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就是生产力?
2014-11-26何勇海
何勇海
据10月21日出版的《北京青年报》报道,在湖北恩施州巴东县近日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县委书记陈行甲披露了一个仅有20多名职工的乡镇财经所的接待开支:一年中购买了22万多元的柑橘、33.8万元的土特产。这些数字震惊了在场的1000多名与会干部。
两年前,某个偏僻乡镇也曾被曝光每年的公务接待压力不小,有时一天要接待好几拨客人,最多一天接待五六拨,每年用于接待的酒水消耗不少,“平均一个月要喝掉100斤酒”。穷奢极欲的公务接待不仅浪费了公共财政,而且败坏官场风气、损害政府形象。为何屡禁难止?某地接待办公室曾挂出的一条标语道出了玄机:“接待就是生产力。”基层把公务接待搞好了,可能就会获得上级的政策扶持、资金或项目支持,这就是显性“生产力”。同时也能培养私人感情以实现日后的利益交换,或在违法违纪时网开一面,这就是隐性“生产力”。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公务接待成为下级或基层绕不过的一道坎儿,哪怕地方或单位再穷,也要不遗余力地“发挥接待工作的生产力促进作用”。为了政绩,为了考核,为了升迁,必须搞好公务接待,何况在接待时还可以中饱私囊呢!
去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就规范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作出规定。新规有四大亮点:不得提供高档菜肴、香烟、高档酒水;不得超标准安排住房;不得违反规定实行交通管控;不得组织旅游和与公务无关的参观。
柑橘和土特产算不上高档,公务接待将柑橘和土特产派上用场,也可能算不上超标,但若不加节制或约束,浪费起公共财政来仍会相当“凶猛”。因此,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执行各种禁令,少一些不必要的调研、检查和视察,不给基层增添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