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爱的鼓励开始
2014-11-25张婷婷
张婷婷
“文章内容充实,有进步!”喧闹的小角落里传来了一声清脆响亮的声音。寻声暗察,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班内公认的“捣蛋鬼”兼“作文困难户”——小魏。作文刚拿到手,他就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之情,迫不及待地向其他同学“炫耀”自己的进步。
看着他笑眯眯的样子,我知道这孩子心中有了自信。老师的肯定是他不断前进的动力,动力越多,干劲就越足,进步就会越大。的确如此!一句、两句……鼓励的话多了,肯定的次数多了,他的改变也多了。瞧,课堂上他能端端正正地坐着了,课桌不再四处漂移了,手也不在空中乱舞了,最传神的是眼睛,能够聚精会神了!放眼望去,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喜爱的孩子啊!
小魏是三年级学生,回首过去,他以“捣蛋鬼”而“闻名”于班级,大家都唯恐避之不及:女生害怕被他揪到辫子,男生畏惧被他撞倒在地,老师也担心课堂上他乱作动作、乱发怪声影响正常教学。学习似乎是他的精神枷锁,而玩耍就是他最忠实的朋友。每每课堂上,他要么被这样那样的小事物、小声音吸引而去,神游得不亦乐乎,要么用比较出格的言语举动逗班里的同学发笑。老师的声音犹如汽车鸣笛会时不时地刺痛他的耳膜。他也经常抱怨说,上课真让人讨厌。
科任老师都对他感到头痛,有的甚至认为他已无可救药。作为他的班主任老师,我用了许多方法,既有耐心的劝导,也有严厉的批评,可他却一如既往地“捣蛋”,就是请家长批评教育也没有取得显著效果。直到有一次我发现,当他在课堂上因答题正确而被表扬时,他会更乐意踊跃表现,才明白了问题所在:这学生之所以“屡教不改”,不是因为先天性格缺陷,而是因为他喜欢被别人关注,却不懂得采取合适的方式。喜欢被别人关注并不是坏事,完全可以由此入手培养他个性中积极上进的成分。在此以前,每次看到他由于在课堂上把全班同学引得哄堂大笑而得意洋洋的样子时,我都会严厉批评他,而他则会低下头安分一段时间后又开始“蠢蠢欲动”。这时我决定改变策略,积极为他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引导他注意表现的度与效果。当他再次在课堂上乱发怪声时,我微笑着对全班的同学说:“小魏同学具有很高的喜剧天分,将来一定是另一个黄渤!”同学们都笑了起来,而一向肆无忌惮的小魏听到我的夸奖后竟然不好意思脸红了。看到这种情景,我又接着说:“可是黄渤小时候念书也很认真的,大家还得学习他的努力学习,不能把课堂当作舞台。”下课后,班里的同学都戏称他为黄渤,在小打小闹中他的自尊心得到很大的满足,在第二节课上出格的举动少了很多。我趁热打铁,组织班干部在班级文化墙上开辟了一块小天地——光荣榜,每一个取得显著进步的学生都可以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并建议由小魏第一个享受这一荣誉,因为他本节课在遵守纪律方面有了进步。光荣榜的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小魏很珍惜自己获得的荣誉,虽然由于积习已久,他的捣蛋行为仍时有发生,但与过去相比,表现确实要好很多。
有一次班里一位女生向我投诉小魏又在背后揪她的辫子,我知道后虽感到生气却并不意外。我找到小魏,向他解释要学会尊重他人,做文明礼貌的好学生,并要求他像一位小绅士一样向这位女生道歉。为避免打击他的自信心,当他依照我的要求做出道歉之后,我又请他在光荣榜签上自己的名字,并在课堂上公开表扬他:“小魏同学现在不再焦躁地争执、掩饰自己的错误,而是大大方方地表达歉意,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进步啊!”当小魏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签上自己的名字时,我看着这孩子涨红的脸因为兴奋而绽出的笑容,知道他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改变。爱的鼓舞在他内心播下的种子已经萌芽,自尊自爱的良好品格已在其中扎根。同学们看待小魏的眼光也柔和了,他们的关系逐渐融洽起来。他也逐渐懂得只有先尊重他人,才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的道理。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魏的例子证明了这句话的片面性。人生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的,忽略后天环境的培养与自我心智的发展是不全面而且不公正的。什么叫成长?词典解释说,是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一个过程。成长是无止境的,它意味着一个接一个的突破与新生。但成长之路是坎坷不平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当孩子在成长中遇到困难,迷失方向时,我们不应急不可耐地去压制他,训斥他,甚至责罚他,而应该以一颗宽容的爱心鼓励他,引导他回到正常的成长轨道。孩子的天性就是爱表现,教师应多给孩子这样的机会,鼓励他表现出最棒的自己,而不是夸大孩子的缺点,忽略他身上非常宝贵的优势——具有无穷潜力的可塑性。其实孩子也希望自己能够做好,甚至超越他人超越自己做到最好,做得不够好甚至会有种内疚感在心中积攒着。这时如果我们再一味地去苛责孩子,孩子就会觉得非常委屈,很可能因此失去自信,并与我们产生隔阂,这是教育中非常失败的事情。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心智成熟和人格健全的人,能够将先天并不被看好的小树苗培育成参天大树,这才是教育真正的力量所在。我相信,对孩子爱的鼓舞任何时候都是一剂良方。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为孩子着想的爱心,在青葱岁月中永守希望之灯,以爱的鼓舞促使孩子身上的可塑性因子不断聚集,就可望让孩子不断成长,变得更加健康,更加聪慧!
(作者单位:山东广饶县英才学校)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