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七大矛盾,推进“复合育人”
2014-11-27查振祥
查振祥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当前,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带头单位,我国高职院校正在探索以拓展专业为抓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核心能力、职业变迁能力和综合素质.设立主干专业与拓展专业相叠加的复合式专业平台,突破了现有的教学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这场改革,目前已经初见成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级全体学生都参与了拓展专业的分流工作,目前各个拓展班已经开始上课,教学秩序总体良好.所谓拓展专业是在不增加专业总学时、不增加学生负担条件下,使学生在3年时间内,在主修一个专业的同时,拓展另一个专业的一组基础课程,并拓宽通识课和选修课程,形成“主修专业”+“拓展专业”+“通识性教育”的知识结构.但拓展专业毕竟是个新生事物,很多工作才刚刚开始,还需要不断地发展完善.有些矛盾已经开始显现,必须及时分析和研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促进复合育人工作顺利推进.下一步要从破解以下七大矛盾入手,推进拓展专业工作.
1 三年的学制与两个专业的矛盾
高职高专的学制只有3年,去掉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上课时间仅两年半,总学分只有120学分.3年的学制要完成一个主修专业和一个拓展专业的学习任务,这是开展复合育人工作遇到的第一个矛盾.很多老师担心,拓展专业的推进会不会造成2个半桶水工程:主修专业缩水,任务没有完成,拓展专业也没有入门.一些兄弟院校也在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确实要重视,拓展专业不是弱化主修专业,一定要在三年学制内顺利完成一个主修专业和一个拓展专业的学习任务,达到一专多能目标.解决这个问题建议从3个方面着手:
1)主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时本着主干课程“突出”但“不穷尽”的原则,去掉边缘类课程和部分相关领域课程,保留主线课程,做到主干专业的内涵及特色不被弱化.因为我们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不是理论型人才,不需要穷尽专业知识.我们的会计主修专业就把各类行业会计课程取消了,突出了会计基本账务处理、理财等课程.
2)重新进行课程整合,界定每门主修专业课程的边界,取消每门课程之间交叉重复的内容,精炼课程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学到更多的专业内容.我校很多专业内部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一直存在,对学生来说是重复学习,这一次推进“三育人”工作,要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
3)拓展专业的15个学分的课程设置本着3个原则:“框架浓缩、内容基本、操作简单”.如会计拓展专业设置了“实用会计”、“财务软件应用”、“成本会计”、“理财实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五门课,课程范围浓缩了会计主修专业的课程框架,每门课程因只有2~3个学分,只讲基本内容和简单的操作方法.
2 学生学习能力偏弱与一专多能目标的矛盾
由于国家教育制度设计不合理,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大部分是从 3B分数线录取的,根据人才类型分类,这类学生动手能力偏强,但理论学习能力偏弱,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主修专业到毕业前大量挂科的学生都大有人在,现在让他们又去再加读一个没有前期基础的拓展专业,很多老师包括目前正在给拓展专业开课的老师担心到时学生们通过不了拓展专业课程,不能按时毕业.这个问题需要及早重视,并且建议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解决:
1)加强学生对拓展专业的认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这个任务交给任课老师,给拓展专业开课的老师每门课要拿出1~2个学时进行专业认知教育.学生在进行拓展专业分流时各个专业要开展专业宣传工作.
2)抓学风建设,提高学生到课率,让学生能充分听取老师讲解.拓展专业不同于主修专业,学生没有自学的氛围,没有班级组织,必须充分听取老师讲解,抓学风建设,提高学生到课率是关键.
3)重过程,结果多样化.主修专业课程不但要重视学习过程,更要重视结果,严格考试通过.拓展专业课程重在抓学习过程,学生认真参与了学习就基本达到效果,考试方式要多样化,包括闭卷、开卷、形成性考核,以形成性考核为主,尤其鼓励与考职业资格证结合.
3 学生对拓展专业任选的要求与师资设备有限的矛盾
表1 主修专业与拓展专业的多元对应关系
开设拓展专业是还给学生一个选择专业的权力,但学生如果无限制任选专业,必然与现有的师资设备条件发生矛盾,拓展专业分流时首先就碰到了这个问题.但是搞行政性捆绑搭配,将一个主修专业与另一个拓展专业“专业对专业”简单捆绑到一起,学生“再次失去了选择专业的权利”,认为是“被拓展”了,失去了改革的意义.笔者所在的经济学院没有搞绝对任选方式,也没有搞一对一的捆绑方式,而是采取以下2种方式:
1)多元定向选择.首先把根据学院师资设备条件能开出的拓展专业亮出来,对各个主修专业的学生进行摸底调查,了解每个学生选择专业的意向.经过汇总分析,把每个主修专业大多数学生选择专业的意向归类,形成各个主修专业与拓展专业的多元对应关系,一般是一对三或一对四,在这个基础上组织学生在网上选定,见表1.
2)有限任选.部分班级学生对拓展专业选择太分散,不能归大类,则开设若干可以任选的拓展专业项目,供这类学生选择,但规定名额,选满为止.任选的项目向学校开放,如经济学院会计电算化和法律事务面向全校提供任选拓展.
所以,拓展专业分流时总体上应本着以下原则:
1)尽量不搞一对以行政性捆绑搭配,在对各个主修专业的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基础上,形成各个主修专业与拓展专业的多元对应关系,尽量达到一对三或一对四的对应关系,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有些学院专业较少,高校教务处可以在全校统一规划和协调,多进行院际拓展.
2)进一步加大有限任选的拓展专业比例,鼓励二级学院向学校开放有限任选专业,并逐步扩大任选名额,最终目标是以全校任选和院际互拓取代学院内部专业之间捆绑和定向选择.
4 学生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的矛盾
拓展专业带来了学生知识结构的横向发展,这对提升学生职业迁移能力有积极作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有强烈的知识结构纵向发展的要求,主要是2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一批不甘心在校学习几年只拿一个大专文凭的学生,他们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技能水平,增强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读专科的同时又报读自考本科,而在这批人中间又有一些人报读的自考本科专业与在学的专科专业不同;二是有一部分学生有强烈的专业知识延伸的要求,如读学会计专业的学生希望延伸学习审计专业知识,读金融专业的学生希望延伸学习保险专业知识,这对增强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积极作用.以上两种知识结构纵向发展的要求也是一种专业拓展要求,只是这些专业目前可能不在教务处的专业管理目录里.
拓展专业改革本来就是要还给学生一个选择专业的权力,要“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建议学校把学生报读自考本科和与主修专业有知识延伸关系的相关专业也纳入拓展专业的范围,操作方式还是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拓展专业和拓展名额,进行任选,或直接加入与主修专业对应的拓展专业行列中去.自考本科课程一般多于拓展专业要求的15个学分,可以从中确定部分主干课程作为拓展专业课程,学生修满这些课程即可完成拓展专业学习任务,同时又完成这部分自考本科课程.这样,学生一举两得,既部分完成自考本科课程学习任务,又全面完成拓展专业学习任务.但这样做可能会对其他拓展专业带来一定的冲击,需要有一定的范围和数量限制.
5 主修专业课程与拓展专业课程排课中的矛盾
上拓展专业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主修专业或同一主修专业的不同班级,突破了各个主修专业和行政班级界限,必须在所有主修专业的各个行政班级都没有课程的时间才能安排拓展专业课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的做法是把全校拓展专业课程全部排在周一和周四晚上或周五下午,由于周五下午学生急于回家,大部分课程都安排在周一和周四晚上,这就加大了给拓展专业上课的老师的负担.这个问题需要从政策层面解决,比如给老师一定的工作量系数等.
6 主修专业行政班级与拓展专业临时课程班管理上的矛盾
学校对学生是按照主修专业的行政班级进行管理的,拓展专业虽然是一个辅修专业,但大多没有再组建一套班级系统,两套班级系统会影响学生日常管理,学风建设,班级的凝聚力,学生档案的管理,班级的传帮带教育活动,奖学金的评比,等等.但由于没有班级系统,拓展专业课程班目前又出现很多管理上缺位的现象,包括学生考勤、教材发放、教学事项的通知等,学生也容易出现缺课现象.这个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
1)开发专门的教学管理系统,记载和反映学生上课出勤情况、考试成绩、各个专业包括拓展专业的课表.学生可以进入系统查询自己的课表、成绩、考勤情况.老师、辅导员可以直接从系统查询学生的成绩、考勤情况.老师对学生的考勤不再需要纸质文本记载,直接在教师讲台电脑上点击,进入系统.这样,学生出勤情况瞬时就能反映到辅导员手里,并及时采取措施.新的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要广泛征求专业老师、辅导员、二级学院教学秘书的意见,适应复合育人和文化育人的要求.
2)随着拓展专业校任选课规模扩大,教材发放、教学事项的通知也要通过教学管理系统进行,学生从系统中看通知,直接去教材科领教材.
3)每门拓展专业课程由任课老师安排2名课代表(一正一副),协助老师处理部分教学事务,包括考勤、临时性教学事项通知(可以建立微信通讯平台).课代表列入学生干部管理,可以参与学年度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
7 学生拓展与老师拓展的矛盾
学生在向拓展专业发展,拓展专业课是老师上的,势必带来部分老师课程调整.而我们的老师不习惯变动自己的课程,在安排新的教学任务时常常推诿,在原有课程减少时又很有意见.所以,适应学生拓展需要,也要有老师拓展的机制,加强拓展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对老师开发新课程,给予工作量补贴,对老师转岗,从一个教学岗位转到另一个教学岗位,或从其他岗位转到教学岗位,给予一学年的过渡期.对老师因专业发展需要到外地学校进修、读书学习,经过事先审核批准,报销相关费用.
总之,拓展专业是对原有的教学模式的冲击,带来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考核等方面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探索、创新,把这项改革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