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小人”
2014-11-27朱仲南
朱仲南
广东妇女有一个习俗,在一部分中老年中比较时兴,这是什么习俗呢,这习俗叫“打小人”。如何“打小人”呢?就是某人受了坏人欺侮,有一些憋屈,或被别人骗了,别人在背后使了坏主意,导致利益、名誉受损等等。总之,就是心里不舒服,要发泄,但又抓不住把柄,或势力悬殊,明斗不方便。于是悄悄地剪一些心中既定的目标,剪成一个“小人”的样子。剪好后,用鞋底去“嘭嘭嘭”地击打,边咒骂与驳斥,打完后用火烧了,等于惩罚了“小人”,自己心理得到平衡,有一点的安慰。
这些做法也会被人们理解为是“妇人之见”,现实中年龄稍大的妇女才用,并不常见。
但是,在生活工作中怎么“防小人”,怎样认识小人,却是许多人共同关心的问题。几千年来,人们表面上不关心这件事,其实心底里,都想知道人怎样才能认识小人,加以防范,才能得以平安顺心。这种类型的文章并不多,有成型文字的忠告也不算多,为什么?是因为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认定,不同的文化程度有不同的评价层面,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也同样存在不同的标准……所以,只能见招拆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听话听音,见机行事,既有生活底线,又入乡随俗,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不断调整心态,才不至于陷入被动。
如何认识“小人”,如果谁写这类文章,或写书,都比较难。因为笔者知道“不确定”性相当严重,有一段时间我们问一些小孩:你最讨厌的人是谁呀?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愣住,你要引导一下子,他们才会说出“讨厌的人”。然后你继续问:你为什么讨厌他呀?小孩又愣一下,然后接你的话说出一些令人觉得只有孩子的单纯才会说出的古怪的原因。例如,有一个小孩说他讨厌另一个人的原因是“他喜欢吃零食不分给别人,另外,放屁声音很大。”小孩子讨厌人,认定的标准会经常变化的,是有传染性的,例如长辈不喜欢的人,经常在他面前说多了,他也就认定这个人不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奸人。”
不同的时代背景,也会使人认定的“小人”标准有所不同,笔者当年不时会下乡搞些支农或教育活动,曾经有一位房东的妻子就很讨厌生产队的“会计”,认为这个“会计”给他们家打的工分,记的账太少,是一个“小人”,时常骂这小人。另外,妇女和男人不同,妇女的情绪也会较容易感染,比如一个大家印象中不错的人说起一些什么事,她们都会相信。例如这个人说起某个人很不地道,很坏,是个“小人”,结果大多数的妇女也会受影响,认为那个人是有问题的人。所以,“先声夺人”也是十分惊人的,舆论一旦形成,要补救得花相当时间,令人伤神。为此,有些人一见到“饶舌”之人,赶忙露个笑脸,马上以刘翔跑步的速度飞奔而去,免得一言不慎得罪人,引来长久的攻击和误会。
工人中的生活工作较为正常,因为大工业的发展使人比较团结、齐心协力。比如你生产一个产品,必须从倒模开始,翻砂工参与进去了,铸造工参与进去了,然后就轮到了车工,通过车床把零件加工好之后,再送质检,质检后再送市场进行交换。这里有一条生产链,笔者年轻时在广州市水暖器材厂工作了一段时间,惊奇地发现工人队伍中极少勾心斗角的事,因为你一个环节不好,影响其它,所以每个人都要以最好的状态拿出来,不然就会换人,直至生产流畅为止。凭技术和手艺吃饭是工厂的规律,是几乎所有工厂的规矩,花言巧语,打击报复,装扮好人的小人是没有市场的。所以希望新工人们能继承工人的好传统,好习惯,不要有小人阻碍挡道,小人报复泄愤之类事,因为所有大工厂的能量会造成社会重大的损害,要多一些好人,少一些坏人。不然,像前一段时间广州大部分城区都飘散着十分古怪的气体,就是工厂泄露出来的气味。你想一下,一间厂可以影响大半个城市,你能掉以轻心吗?
知识分子中的小人一般情况下不会太露骨,因为知识分子无非是医疗卫生教育部门和科研部门为主,他们中的人大多有文化、有高学历、有各自的专业分工,专业中又分不同的科研方向、重点,所以打架、争斗的事一般不会太集中,较多的是文化见解不同的冲突,是观点不合的碰撞,是讨论中的意见不合而结怨,他们一般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们一般不会为物质利益产生分歧,多为学术观点产生派系,甚至文字交锋,笔墨冲突,语言各不相让,但大多数情况下不会人身攻击,不会扯到家庭,较少采取流氓手段,做一些泼硫酸、刮汽车、倒汽油等攻击人、造谣诬陷的事,这些事知识分子很讨厌,认为这是“小人”所为,不应该他们来做。知识分子注重的是声誉,是名气,是形象,其它的都在另一个档次。况且知识分子都有一个特点,他们会把一个人、一件事放在一个历史的大背景下去研究,认为有知识者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恨。所以他们通常认为研究“小人”是小事,研究大的历史人物、大的历史背景才是他们的方向,这一点与一般人看法不同。但知识分子一旦结怨,便比一般人难以消解,会延续很长的时间。当然,有些另类的知识分子脾气很怪异,水平各异,人品各不相同,在这不一一描述。
如何认识“小人”是比较困难的,是没有太多必要性的,如鲁迅所说,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所以我们看到鲁迅的过人才华,和他勤奋的工作。我们也要把如何认识“小人”的时间花在工作上,花在努力勤奋上,更上一个阶梯。因为你认识了又怎么样?认识了“小人”之后,能用小人之心去相斗,能像武松那样三拳两脚打“小人”,能抱一个煤气罐去炸了“小人”?那我们花在“小人”身上的代价就让我们一齐变成一个“小人”了。有一句老话说得好,“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既然是小人,君子就不应一般见识,往心里装,使自己也变味了。
一般情况下,“小人”永远会有的,他们活跃在各个层面,各个地方,各个派系,但我们用常规常态、常情去考察人;用君子之交待人接物;以大多数人利益为出发点;以墙倒不要众人推,不要落井下石的要求去观察人;以光明磊落,不要搞阴谋诡计去作标准;以看到别人有高兴的事就由衷地高兴,看到别人有困扰就尽力相助,等等。如果你坚持用这种方法去观察人、评价人、去分析人,你慢慢地锤炼自己,慢慢学会认识人,多花点时间读书、阅人,花点时间与有经验的人交换一下思考的内容和方法,时间长了,必有意想不到的好处。那么,“小人”就会在你面前十分清晰地显露,你就会同时看到好人,看到感人的人,令你钦佩的人,助人为乐的人。你会想,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小人所为,小人挡道,小人造谣,小人生事,由它去吧,人生如若被猿声所迷、所惑,又何来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豪情呢。近君子,远小人,助好人,防小人,这是所有正常人、正派人的心愿。但是,我们必须有策略地对付小人,虽然我们不反对纯朴的妇女“打小人”,但我们毕竟不能以那样的形式放纵“小人”,因为你打100次,那“小人”依然在做“小人”之事。我们要做的是,既有谋略,又要有鲁迅一样的风格,横眉冷对小人,然后去帮助协助关心被小人害的人,被小人整的人,形成一股正气的力量,形成一堵防火墙,这就是正能量,力无穷,暖人心。
(柴宗荐自《信息时报》)
责编:小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