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带历史街区城市设计分析
2014-11-26颜旸洋
颜旸洋
(成都市龙泉驿区规划管理局,四川成都 610100)
1 洛带镇简介
1.1 区位
洛带镇位于龙泉镇北10 km,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三峨山麓,西距成都18 km,南到龙泉镇11 km,北距洪安火车站8 km。镇域内又东西向成洛路连接成都市中心城,南北向有龙洪大道,洛带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约3.12 km2,镇区现状人口约1.1万人。
1.2 自然环境
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适宜生物繁殖生息。
东部为龙泉低山、西为浅丘,地势东高、西低,呈跌落势,总的地貌特征为低山丘陵及平坝型。
东干渠自西南向北横贯全镇,全镇的主要灌溉水源:镇东北有金龙湖水库,蓄水量33万m3;镇东有玉带湖,面积220亩,储水量120万m3;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
1.3 古镇范围及历史
洛带镇,素有“东山重镇”之称。明末清初时期的移民运动和“湖广填四川”的历史使这些来自于异乡的客家人在四川洛带生了根。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在洛带镇形成了独特的客家风俗和客家文化。洛带历史文化街区范围为26.72 hm2,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为58.7 hm2。位于洛带镇区中部,三国蜀汉时建镇。明清以来,这里成为外省移民的主要入籍地,特别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相继迁入的即有广东、湖北、江西、陕西和山西等省的移民。由此使得这里南北移民杂处,南腔北调共存。有关学者在全面调查、研究、分析了龙泉驿区、洛带镇的资源状况后认为,洛带镇以前称为甑子场,在历史上曾经是成都平原通往川东丘陵的必经之路,是清初大移民时代客家人进军成都平原的要冲之地,因此,这里自然也就成为客家族群聚居的理想之区。目前全镇客家人占91%,故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其建筑物大多为晚清与民国风格。镇内现存名胜有建筑精美而又独具特色的几大会馆(广东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川北会馆),洛带公园,以及凤仪馆、博物馆、基督教堂等古建筑。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目前,规划区内已引入标榜学校、艺库和博城等项目。
2 洛带镇古镇保护及城市设计浅析
2.1 洛带古镇总体概述
洛带古镇传统街巷格局是自古沿袭下来的“一街七巷”。“一街七巷”指的是:“一街”——洛带古街,由“上街、下街”组成;“七巷”——米市巷(又称马槽堰巷)、糠市巷、槐树巷、江西馆巷、北巷子、凤仪巷、柴市巷。
在2005年改造之前,和很多的中国古镇一样,传统木构建筑在过去几十年间被一栋栋的现代砖混建筑取代,新旧建筑混杂,体量巨大的砖混建筑与老木屋形成巨大反差,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陈旧,电线像蜘蛛网一样混乱,广告牌乱立,整体破败荒凉。值得欣慰的是老街保持了原有尺度和空间感。
2005年开始,对洛带古镇进行了保护及改造工作,以古镇“一街七巷”的格局为骨干,进行了基础设施的硬件改造,梳理供排水系统、照明、通信管线入地暗埋;整体体面打造让古镇焕然一新。
2005年~2012年间,洛带古镇不断的完善,洛带古镇现有多处新建仿古建筑,虽然不是文物,但也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近年新建仿古建筑以四方塔及龙文化广场、五凤楼及凤文化广场、江西会馆广场、字库塔、甑子场栅子门等为代表。现状镇区的管理和部分公共服务功能逐步迁出,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通过滨河道路与滨水景观带的建设,打造古镇旅游新的休闲景观游线。严格控制休闲居住的发展规模,提高单位土地的综合收益。
2.2 洛带古镇街道城市设计
1)古镇城市设计的出发点就是古镇保护并不是一味保护旧建筑,不允许修建新建筑,而是要在保护传统建筑及格局的前提下,围绕一定的文化主题,合理进行规划设计,保持古镇的传统风貌。因此,对于洛带来说,我们应在保护客家文化的前提下,注入新文化力量,打造多业态经济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2)古镇城市设计。
在洛带的城市设计中,大体为3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建筑、广场、街道。
a.建筑。
洛带传统民居主要为半开敞式的单体民居建筑,具有自己独特的门窗、柱廊、屋顶及种类繁多的雕花、石刻。山墙连山墙沿老街一字排开。民居基本采用前店后宅的布局形式,店面直接面向街道,为使店面、住宅互不干扰,有的民居开有单独的通道,以便住户进出。住宅后面往往是一个小型院落,作为家务劳动和休息的场所。有些家庭是以围墙与其他人家相隔,有的屋后还有一些菜园。形成“街—店—宅—院落”的空间格局。
在设计中,能修缮的老建筑,则加固建筑主体,修复木构件,避免随意增减和改造。已经修好且在使用中的现代砖混建筑则力求外观与古街道建筑风格一致,进行外立面改造和降层处理。如:改造平屋顶为斜坡小青瓦屋顶或半坡屋顶,屋面形制以歇山、硬山和悬山相结合。去瓷砖墙柱恢复为青砖勾缝墙、白灰磨面墙或木质檐柱子支撑(见图1)。
b.广场。
牌坊的入口广场位于古镇的上场口,老牌坊为原有入口标志(见图2),在改造中因地制宜地沿着山体组织了两个平台作为山体与古街的过渡。广场左右两边设置了一塔一亭:四方塔和龙泉亭。四方塔为五重攒尖四角塔,高18 m,取意“四方来客”(见图3)。龙泉亭以水为主题,内设一巨大的客家镇宅石雕塑(见图4)。四方塔、龙泉亭与洛带牌坊形成品字形。古时洛带是成都至重庆古驿道的第一站,每个去重庆的人到洛带后都会撞钟以求平安,在建四方塔的时候,古建筑专家特意在塔顶安放了一口大钟。洛带客家人对龙有独特的理解与深厚的感情,古镇内众多民宅里也有以龙头为镇宅石的图案,龙成为了洛带的标志性图案。
图1 旧场镇
图2 老牌坊
图3 四方塔
图4 龙泉亭
字库广场位于洛带中街的中部,约360 m2的开敞空间,此处景观为字库塔,不仅凸显建筑,也为曲折狭窄的街道空间增添趣味。在这里,从牌坊进入的游客走了近300多米的狭小的街道后,这里豁然开朗,并有了岔口,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可聚集的古镇内部空间(见图5)。
接下来是会馆广场与五凤楼广场,这两个广场位于洛带老街中部,依托江西会馆打开的南北两个开敞空间,总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为老街空间序列的高潮。广场中的五凤楼为新建(见图6),突出凤元素,高约23.8 m,为3层五顶,2层,3层均可做戏台,侧对广场的另一边也有个戏台叫万年台作为呼应。
图5 字库广场
图6 五凤楼
过了五凤楼广场部分为下街,顺着老街往下200 m到了目前新修建好的中街文化广场了,新改造翻新了爱旅游邮政文化馆,里面有相关的一些展览,这个广场与五凤楼广场侧向相对,互为呼应。
最后一个广场为甑子场栅子门,客家牌坊和栅子门为后期恢复建设,这里古街作为一个结束,也是核心保护区的边界了。不过最近洛带镇引进的艺术粮仓项目,将这里打造成为仿古建筑群,以后将形成新的节点及广场。
c.街道。
老街的街道引入了水的元素,当中一道引马石,两侧道路路面用红砂石铺装,绿石在水渠两边,水渠边上还铺砌了一条青石砖带,更突出了古街的氛围,沿街保留了形式多样的石刻和木刻小品,有新、有旧,行走其间,充满趣味。
目前,洛带镇引进了博客小镇、艺术粮仓等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按照洛带古镇的建筑风格,结合现代的建筑理念,打造了新的娱乐休闲点,新的洛带古镇已初具雏形。
[1]钟 洁.成都洛带客家建筑文化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工程硕士论文,2006.
[2]谢常勇,傅 红.浅析洛带古镇的空间形态[J].四川建筑,2009(10):119-120.
[3]陈可石,焦 杰.城市设计与古镇复兴[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