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不妨一读的书
2014-11-25徐英瑾
徐英瑾
及阅读,有的教授认为文科生最缺的,或许已经不再是面向传统的“经典”教育,而是对理科通识和学科前沿的无知。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支撑,培养出来的学生搞“科研”只能钻故纸堆,走向社会却发现自己没有基本的数理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规划能力,不得不“从头再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看,我们的文科教育的确太面向传统,而疏于面对世界学术潮流之大方向。
啥是世界学术潮流的大方向?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文科慢慢和理科融合的趋势。文科是研究人的学问,但是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的科学化研究将越来越成为主流。对于传统的那种和理科隔绝的文科研究方式,我个人是不看好的。当然,我并不是主张让文科学生去系统地学自然科学,因为时间的确来不及,专业也相差很远。比较可行的办法是:读一些比较浅近的科普读物,至少让自己对科学有些感觉。在这里,我想推荐两本杂志和一套系列丛书。
两本杂志分别是《新科学家》和《环球科学》。
这两种科普杂志都是海外科普杂志的汉化版本,基本反映了国际科技发展的最新前沿状况。在我国的科普队伍还没有能力开发自己的优秀科普杂志品牌的情况下,我认为这种“拿来主义”还是比较可行的策略。这两本杂志中讨论量子力学和宇宙天体学的文章可能会让文科生头大,但没有关系,其中还有大把的文章是关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进化生物学、环境科学、新能源和环保技术的。
一套系列丛书则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盗火者译丛》,翻译的基本上是西方最近二十年出版的科普名著,选材相当之专业,翻译质量也不错。我向文科生着重推荐其中的三本书。一本是美国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的《意识的解释》(苏德超等译)。丹尼特是美国目前还比较活跃的哲学界“大牛”,对于进化论和人工智能很熟悉,算是文理兼通的人才。此书尝试从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和进化生物学的角度构造出一个全新的意识理论,文笔生动,视野广阔。
第二本是美国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的《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毛盛贤等译)。这本厚书试图把生物学和社会学打通,指出人类的社会学行为背后深刻的生物学根源,在英语世界被赞誉为《物种起源》后最重要的生物学著作。对于国内学生惯常接受的“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二元论思维模式来说,此书彻底的唯物主义倾向无疑是颠覆性的。
我还建议大家去读读威廉姆·庞德斯通的《推理的迷宫:悖论、谜题,及知识的脆弱性》(李大强译)。这本书涉及逻辑学、密码学、决策论和计算机编程等领域,对锻炼文科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而且其中关于密码学的内容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电视剧《暗算》。
(作者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