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集市
2014-11-26刘婉婷
刘婉婷
天蒙蒙亮,和着清脆的狗吠声起床去赶集,好不惬意!
一大早,父亲就在楼下开始洗漱了,衣服还是那么单薄,脸颊还是那么消瘦,臂膀却依旧是我心目中那么伟岸。嗬,家乡的温度还是不会到凛冽的程度,还是说,在家就有那般温暖?
近年端了,家乡的集市应该在凌晨就沸腾起来了吧?父亲雄厚温和的嗓音唤起了我对家乡集市的记忆:朴素、清新、自然!父亲给我戴上头盔,叮嘱着我多穿几件衣裳,继而就是悦耳的摩托引擎声蔓延开来……
拨开薄雾,迎着几滴小雨点儿,集市的景象让我尽收眼底!第一景当之无愧的就是早餐店了吧!瞧,那热气腾腾的馒头、豆浆、粉丝、白粥……摊主熟练地拿起夹子夹起馒头来,一个,又一个……大的小的馒头就像他的孩子一样乖巧地躺在暖窝里。听!“卖馒头咯!红糖馒头、刀切馒头,菜馅的、肉馅的,咸的、甜的、辣的……”“店家,来碗豆浆,白粥外加咸鸭蛋一只。”“好嘞!豆浆白粥咸鸭蛋来咯!”“这边来份……”一餐几块钱,包你吃得饱饱打小嗝。
挺着鼓鼓的肚皮,每个人都笑着涌入集市中。赶集的人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是疲倦吧!一些老爷爷上了年纪了,但身上还是有一股股的劲儿,他们把担着的沉甸甸的箩筐摆在了路旁,蔬菜上都沾着晶莹的露珠,好新鲜。老爷爷们总会实打实地售卖他们的劳动产品,天然无公害。家乡的集市是没有限定性的摊位的,自由来自由走。水果摊的、蔬菜摊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变成一家子。
父亲走在我的前头,我就乖乖地跟在他的后头。他不会去讲价钱,卖家们好像很熟悉父亲这位顾客,多出来的零头总会被抹去。其实我很想问问父亲,为什么不讲讲价,砍砍价,但我知道他会以沉默答复我。我心里也明白,一些东西不用言语,自在人心,这是乡间无形的独有的情谊。
近中午了,人反而更多了。有句俗话说得好“不挑顶尖物,自在晌午时”。怎么说呢?这是每个集市都有的特点吧?很多人会在赶集者收摊之际,拣拣“便宜货”。毕竟卖主们为了早早回家吃顿饱饱的中饭,都会把价钱降到最低——卖完货物最开心!乡间的人都是容易满足的,各得其所地买卖,乡间的集市永远是纯朴的!
我给父亲戴上头盔,自己提起一袋袋的收获,悦耳的摩托引擎声再次蔓延开来……
家乡集市,父亲的味道,乡人的味道!
综合点评:
《卖白果》描写了里弄秋日黄昏卖白果的情景,并由此引出关于故乡卖白果的乡音的记忆,表达了对故乡那种静寂、平静的生活的缅怀。本文在写法上可以说是俭朴而细腻,对于所写的人、事、物,作者并没有极尽渲染之能事,只是力求用贴切的形容准确地呈现其样貌,而描写又是细致的,比如写卖白果人进里弄的动作,“慢慢地走进弄来”、“向左右观看,顿一顿再向前走两三步”,把一个小心、谨慎的生意人的样子传神地描摹出来。
《家乡的集市》呈现的则是热闹的乡间集市的剪影,并由此抒发了对乡情、乡人以及家的眷恋、热爱。集市上可写的内容很多,小作者只拣了几个重点的画面来写,早餐店、卖菜的老爷爷、不讨价还价的爸爸等,使文章内容重点突出,集中体现了家乡人的热情和淳朴。文章语言也比较清新、自然,无雕琢之感。
两文都有各自的风格,相较而言,叶圣陶先生的文章,内容涉猎的面更广,也更具有文化的意义,表达的情感内涵亦更深厚、复杂,但这并不是说学生文的表达就多浅薄,这种深厚与广泛是需要时间和阅历慢慢积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