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教育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问题与改善
2014-11-27郭其涛
郭其涛
摘 要: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在我国发展和普及已经近30年了,为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供了借鉴。简析了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指出了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和改善办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元制;工学交替模式;德国职业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1-0132-02
2014-06,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部署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指出了通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健全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这一指导性文件从侧面指出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要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1 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在中国的推行
20世纪80年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首先在广东、上海、东北等工业发达城市的一些企业创办的学校开展。该时期,我国计划经济并没有完全被市场经济取代,我国实行的就业政策是国家分配。当时的职业技能教育对社会职业和企业生产的适应周期长,技能训练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而此时,双元制教育模式对职业技能教育的促进作用也比较明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1998年后,部分企业创办的学校逐渐与企业脱离,而双元制所要求的政府、学校、企业和个人合作关系在中国缺乏文化背景、法律基础和社会支撑,所以,借鉴双元制办学在我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2002年和2005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教的决定。特别是在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以来,职业教育再次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职教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职教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办学机制和培养模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自此,新形势下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模式——工学交替成为了我国借鉴德国双元制最有效的教育模式。同时,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也日渐成熟。
2 工学交替模式遇到的问题及改善办法
由于我国与德国的国情和企业文化存在差异,所以,工学交替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阻挠其发展的问题。
2.1 体制问题
2.1.1 法律保障问题
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学校、企业在双元制教学中的责任和义务,而双元制在我国的实施缺少立法保护。因此,应及时修订我国的《职业教育法》,明确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的权责。
2.1.2 职业教育投入少于普通高等教育
国家在职业教育上的投入比普通高等教育投入得要少。因此,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和投入,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确保其达到或超过普通高等教育。
2.1.3 入学机制问题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生源选拔主要是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即高考)和对口高职考试选拔,而对口高职选拔的比例较小。通过高考选拔的学生,相当一部分人是我国灌输式教育经过题海战术锤炼的结果。对新型的教育模式来说,学生除了新鲜感之外,会存在一些不适应甚至是抵触情绪。因此,创新入学机制,借鉴德国“立交桥”式的教育体系,尽早节流选拔推荐,让学生尽早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
2.2 学校的责任与义务
2.2.1 选择合作企业时过于盲目
合作企业的选择要经过多方考察,一切要以培养和教育学生为目的,要选择企业环境良好的企业,宁缺毋滥。
2.2.2 部分学校教学计划设置不够灵活
在教学计划的设置中,要从企业的具体岗位需求出发,有效设置学生的课程和内容,实习期的安排要实时服务于企业的工作安排。比如,根据企业生产淡旺季,将在校的理论学习与企业实习期分开。
2.2.3 课程比例设置不合理
学校应该合理设置不同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学生除了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企业实习岗位中,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2.4 师资配备比较落后
在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应该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法,在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由浅入深。因此,学校应该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实践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加大对教师培养的力度。同时,加大实训设备的采购,为提高学生技能训练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2.2.5 盲目追求就业率
在顶岗实习时,部分学校将学生推向与所学专业不符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能够提供良好的就业条件,由于存在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之间的差异,学生会产生较高的抵触情绪;即便学生将来能在实习企业就业,流失率也会保持较高的水平。 因此,就业率不能成为衡量职业教育成果的唯一指标。
2.3 企业的责任与义务
2.3.1 部分企业观念狭隘
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不把学生作为未来的职工对待,对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患得患失。将部分简单的机械劳动安排给学生后,以至于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合作企业应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岗位并进行专业指导。
2.3.2 企业责任不明确
部分企业只是把顶岗实习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忽略了其在学生技能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责任。企业应该为实习学生制订轮岗制度,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3 结束语
总之,我国职业教育要想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并得到一定的发展,就需要改革政府机制,进一步明确学校和企业的责任与义务,加强三方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和改善,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有利于高素质、高技能型职业人才培养的新型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李艳玲.我国借鉴双元制模式的实践与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6.
[2]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言:措施与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1(28).
〔编辑:白洁〕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erence Model of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mprovement
Guo Qitao
Abstract: The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 in China's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ty has been nearly 30 years for China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provide a reference. Analysis of the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 development status in China,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posed solutions and improve relevant way.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dual system; engineering alternating pattern;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