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针配合针刺治疗躯体化障碍临床观察
2014-11-26郭芸倩张永光
郭芸倩,张永光
(潍坊市中医院,山东 潍坊261041)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患者苦于自身体验,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但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不能发现躯体障碍的证据能对症状的严重性、变异性、持续性或继发的社会功能损害作出合理解释。很多患者由于病程太长,往往在疾病后期放弃了对最初导致自己抑郁情绪的负性生活事件的忧虑,而总是对自己的躯体症状持续过分的担心,患者认为其疾病的本质是躯体性的,但由于本病目前国内外均缺乏特异性治疗[1-3],医疗结构给予的检查结果和解释常使患者失望,医患双方对症状的理解不一和治疗无效,往往会令患者辗转于多家医院而得不到及时系统正规的诊疗。因此,尽快改善各种躯体化症状,使患者对治疗有信心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变得极其重要。我科对躯体化障碍患者运用针刺结合脐针治疗并与口服药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进行对比,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09年7月~2012年12月在潍坊市中医院针灸科就医并住院治疗的患者,共入组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随机分为脐针组和西药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入组患者均完成1个月的治疗无脱落。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4]。
1.3 纳入标准
受试者符合诊断标准,自愿接受治疗,近两周内未进行过与本病相关的治疗,并能完成为期至少1个月的治疗。
1.4 排除标准
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及未成年儿童;②患者有器质性脑损伤或患有严重内科系统基础疾病而影响本病治疗者;③资料不全和/或不能理解及配合完成疗效评估的患者。
1.5 终止及脱落标准
①治疗期间发生晕针或药物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者;②试验期间使用了与本病相关的、本研究方案之外的其他治疗方法者;③因其他原因造成的中途退出或病例失访。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治疗
所有患者(包括脐针组和西药组患者)均接受针刺治疗。针具:针刺选用一次性使用针灸针,统一使用规格0.25 mm×40 mm毫针针刺(北京中研太和医药有限公司)。取穴:主穴:百会、神庭、膻中、关元;双侧风池、期门、章门、内关、支沟、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辨证配穴。两组患者治疗时取穴定位及针刺方法均参胡玲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200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取穴消毒后快速进针,得气后,平补平泻,风池穴不留针,余穴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休息1天,4周为1个疗程。
2.2 西药组
本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并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商品名:黛力新,厂家:丹麦灵北制药)125 mg口服,每天2片(早晨及中午饭后各服1片)。
2.3 脐针组
该组患者于针刺治疗同时进行脐针治疗。每天早晨及中午饭后服安慰剂1片。针具:脐针针刺选用一次性针灸针,统一使用规格0.25 mm×25 mm毫针针刺(北京中研太和医药有限公司)。取穴:坎位、离位、震位、巽位(八方分类定位参《易经》的后天八卦图)。操作方法:患者仰卧,进针部位采用0.5%碘伏消毒,以脐蕊为中心,向相应的脐壁斜刺,进针深度0.25~0.5寸,稍加捻转后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休息1天,4周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5]中的躯体化因子分量表的12项条目评分分值来判定症状变化程度;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ly scale,HAMA)14 项[6]进行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及1个月疗程结束后进行盲法评定,治疗者不参加评定。
3.2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者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躯体化症状分值状况,脐针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因子分量表评分分值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8.96,P<0.05),脐针组患者躯体化因子分治疗后与西药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92,P <0.05)。脐针组在躯体化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见表2。两组患者HAMD评分组间比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t=0.73,P >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P<0.01)。两组患者HAMA评分组间比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t=0.50,P >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8,P<0.01)。说明治疗后脐针组在HAMD、HAMA分值上与西药组相比,均有更好的改善,见表3。可见脐针治疗能明显改善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躯体化症状分值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
3.4 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安全因素分析以医患双方自述与观察相结合进行,即患者自述或医生观察报道发生的不良反应现象。西药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偶有胃部不适、便秘,上述不良反应均未作特殊处理便可自行消失,均未见明显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脐针组治疗过程中及近期随访均无患者报告不良反应及医生发现不良反应事件,30例患者无一发生感染。
4 讨论
本病的诊断方面,不能根据病情因有精神因素参与影响,目前检查未发现能解释症状的阳性体征,便轻易下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这类患者更要密观随诊,当起病年龄在40岁以上,躯体症状单一、部位较固定,且呈持续加重趋势者,应首先考虑可能存在器质性病变。
本病的治疗方面,首先要注意患者的躯体症状往往是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的,医者不能根据检查结果简单的告诉患者各种症状都是“心因性”的。患者的人格特征及社会心理因素与本病密切相关,大多数患者长期存在述情障碍,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冲突,习惯于压抑情感,一方面压抑的情绪导致躯体症状,另一方面他们正好用躯体症状寻求医学帮助,从而避免暴露内心情感和冲突[7]。而且在患者及其亲属的眼中,现存的躯体症状应该都能找到某种确定的疾病来解释,故而一再要求检查。所以,在医患初次接触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医生要充分理解患者并与之建立稳固的医患关系。医生要全面掌握其已经做过的各种影像及理化检查,能确定哪些检查确是目前没有必要的,把患者的精力转移到配合治疗上来。
神阙,脐针疗法的独门穴。生物全息律认为,生物的任何一个小的局部都包含了整体的缩影,同时各全息元之间对整体信息的浓缩度又存在差异。胎儿时期主要通过脐带吸收母体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脐保留了许多人体先天与后天的信息,是人体中最大的全息元之一[8]。
在中医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肚脐和脏腑经络联系的论述,之后历代的中医书籍中,都有脐疗治病的记载。《灵枢·经脉》篇中有“足阳明下挟脐”、“足太阳筋结于脐”、“手太阴之筋下系于脐”、“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少阴之筋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督脉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等记载。晋代针灸名家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中记载:“神阙为任脉要穴,而任脉为阴脉之海,总任一身阴经又与督脉相通,脐又为冲脉循行之所,且任、督、冲为一源三岐,故三脉经气相通。”奇经八脉纵横,贯穿于十二经脉之中,联系全身经脉。因此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均影响于脐中。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神阙穴能通全身。清代外治宗师吴师机的《理瀹骈文》,则对脐疗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认为脐疗是治疗中焦之病的第一捷法,全身疾病皆可用之。《医学金鉴》亦言神阙穴“主治百病”。
因为脐在人体解剖中的特殊位置,生理、病理中的特殊功能,故临床上在脐针治疗时少用手法补泻,大都采用方位补泻。脐针疗法中的进针方位是根据病人的阴阳盛衰和疾病的分方归类来决定的[9]。
躯体化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共患率高于50%[10],故其治疗上可参郁证的治疗原则。中医认为,郁证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发病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故取脐针震位、巽位进行治疗。
水火既济是脐八卦定位进针法之一,由坎和离两个方位组成,卦位分布和乎自然规律,离为心为火为日,坎为肾为水为月,心属上焦属阳脏而主阳气,肾属下焦为阴中之阴,针刺调之,肾水上既于心使心火不亢、心火下济于肾使肾水不寒[11]。且肾藏元阳内寄相火,温胃暖脾,利其运化散精,精能生血,藏养于肝,疏泄有常,更使气血运行通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脐针治病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治疗机理是调经和调气,坎、离两个方位,针刺时针尖一个朝上一个朝下,所指均为任脉方向,而任脉又与督、冲、带脉、足三阴、足阳明经相通,故可调理全身上下的疾病,调理胃肠功能,起到先后天同调的作用。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是0.5 mg氟哌噻吨和10 mg美利曲辛的合剂,两种活性成分在治疗作用上相互协同,在副作用方面相互拮抗,药物用量不大,是有一定镇静、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的复方制剂,配合针刺治疗躯体化障碍患者能取得不错的疗效,但这种药物与众多SSRIs类抗抑郁药一样也是不易撤药的,且往往需要长时间用药巩固疗效,有一定的依赖性[12]。而脐针疗法有一穴多针、一穴多效、简便廉验的特点,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愿意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汉密尔顿的两个量表能评估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的程度,两者有些重复的项目,往往在患者身上有同比的增高,故将症状自评量表中的躯体化因子分单列一项,以使评估结果更加一目了然。
本次临床研究时间较短、样本量较小;针刺以及脐针疗法操作性强,在临床中仅进行了单盲法实验研究。另外患者住院期间有请假回家的现象,离开医院后也可能在生活及工作中遇到各种难题而影响心态从而影响测评分值,在今后的工作中医生有待于拿出更多的时间引导其交流造成心理负担的心结。
[1]张朝辉,张亚林.躯体形式障碍临床研究进展[J].临床心理疾病杂志,2006,12(6):469
[2]李吉吉,李进,孙学礼.躯体形式障碍治疗研究现状[J].华西医学,2007,22(3):647 -648
[3]周盛年,于会艳,刘黎青,等.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4,37(5):442 -444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8-113
[5]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特刊):118-123
[6]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5-39
[7]Nickel R,EgleUT,Eysel P,et al.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somat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long-term low back pain:a prospective study with 109 patients[J].Spine,2001,26(20):2271 -2277
[8]齐永.脐针疗法、脐全息与脐诊法[J].中国针灸,2004,24(10):732-737
[9]齐永.论脐针疗法中的方位补泻[J].中国针灸,2006,26(5):371-373
[10]姚玉芳,胡波.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特征、治疗及临床转归的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1,38(1):10 -14
[11]刘玉.脐针治疗失眠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1):149-151
[12]杨丽红,杨艳琴,李慧敏,等.黛立新治疗伴有精神症状偏头痛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7):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