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
2014-11-27包利民
包利民
“否”之一字,古今皆同。单看字形,就能让人联想颇多。否者,就是“不”在“口”上,就是开口说不。可是,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很难开这个口。
开口说不,去否定,是很多人心里的顾虑所在,是一道迈不过的坎儿。当别人的决定、别人的观点、别人的建议明显不正确时,我们往往不去否定,而是默默无语或者随声附和。或是因为怕得罪上司,或是因为抹不开情面,或是觉得事不关己,所以,一次又一次,我们就这样丢失了自己。
有时别人对我们提出要求,明明心底极不情愿,
我们常常抱怨一些人一些事,却很少去想,也许正是因为自己的不肯开口说不,正是因为有太多如自己这样的人,才造成现在的局面。去否定别人,实在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
否定别人,是眼前之事,可是否定前人,却是长久之事。前人的经验,前人的足迹,会让我们少走不少弯路。所以我们一直那样走着,那样学着,从没想过去否定。想想看,那些敢于否定前人的,都是些杰出的人物。打破常规,才能打破桎梏,才能走出一条崭新的路,才能走得更高远。
所以,否定前人的种种,有时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因循旧例,随波逐流,虽然可能一生不会有太大的波折,却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收获。
而最难的否定,是否定自己。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很少能认清自己,更不要谈否定。所以说,历来人们都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我们连最大的敌人都不知道是谁,又怎样去否定?毕竟自己努力得来的东西,再一朝否掉,不管那些东西是对是错,都会不忍。其实也无关对错,否定自己,就是把自己取得的成绩忘掉,使自己不站在已有的收获上不思进取。
否定自己,就是让自己另起一行重塑辉煌,让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自己在生命的历程中走到极致。
少年时读易安居士的小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知否”,便悠然神飞,仿佛心随“知否”而徜徉于落花黄昏;而读韩翃的《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今在否,本身就蕴着一种沧桑之慨。
而在我们的生命之中,也有许多这样带“否”的发问,令人思绪百结。有多少“知否”让我们明白错过了太多美好,有多少“在否”让我们懂得失去的珍贵,常常这样问一下自己,或许就能让我们更为珍惜,让我们少了许多遗憾。
故此,“否”,对我们而言,有着太多的启示与意义,那是一个打破到重建的过程。可是,过度的“否”,却是一个不可取的极端,反而会使自己狭隘而自封。有的人,只要别人说话,便加以否定,仿佛天底下只有他才是真理,殊不知此举不但不能抬举自己,反而会让人生厌。而有的人却是对一点的错误,便将与之相关的全盘否定,这种做法实为不智,有否定有肯定,才能取人之长而成就自己。适当的否,适度的否,才是进步的阶梯。
那么,就让我们都知道去“否”,让那些“否”连缀成人生中的“是”,才是人间正道,才能走进生命的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