测跟踪能力,甚至可以跟踪127毫米炮弹。其外形呈凸起状态,和“宙斯盾”系统平面雷达阵面有所不同,但凸起的弧度又没有“海口”舰“中华神盾”那么大。
而面积较小的天线是一种主动相控阵火控雷达,工作在X波段,用于为“改进型海麻雀”(ESSM)和“标准”2舰空导弹提供末段照射,每面天线可同时为多枚导弹提供照射,因此整套FCS-3改雷达能同时控制10枚以上舰空导弹拦截多个空中目标,抗饱和攻击能力不俗。FCS-3改与“宙斯盾”采用的AN/SPY-1被动式相控阵雷达相比,探测距离较短,且不具备弹道导弹探测能力,但在中近距离对空监视能力上毫不逊色,尤其是小阵面x波段火控雷达超过了“宙斯盾”系统。这两个一组的阵面还有一个小外形细节值得注意,就是在两者相互靠近的一边都竖起一块遮挡板。具体用途不知,很可能是为防止阵面之间的干扰。
在“伊势”号飞行甲板上停有另一架SH-60K直升机,旁边还有两位飞行员。到底是飞行军官,一位叫本田的直升机飞行员用英语向记者简单介绍了SH-60K可以执行的任务种类,包括反潜、救援、反舰等方面。虽然发音不标准,但流畅程度毫无问题。这说明日本自卫队的直升机反潜力量和美军的联合作战机会非常多,英语已经成为他们必备工作语言。这架SH-60K直升机最显眼的装备,则是尾梁小挂架上携带的像漏斗一样的拖曳式AN/ASQ-81(V)2磁异探测器。该装置是通过探测水下的磁异常来发现和定位潜艇。
在“伊势”号的尾部还有一个16单元的垂直发射装置,可以发射ESSM防空导弹和“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在航母上安装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全世界好像就俄罗斯和日本两家。俄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号装有垂直发射的SA-N-9防空导弹,原来还传闻美军的“布什”号航母也要安装MK41垂发系统,但后来看并没安装。有意思的是,苏联和日本都曾故意在航母建造上进行模糊。日本在“伊势”号上加装垂发系统,除了给本舰带来一定防护能力外,还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强调“伊势”号不是“航母”而是“直升机护卫舰”或“直升机驱逐舰”。
从上世纪80年代日本自卫队军力高速增长开始,日本海上自卫队主力舰艇的设计就显示了一种严重的“纠结”状态。一方面日本想建造更强大的战舰,另一方面又限于法律的限制,无法放开手脚,因此日本一直在主力舰上加载更多功能。例如“伯克”级驱逐舰到了日本就加大舰桥,放大舰体,排水量增加了上千吨。而像“伊势”号,日本表面上是将其作为“九十”舰队的直升机母舰,其大型机库就可装载全部舰队所有直升机部队,而实际上日本又设计了大型飞机升降机,有着在未来可操作更大型直升机、旋翼机乃至固定翼飞机的想法。而且日方不但在“伊势”号上使用4组8面相控阵雷达,而且为其加装了先进的战斗指挥系统与C4ISR装备。但是日本又不能扩大舰岛的面积,因为这样会引发舰体尺寸和排水量的巨大变化,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因此,日本只能在螺丝壳里做道场,在有限的空间内加上更多的功能,也就只能牺牲通道的宽度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