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徐州市中小企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4-11-27孙红靖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徐州市发展对策中小企业

摘要:本文从中小企业标准、徐州市中小企业取得成就、存在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探求发展的机遇与优势,结合“十二五”时期,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徐州市战略规划,对徐州市中小企业战略目标与发展提出对策。

关键词:徐州市 中小企业 现状 发展对策

1 中小企业标准

统计上对中小企业的有明确划分标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适用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中小企业除不包括大企业、个体户和行政事业等非经营性单位外,应包括国民经济各行业法人企业,符合以上条件的徐州市中小型数量很多,对徐州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 徐州市中小型企业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徐州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徐州市政府制定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服务体系。目前徐州市中小企业在高端制造业和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广告设计、动漫、信息咨询等新兴知识领域。集约水平不断提高,徐州市中小企业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完成节能指标和钢铁、电力、水泥等行业淘汰落后中,中小企业成绩突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创业、咨询、信息、技术、融资、培训、市场、法律等八大服务系统更加完善。管理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中小企业已树立起市场、效益、成本、品牌、营销、全球化、以人为本等先进理念和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贡献不断扩大,徐州市中小企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全市50%以上的税收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

3 徐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3.1 主要存在的问题

3.1.1 徐州市中小企业基础薄弱,发展质量低,市场进入仍有不少障碍,企业负担重,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完善,融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低等。

3.1.2 近年来,徐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一方面是能源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汇率波动的影响,生产经营成本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多数中小企业受自身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积累不足影响,始终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实现转型升级较困难。

3.1.3 由于金融政策的收缩传导,导致中小企业出现的因“高利贷和人人贷”等民间借贷资金链条断裂等中小企业困局,影响着徐州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3.1.4 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在执行中,由于受到行政干预、税收任务等方面的影响,本应适应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普遍存在落实难的问题。

3.1.5 扶持中小企业政策未触及根本,打破垄断等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3.2 原因分析

3.2.1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苏北徐州地区贫困县底子薄,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过大,发展迟缓,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强,改革滞后,经济增长缺乏内在动力,资金短缺,投入不足,经济增长缺乏动力,人才流失严重,信息渠道少等。

3.2.2 徐州地区中小型企业数量比重较大,但产值比重较小。从发展趋势来看,人均收入水平低,经济实力弱,市场发育程度低,城乡二元化结构明显,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民营经济起步晚,因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导致苏北县域在招商引资和项目投资等方面普遍存在低水平的重复,造成资金短缺,资源浪费,产业结构趋同与重复建设相当严重。

3.2.3 徐州中小企业区位黏附力不强。徐州产业集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集群初露端倪,远远落后于集群先发地区的珠三角、浙江、苏南、福建等地,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落后于周边地市,构建具有集中优势和体现独特地方社会文化制度背景的产业集群。科技信息、知识转化为新产品的效率还比较低,产、官、学、研之间的合作网络还处在初步构建阶段。

3.2.4 在我国能源供给日益紧缺的形势下,徐州市中小企业必然面临较多的发展限制。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需要增加更多的环境治理成本和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特别徐州制造业的结构呈现为对能源及矿产资源高度依赖的原因。

3.2.5 国家关于中小企业扶植政策还有待于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实现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发展方式转型还有很多困难;体制机制仍待完善,各级政府部门的财税支持力度、融资环境、中小企业税费负担依然较重、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薄弱等,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依然存在。

4 探求徐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机遇与优势分析

4.1 发展机遇

4.1.1 国际市场保持低速复苏,世界经济发展平稳、环境改善以及经济活动进一步扩张,特别是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为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4.1.2 国内市场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我国经济继续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

4.1.3 创新驱动战略促进转型升级,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江苏省徐州中小企业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创造了良好条件。

4.2 发展优势

4.2.1 区位、交通优势

徐州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为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带、上海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既是东西贯通、南北对接、经济实力较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十字路口”,起着沟通南北经济和进行物资交流的枢纽作用。徐州交通发达,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是全国第二大铁路货运主枢纽地。穿城而过的京抗大运河水运条件优越,有国内最大的煤炭运输内河港口。徐州观音机场是国内干线机场,通达全国16个主要城市。京福、连霍、京沪、徐宿宁等高速公路和5条国道、20条省道将构成强大的交通运输网络。endprint

4.2.2 集团“巨人”与中小企业集群的双龙头效应

徐州区域内既有徐工、维维等旗舰式大集团,也有近20年来衍生的如邳州板材业等中小企业集群。大企业对一个区域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通过集群的整体效率同样发挥出对区域的龙头带动作用,增加了本地对外部投资的区位黏附力。

4.2.3 沿东陇海线产业带规划的实施

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战略目标是把徐州、连云港的东陇海沿线地区建成江苏新兴的产业密集带、苏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导区。无疑是振兴徐州中小企业的历史性机遇。

4.2.4 徐州本地区高等级生产要素相对丰富

集聚了一大批高级人力资源和雄厚的智力资源,拥有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代表的一批工科和综合的高等院校、企业的研发机构、企业的博士后流动站,适合于中小企业构建现代基地最具增长潜能的基础。

4.2.5 徐州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目标任务》,并由中小企业综合管理部门专门落实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为发展中小企业取得了政策的优势。

5 制定徐州市中小企业发展对策

5.1 明确“十二五”时期,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十二五”时期,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中小企业的经济贡献稳步提高,创新就业作用更加显著,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特色更加鲜明,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5.2 明确“十二五”时期,徐州市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

“十二五”期间,徐州市初步规划组织实施七大工程、497项重大项目,总投资约6775亿元,“十二五”完成投资约5490亿元。徐州市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该市发展需要,按照“规划工程化,工程项目化”的思路,在继续加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项目开发的同时,注重对民生工程项目、结构调整项目、自主创新项目、节能环保项目和统筹城乡区域发展项目的谋划开发。七大工程其中基础设施保障工程,主要包括交通、水利、供电、通讯等基础产业领域的重大建设项目;工业结构升级工程主要包括装备制造、电力能源、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以及化工、新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项目;服务业繁荣工程主要包括重点商贸物流旅游设施项目;社会事业工程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新闻广电、文化体育等重大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城乡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城乡道路改造、城镇供水、农村饮水安全等设施建设项目;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排水管网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项目;此外还包括现代农业示范工程。

5.3 制定徐州中小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与对策

5.3.1 结合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及徐州市发展战略,制定适合徐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微小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徐州市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示范企业、知识产权培育工程、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集约发展水平,产业集聚示范区建设工程、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着力推进两化融合;支持企业开拓市场; 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徐州市中小企业星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5.3.2 面对中小企业的金融问题,国家应加大金融制度改革,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运用扶持正态民间借贷令其阳光化、规范化,徐州市政府可以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和行政干预手段,采取扎实长远举措助推中小企业实现产业转型,使民间资本重归实业正途。

5.3.3 正视徐州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落实好国家出台保护中小企业的各项措施,打破部门区域,避免扶持中小企业的各项政策陷入行政化、应急化、碎片化的窠臼。

5.3.4 针对中小型经营困境即企业利润低,在税收方面是否可以做专项调研,在财税政策上能否给予一些优惠。以前出台的优惠政策,实际减负效果并不如意。

5.3.5 充分发挥徐州中小企业局的职能,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中小企业法规、方针、政策;组织中小企业发展与改革中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

6 结束语

扶持中小企业要有长期、全局的考虑,以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避免政策碎片化,如何尊重市场、统筹协调发展,需要深化相关制度改革。可以期待,随着相关政策和资金的逐渐到位,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现状将得到有效缓解,中国经济也将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上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齐博,李思鹏,孙杭生.苏北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11.

[2]江苏省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N].

[3]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2011年6月18日)最新[S].

[4]徐州市发展“十二五”规划[R].

作者简介:

孙红靖(1972-),女,江苏徐州人,副教授、高级会计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小企业战略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徐州市发展对策中小企业
徐州市深入开展“拆牌、破网、清通道”专项行动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徐州市工程咨询中心
徐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