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谈“虫”色变
2014-11-27孙立华严卫东
孙立华+严卫东
一提到深入战场的美军作战部队的死敌,人们就会想到潜伏在暗处的敌方狙击手、埋在路上的地雷、路边炸弹、核弹、洲际导弹或者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
然而,身为美国武装部队昆虫管理局研究联络官的加利布里顿却十分肯定地说,带菌昆虫也是未来战场美军真正的死敌之一。
带菌昆虫是战场上的“另类杀手”
二战期间,巴顿将军率领美军进军意大利的时候,碰上了一种小飞虫——白蛉。被叮咬过的美军往往感染上白蛉热,结果造成美军部队减员上万人。在越南战场,吸血的蚂蟥曾让美军心惊肉跳;在海湾战争中,中东沙漠里的蝎子就成了暗藏的杀手。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驻伊美军因昆虫叮咬导致350人感染黑热病,180人患有利什曼病,一度引起美军官兵恐慌,这两种病易通过昆虫传染,且极难治愈。
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虽然装备精良,可碰上阿富汗毫不起眼的蚊子、臭虫、蝎子,却常常束手无策。尤其是阿富汗的臭虫,这是一群特殊的敌人,铁丝网、机关枪掩体、雷区都无法阻挡它们的进攻。“这些家伙既没有M-16,也没有AK-47,咬起人来却比塔利班还凶”,一个夜间值勤的美军士兵谈“虫”色变。他称虽然把钢盔和防弹背心全穿上了,可还是“差点儿被虫子吃掉”。对此,美国武装部队昆虫管理局研究联络官加利布里顿声称,带菌昆虫是战场上的“另类杀手”。
更严重的问题是带菌昆虫不仅在战场上威胁美军官兵,即使在和平时期进行军事训练的时候也会给士兵带来伤害。美军每年到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进行训练,同时还要与许多国家的军队进行联合军演,在这些平时的训练中,美军都会面临带菌昆虫的威胁。每当当地气温升高,各种各样的小虫就开始肆虐,让美国官兵吃尽苦头。如果你是大慈大悲不杀生的人,你可能都无法在营地里走一步,因为那里到处是苍蝇、跳蚤、蚊子、蚂蚁、蜘蛛、黄蜂,你一不小心就会踩死它们。美军受尽折磨,晚上经常被咬得睡不着觉,浑身都是红包,苦不堪言,而且有些美军为此感染上了疾病。
目前,正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执行军事任务的美国官兵还深受利什曼病的侵扰。它通过血液寄生虫侵害人体血管内脏,从而导致患者死亡。这种主要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偏远地区传播的可怕疾病每年杀死20多万人,而美军感染到利什曼病的人数竟超过了1000万。传播利什曼病的罪魁祸首就是一种体形微小的沙地苍蝇。人只要被这种微不足道的沙地苍蝇叮咬一次,就有可能患上令人九死一生的利什曼病。尽管这种病可以治愈,但是治疗周期很长,需要长期注射药剂,而且有严重后遗症。
美军向带菌昆虫开战
屡吃大亏的美军已调拨巨额资金,正想方设法对付战场上的带菌昆虫。目前,在美国药物管理总署的积极配合下,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美国武装部队昆虫管理局正深入研究防范带菌昆虫传播瘟疫疾病的各种有效方法,其中包括半个多世纪前就开始使用的喷洒DDT药剂消灭害虫的方法和发明蚊虫驱赶药剂、器械等等,试图有效控制带菌昆虫侵害美军官兵的情况。
当前,五角大楼正在实施一项被称为“保护战士抵御带病菌昆虫工程”的计划。据悉,这项军事计划已经开始全面执行,其重点是尽快研制和批量生产效果最佳而且适合美军在战场上使用的杀虫剂、治疗医药和各种防护设备。如美军事医疗科学研究部门已成功地研制出一种可以用于战场、即时生效的消灭和阻止带菌昆虫的新型DDT药剂。与旧的DDT药剂相比,这种新型DDT的最大优势就是不会污染环境,可以同时对付蚊虫、苍蝇和沙地苍蝇等携带病毒的昆虫。
如今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执行任务的美国军事人员和作战部队,晚上睡觉时都使用一种对使人体无害的用某种菊花提取物合成的驱蚊剂,还使用杀虫剂浸泡过的尼龙网帐。在通常情况下,蚊虫和其他携带病毒的动物闻到网帐散发的清香味道就会飞走,个别硬是要贴近网帐寻找孔子钻入的蚊虫就会中毒而死。
然而,携带病菌的蚊虫、跳蚤、螨、虱、苍蝇和传播病毒的其他动物不可能在一夜间被全部消灭。当前美军前线作战部队和野外侦察部队把防治昆虫传播瘟疫视为重中之重。五角大楼要求美军作战部队或者容易接触带菌昆虫的野外军事人员的衣裤、鞋帽和晚上睡觉用的帐篷都必须具有驱虫和杀虫效能,至少能够在3个月内帮助美军官兵免遭这些带菌虫害。此外,美军在执行任务前,先用无人驾驶飞机在美国军队即将开进的作战地带喷洒杀虫剂,消灭害虫。但是,有些昆虫却能抵御已发明的杀虫剂。如在伊拉克有一种名为按蚊的蚊虫,它能够抵御现已发明的杀虫剂,其强大的抗药性能足以让其继续传播疟疾。因此,美军与带菌昆虫的战斗永远都不会结束。
未来战场将涌现形形色色的昆虫武器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驻某国大使馆有一份机密情报外泄,此案很快移交美国中央情报局调查,经初步分析认定,该情报是被窃听走的。于是他们借助各种先进的仪器进行检测,寻找窃听装置安放的地方,结果毫无所获。说来也巧,有一位特工人员意外地发现了微弱的时隐时现的异常信号显示,查来查去发现有几只苍蝇在身边飞来飞去,将它们捕捉后发现苍蝇身上有一细针状的微型集成电路,这几只苍蝇原来是披着“昆虫外衣”的间谍。
目前,一些国家在研制甲壳虫、蟋蟀、蚕蛾等人造昆虫。这些人造昆虫在战争爆发前后,可以通过火车、飞机和战车来布撒,实施各种侦察计划。此外,也可以用火箭快速布放,主要目标是敌指挥中心或重点军事设施等。
运用先进技术不仅可以利用昆虫作间谍,还可以研制人造昆虫作间谍。1994年,剑桥大学的动物学家在模拟昆虫的试验中发现,昆虫翅膀向下摆动时,翅膀的前沿会形成微漩涡,在翼上形成低气压,从而产生较大升力。这一发现引起美国国防部的极大兴趣,国防部曾先后2次拨款,限定3年内研制出人造昆虫。于是,加州大学的工程师们利用微型铰链、齿轮和发动机,制成一个蚂蚁状的人造昆虫。将来,人造蚂蚁将被用来搜集军事情报,它由身上的太阳能电池供电,各类传感器用来搜寻目标的信息。人造蚂蚁主要用来对付敌方的电子战系统,它们可以悄无声息地通过插孔、通风孔等缝隙潜入敌方电脑网络,破坏电路和芯片,使系统瘫痪。它们还可以充当“潜伏特务”,隐藏在系统的主机设备中,平时无声无息,一旦战事爆发,通过微型遥控装置可以诱发它们群起而攻之,从而导致作战指挥系统瘫痪。
也许在某一天,一只飞蛾飞向巴基斯坦北部的山区,飞进一个可疑的恐怖分子训练营。然而,这却不是一只普通的飞蛾,而是美国军方正在研制的“电子飞蛾”。当它还是一只蛹时,体内就被植入了一枚微型电子芯片,孵化后的飞蛾整个神经系统都可以受到遥控。美国军方希望这种“电子飞蛾”能够在不久的将来被派上战场,神不知鬼不觉地搜集敌方的情报。
(陈桂海荐自《军事文摘》)
责编:水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