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屏一代”
2014-11-27田夕
田夕
触屏成了保姆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一名两岁半的小男孩华华因为平时喜欢玩ipad,被查出已经有了500度的近视,而南京也曾有一名10岁儿童,近视度数甚至高达上千度。医生分析说:“幼儿近视的原因有很多,一般两三岁的小患者中,多数是先天性的,很多后天近视都是因为长时间接触了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已经成了孩子视力的主要杀手之一。”
是谁让新生代儿童成为“触屏一代”,当然不是电脑应用软件的控制,而是家长。由于iPhone、iPad之类的触屏设备非常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孩子哭闹时,家长如果拿出iPhone或iPad,往往马上能使孩子停止啼哭,迅速安静下来。一岁多的孩子,没事就跟外婆一起玩ipad游戏,跟爸妈一起看动画片。大人忙的时候,就让孩子自己玩,这个最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省得大人烦心。也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应当走在时代的前列,不会玩电子产品就太OUT了,放纵孩子玩游戏。
国外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据美国the-iphone-mom网站统计,2009年以来,针对低龄人群开发的应用软件激增,不少家长都会让iPad充当孩子“保姆”或早教工具。
网上零售商Pixmania调查2000名家长,了解他们家中电子产品的消费情况,及孩子使用这些产品的时长。八成调查对象家中有14岁或年龄更小的孩子。调查显示,如今四分之一英国家庭拥有平板电脑;约一半家长表示会给孩子购买电子设备。调查对象中,46%会给孩子买Xbox或Play Station游戏机,30%会给孩子买MP3音乐播放器或智能手机。
短短几年之间,触屏设备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iPad的问世,令很多幼儿还没学会走路就学会了玩iPad。一方面,很多家长认同苹果里有一些应用程序带有教育性质,在开发幼儿智力、教孩子认字等方面有所裨益;另一方面,很多孩子容易沉迷在iPad游戏中,这又让家长忧心忡忡,担心孩子长时间玩iPad会影响视力、会让孩子变得孤僻。这是真的吗?难道看书真的就比看屏幕好么?iPad真的会影响孩子成长,还是只是家长害怕改变、担心自己落伍呢?
触屏让亲情友情受损
有这样一个传说,过年全家大团聚的时候,年轻一代人人低着头玩手机,没有人跟老人说话,气得老人掀桌子,年宴不欢而散。飞机场、火车站、大学生入学接送的校车上,总有低着头玩手机和ipad的,最后误了时刻、丢了行李的大有其人。因沉迷电脑游戏而不给同宿舍的同学开门,最终引起矛盾,直至发生命案的事件也出现了。
“我现在简直没办法管了,手机电池一会儿就没电了,我这女儿像中了邪似的。”正在吃饭的金女士不停地向亲戚抱怨,但女儿甜甜却丝毫没有在意妈妈的牢骚,直盯着手中的苹果手机。“这愤怒的小鸟都让我愤怒了。”金女士一把夺过女儿手中的手机,放在桌上,让她赶紧吃饭。只见甜甜扒了两口饭,又悄悄地拿起手机,手指一点,开始玩起“美少女梦工场”,嘴里还时不时地蹦出几个日语词。金女士无奈地说,只要一玩起苹果手机,女儿就变了个人,完全无视周围世界的存在。甚至半夜醒来,有时候还发现甜甜躲在被窝里,盯着手机看动画片。金女士说,自己又气又无奈。
法国儿童精神病学家塞尔日·蒂斯罗恩说,iPad只能提供色彩丰富的二维画面,无法向婴幼儿提供复杂的感官信息,存在缺陷。美国心理学家南希·琳达认为,iPad的某些游戏具有一定互动性,但它们无法替代人际交流。
英国一项调查显示,有语言障碍的少年儿童在过去6年间增加了71%。语言研究专家认为,这与智能手机、游戏机等电子产品更多地进入儿童生活有一定关联。教育专家担心,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可能危害儿童的阅读和交际能力。
iphone、ipad等电子设备掀起的触屏风潮,让不少“零零后”成为“触屏一代”,沉浸于虚拟世界里,成了新一代“容器人”。教育专家呼吁,减少孩子的触屏时间,让他们亲近自然,加强与外界的接触和交流。
担心孩子成 “电子娃娃”
父母对待iPad这类触屏设备的态度,就像医生使用精密仪器,时常陷在矛盾与纠结中。也许它们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让他们更有竞争力,但如果过度使用会怎样?这些孩子会不会变成呆板木讷的家伙,将来是不是只会从平板设备里幻想女朋友?
随着孩子们对高科技新“玩具”上瘾,质疑也越来越多。以“零零后”为主体的“触屏一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智能科技产品的兴趣和依赖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孩子。
大多数父母或许都会对下面这个场景有同感:一个孩子五分钟前还在沙发上乱蹦乱跳,一旦看到iPad就会突然安静下来,紧盯着屏幕不放。就算有人叫他名字,他也没反应,甚至用手在孩子面前晃,他也仍然毫无反应。
在《心灵危机:为什么孩子不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一书中,作者简·希里甚至给这种现象起了一个名字:僵尸效应。她认为,电子屏幕会让观众精神恍惚,可能抑制大脑活动。因为大多数iPad游戏要求的是被动注意,低龄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思考能力、探索真实世界的好奇心和热情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有一些家长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宁可在家里对着小小的触屏,也不愿意跟家长说话聊天,甚至不愿意出门与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他们还担心孩子稚嫩的视网膜被高亮、高饱和度的显示屏损伤,小小年纪就患上几百度的近视。
更令家长担心的是,有相当比例的孩子在与别人说话时不会看对方的眼睛,这和他们长期低头玩手机或iPad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家长们担心,与世隔绝的“触屏一代”,他们的思维逻辑会越来越像软件程序,无法承受社会复杂多元的挑战,甚至被打上孤僻“电子娃娃”的标签。
对触屏,尚有争议
科技在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而父母们或多或少总是担心其对孩子们的影响。科技变得更加智能并没有让人们感到舒心,父母开始觉得自己在矛盾、纠结、困惑,同时又充满愧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方面,家长们希望孩子能够熟练掌握数字技术,又觉得这些软件或多或少能开发智力,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过早过多地接触数字媒体,会最终毁了孩子们的心智和健康。如果在娱乐消遣中放纵孩子,未来终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目前还没有研究表明使用iPad可以让学龄前儿童更聪明或促进大脑发育。毕竟这种设备问世只有三年时间,专家学者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数据对其进行研究。那么家长到底该何去何从?
对此,不少人加入到反对“触屏一代”的行列里。他们从孩子健康的角度出发,认为ipad的缺点在于:对视力不好、让孩子自闭、缺乏语言交流、孩子容易痴迷。他们觉得应该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到户外活动中去,锻炼出一个好身体。
而支持派却认为,ipad功能强大、简单易学、互动性好,可以下载各种儿歌、电子图书及游戏,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也不会让孩子“落伍”。
有些时候,ipad也成了家长哄孩子的玩具,孩子长时间玩不腻,给家长省了不少事。马晓娟是福建省三明市的一名“80后”妈妈,由于自己要上班,便把4岁的孩子交给父母照看。但孩子淘气爱动,她便给孩子买了个ipad,孩子沉浸其中,安安静静的。
小朋友得白领病
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医学界开始流行起一种计算机视频终端综合征,即长时间使用电脑经常出现眼部疲劳感、眼睛干涩、发红发痒及视线模糊等症状。这些原本专属于白领阶层的职业病,现在也悄然侵入孩子们中间,眼睛肿痛、患上干眼症的孩子并不少见。电子产品产生的辐射对孩子身体也很不利。
“触屏一代”长期接触电子产品,在造成身体伤害的同时,对孩子心灵健康发育的弊端也不容小觑。过度沉溺于电子产品,对传统人际关系的破坏是空前的,孩子们也概莫能外。沉浸在机器的世界里,少了许多人情味,孩子的性格可能也会慢慢变得孤独自闭。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孙冬梅教授建议,家长应尽量减少孩子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2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接触ipad等电子产品,年纪稍大的孩子也要限定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另外,家长还需督促孩子多亲近自然,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孩子应从虚拟世界回归现实。
(编辑·宋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