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薯绵粉蚧随进口寄主产品传入中国风险分析

2014-11-25张秋娥潘绪斌何友元

环境昆虫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木薯检疫进口

周 贤,张秋娥,潘绪斌,何友元,黄 英,严 进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123)

木薯绵粉蚧Phenacoccus manihoti Matile-Ferrero,1977 隶属于同翅目Homoptera、蚧总科Coccoidea、粉蚧科Pseudococcidae、绵粉蚧属Phenacoccuss,起源于南美洲热带地区,20 世纪70年代随木薯引种或贸易首次传入非洲刚果(Matile-Ferrero,1978;Herren and Neuenschwander,1991)。此后,该虫以超过150 km/年的速度迅速扩散,已成为非洲大陆木薯种植地的主要害虫。1986年底,木薯绵粉蚧已经扩散至非洲大陆从塞内加尔到埃塞俄比亚到南非整个木薯生长区,超过70%的木薯种植带(Neuenschwander and Herren,1988)。木薯绵粉蚧为害木薯的顶端分生组织,严重时叶片全部脱落,贮藏根的损失可达到84% (Nwanze,1982;Neuenschwander and Herren,1988);该虫对泰国木薯生产造成超过3 千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Bellotti et al.,2012)。2008年或更早,该虫传入亚洲泰国;2010年、2012年先后有关于该虫传入柬埔寨、越南的报道(Muniappan et al.,2009;Winotai et al.,2010;武三安和王艳平,2011;Bellotti et al.,2012;Parsa et al.,2012)。2011年6月20 日,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将该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国际上,厄瓜多尔、马达加斯加、秘鲁将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布隆迪、美国将其列为限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按照风险评估程序,需首先确定木薯绵粉蚧在中国国内的发生和限制状况,即是否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定义中确定的标准;然后分别就木薯绵粉蚧进入的可能性、定殖可能性、定殖后扩散可能性和后果进行评估。本文根据FAO 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第11 号(ISPM No.11)——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IPPC,2004),参照孙楠(2008)等人建立的进口植物及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实用方法,略作修改,对木薯绵粉蚧随木薯及其产品传入中国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1 风险评估

1.1 世界分布

木薯绵粉蚧起源于热带美洲,上世纪70年代首先传入西非,继而扩展到中非、东非,随后传入亚洲。目前已知分布于亚洲的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非洲的安哥拉、贝宁、布隆迪、刚果、科特迪瓦、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塞拉利昂、苏丹、多哥、乌干达、赞比亚、坦桑尼亚、扎伊尔、中非共和国;南美洲的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巴拉圭、圭亚那等国家和地区(CABI,2013)。

木薯绵粉蚧在我国没有分布,是我国进境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1.2 进入可能性

进入可能性由传入可能性和散布可能性两部分构成。

1.2.1 进口可能性

进口可能性是指有害生物从出口国原产地到我国入境口岸的可能性。包括进口寄主植物数量、来源国或地区有害生物发生的可能性、产品收获处理后有害生物仍能存活的可能性、运输途中有害生物存活的可能性及入境口岸有害生物不能被检测或截获的可能性(IPPC,2004)。

1.2.1.1 寄主植物及其产品进口贸易情况

木薯绵粉蚧为寡食性害虫,可取食危害木薯、橡胶木薯、甘薯、大豆、柑橘、番茄、辣椒、一品红等多种经济作物或观赏植物,但偏好在木薯、木薯橡胶上繁衍种群,其他寄主仅是作为种群扩散时的临时取食停歇的据点,不会造成经济影响,一般不在其上产生后代。通过检索中国检验检疫数据库“CIQ 2000”(内部资料,表1),明确了我国目前尚无木薯橡胶及相关产品进口贸易,因此,忽略该虫随其他寄主或产品传入的可能,本研究涉及到的寄主植物仅包括木薯。

表1 2008-2012年进口木薯产品批次及数量Table 1 Lots No.and quantity of imported cassava products during the year 2008-2012

木薯在国际贸易中主要的产品形式为鲜木薯(HS 编 码 07141010)、木薯干 (HS 编 码07141020)、冷或冻的木薯(HS 编码07141030)、木薯淀粉(HS 编码11081400)。根据CIQ 2000 数据库,我国木薯产品进口量巨大,且增长迅速。2008-2012年间没有冷或冻的木薯进口贸易。木薯淀粉是木薯经过淀粉提取后脱水干燥而成的粉末,经过了特定的加工工序,排除了木薯绵粉蚧随产品传入的可能。根据口岸查验和截获经验,木薯片(尤其是新鲜木薯)多夹杂嫩茎、叶片等地上组织和植物残体,存在传带木薯绵粉蚧的可能。

CIQ 2000 统计数据显示,2008-2012年进口鲜木薯共计2301 批次,469965 吨;进口木薯干7222 批次,24279492。按照平均每个标箱(40 尺集装箱)满载25 吨计算,则平均每年进口鲜木薯或木薯干的数量分别在3760、194236个货柜以上。根据评判标准,远高于1000个标箱,评判级别为高。

1.2.1.2 木薯绵粉蚧在主要进口国的发生情况

木薯绵粉蚧是热带美洲的本土种,后随人为引种木薯传入非洲、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本文作者统计,2008-2012年,我国鲜木薯进口国为缅甸(12.3%)、越南(87.7%);木薯干主要进口国包括泰国(70.6%)、越南 (27.3%)、印度尼西亚(1.9%)、柬埔寨、老挝、缅甸、尼日利亚、马来西亚、马达加斯加等国。除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外,其余国家进口的木薯干总量占全部进口量的比例不超过0.2%。

根据报道,上述鲜木薯和木薯干进口国中,只有缅甸、马来西亚、马达加斯加目前尚无木薯绵粉蚧发生,其余进口国均已大面积爆发虫害(CABI 2013)。尤其是主要进口国泰国,全国大范围发生,越南、柬埔寨的危害情况也不容乐观(Muniappan et al.,2009;Winotai et al.,2010;武三安和王艳平,2011;Bellotti et al.,2012;Parsa et al.,2012)。根据评判标准,主要进口国大范围爆发疫情,并有迅速蔓延的趋势,疫情难以遏制,木薯绵粉蚧有可能随进境木薯货物传入,评判级别为高。

1.2.1.3 在加工及包装过程中存活的可能性

鲜木薯一般收获后经简单工序清除表面杂质后直接用于出口,没有特定的除虫过程,携带木薯绵粉蚧的可能性大;木薯干为粗放型初级农产品,加工简单,经过了去皮(或不去皮)、切片、干燥等过程。如果各工序严格按照要求操作,能有效除在木薯贮存根表面为害的有害生物,携带木薯绵粉蚧的可能相对较小。木薯产品包装方式主要有两种,散装或编织袋包装。

东南亚主要进口国(如泰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加工厂设备简单,一般不经过水洗,环境简陋(倪新和周艳群,2003)。根据主要进境口岸现场检疫调研情况及“中国检验检疫疫情截获数据库”上报的口岸疫情信息得知,进口的木薯产品(尤其是鲜木薯中)常混杂有地上茎、叶片等植物组织,几乎每批货物上都能查验到活得有害生物 (孙建国,2005;赵师雄和陈业林,2011)。加工及包装过程中可以去除茎、叶上大部分木薯绵粉蚧,木薯干经过暴晒后携带活木薯绵粉蚧的可能相对较小;鲜木薯常混杂有残存的木薯嫩茎、叶片等,经收获加工后,木薯绵粉蚧仍能存活,评判级别为中。

1.2.1.4 在运输或储存期间存活的可能性

影响木薯绵粉蚧存活及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降雨。平均温度低于15℃或高于35℃时,木薯绵粉蚧种群死亡率迅速上升,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20℃-33℃。在非洲,高温干燥的旱季能使种群数量急剧增长,危害严重;雨季能迅速降低种群大小 (武三安和王艳平,2011;Parsa et al.,2012)。鲜木薯或木薯干的运输主要是通过船舶由海路口岸,或通过汽车由陆路口岸入境,极少一部分由飞机空运入境。无论以何种方式,运输或储存期间都是常温、干燥状态,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0 d,空运时间更短。在最适条件下,木薯绵粉蚧完成一个世代需要30-42 d,尤其是卵期,抗性更强。因此,木薯绵粉蚧在运输过程中有可能存活,评判级别为中。

1.2.1.5 入境口岸有害生物不能被检测或截获的可能性

木薯绵粉蚧体型较小,尤其卵或是1 龄爬虫阶段,肉眼难以直接观察。此外,口岸主要根据外部形态特征或生殖器解剖结构进行物种鉴定,玻片标本的制作和形态显微观察需要耗费一定时间。木薯产品进口数量非常庞大,叶片等植物残体有可能散落在集装箱或其他包装工具边角处,检疫工作更加困难。根据现有的抽样标准,不被检出的可能性大。尽管已经发布并实施了指导性行业标准《进境木薯干检验检疫规程SN/T 2546—2010》 (2010),给木薯产品查验带来一定便利,但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木薯绵粉蚧检疫鉴定方法尚未发布实施,鉴定所需周期较长,检疫鉴定存在一定难度,评判级别为高。

1.2.2 散布可能性

有害生物入境后接触到适宜寄主的可能性被称作散布可能性,既包括进入或转移到环境适宜存活地区的可能性,也包括接触适宜繁殖寄主的可能性。

木薯片或鲜木薯在我国的进境口岸主要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口岸;江苏太仓、南通、连云港、镇江、高港口岸;山东岚山、青岛、日照、黄岛、龙口口岸;浙江宁波北仑港、梅山、大榭、镇海、穿山口岸;厦门口岸;湖南岳阳口岸;广东江门高沙、湛江、东莞、新会口岸;广西北海、防城、钦州口岸;云南畹町、盈江、耿马沧源、河口、勐腊、金平金水河、麻栗坡天保口岸等。主要运往江苏、山东、广西、广东、云南、北京等地,主要用于制作饲料、酒精、淀粉或食用。木薯绵粉蚧具有经济意义的寄主为木薯,在我国北纬30°以南地区均有种植,尤其是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等省种植较为普遍。虽然已经指定用途,加工厂周围通常进行严格的害虫监测,但如果木薯产品运输过程中出现散落,或加工、消费过程中携带有木薯绵粉蚧的植物残体等处理不当,则有可能接触到田间正在生长的木薯植株,散布的可能性为中。

1.2.3 进入可能性小结

根据进口可能性和散布可能性的相关指标按照矩阵规则两两合并,得出进口可能性为低,散布可能性为中,再次进行矩阵合并,木薯绵粉蚧随进口木薯产品进入我国的可能性为低。

1.3 定殖和扩散可能性

定殖和扩散可能性主要考虑国内寄主、适生范围及传播力三个因素。

应用GARP1.1.6 和AcrGIS 9.3 分析软件对木薯绵粉蚧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木薯绵粉蚧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省绝大部分地区高度适生;在福建、江西、贵州、云南等省份部分地区高度适生;重庆、四川等部分地区中度适生。其余地区为非适生区。该预测结果与木薯在我国的主要种植区相吻合,与农业部在《木薯有事区域布局规划(2007-2015年)》(詹玲等,2010)中描述的当前木薯的四大优势区域布局,即琼西—粤西优势区、桂南—桂东—粤中优势区、桂西—滇南优势区以及粤东—闽西南优势区高度一致。根据评判标准,木薯绵粉蚧在我国定殖的可能性为中。

图1 木薯绵粉蚧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Fig.1 Potential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Phenacoccus manihoti in China

木薯绵粉蚧一龄若虫十分活跃,可从染虫植株上爬行至邻近健康植株,亦可随风、动物或农事操作进行被动传播。人为引进切茎或带虫植株的远距离运输是该虫远距离被动扩散的主要方式。引种或切茎的运输使得该虫从南美传播到非洲,并从非洲传播到亚洲。在非洲,木薯绵粉蚧借助主动扩散及人为协助扩散,每年以超过150 千米的速度扩散(武三安和王艳平,2011)。柑橘、大豆、马铃薯、甘薯、辣椒等寄主在我国南北方被广泛种植,为该虫扩散途中的临时取食提供客观条件。考虑到该虫主要寄主在我国南方种植广泛,且具有一定主动扩散能力,并能随引种或调运进行远距离扩散,因此将该虫的扩散可能性定为高。

1.4 后果评估

根据风险分析评判模型,后果评估指对有害生物传入或扩散后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进行评估。直接影响考虑潜在的经济危害程度、可能受害栽培寄主的种类、可能受害栽培寄主的种植面积和可能受害栽培寄主的特殊经济价值等因素。间接影响考虑国外重视程度、是否为其它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媒介、检验鉴定的难度、除害处理的难度和根除难度等因素。根据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各项指标定级,把高、中、低、忽略分别赋予3、2、1、0 分,然后将将各项所有得分相加。所得分数再按照极高(27-23)、高(22-18)、中(17-13)、低(12-8)、很低(7-3)和可忽略(2-0)标准定级,得出后果评估结果(孙楠,2008)。木薯绵粉蚧的后果评估分值为19 分(表2),按照以上标准评判,后果评估结果为高。

各指标评分依据如下:经济危害程度:木薯绵粉蚧传入非洲后十几年内,除马达加斯加外,几乎所有的木薯产地均已爆发危害。该虫为害木薯的顶端分生组织,严重时叶片全部脱落,地上部分失去食用或其他经济价值;种群大发生时,对贮藏根的损失可达到84%;该虫对泰国木薯生产造成超过3 千万美元的经济损失;寄主种类:在我国,木薯绵粉蚧最具有经济意义的寄主是木薯,此外该虫还可取食为害柑橘、大豆、甘薯、马铃薯、番茄、棉花等多种作物,但不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寄主种植面积:根据FAO 统计,2012年全国木薯种植面积为28 万hm2;寄主特殊经济价值:木薯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造酒精、淀粉、柠檬酸、丙酮、醋酸乙酯等,我国木薯质量和品质的降低,必将引起工业原料供应不足,产品价格上涨,木薯及其加工品大量进口造成贸易逆差等不利因素;国外重视程度:厄瓜多尔、马达加斯加、秘鲁将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布隆迪、美国将其列为限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它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媒介:木薯绵粉蚧是进境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非洲木薯花叶病毒的传播载体;检验鉴定的难度: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发布实施行业标准《木薯绵粉蚧检疫鉴定方法》,口岸检疫存在难度,实验室鉴定所需周期较长,难度较大;除害处理的难度:严格的熏蒸处理能有效灭虫,但随船舶或其他交通工具运输途中熏蒸时,通常不能完全密闭,药剂不能达到标准浓度,口岸经常截获到活虫;根除难度:根除木薯绵粉蚧是一项长期而极其困难的工作,即使是在发源地南美洲拥有多种天敌的情况下,仍然能爆发为害,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在非洲,引进天敌开展生物防治能有效控制种群密度,挽回巨大经济损失,但仍没能根除该虫。

表2 木薯绵粉蚧传入的后果评估Table 2 Consequence assessment of introduction of Phenacoccus manihoti

1.5 风险评估结果

有害生物风险由进入、定殖和扩散可能性及引起的后果决定,按照风险评估矩阵得到风险评估结果。木薯绵粉蚧随进境木薯产品进入可能性为低,定殖和扩散可能性分别为中和高,后果评估结果为高,根据风险矩阵合并规则,总体风险为中。

2 风险管理措施

根据ISPM No.11,对于风险在“很低”以下的有害生物可忽略其传入的风险,无需采取管理措施;对于其他风险等级的有害生物,需要采取合适的风险管理措施,将传入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在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时,从措施的合法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和对社会对贸易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既防止木薯绵粉蚧随进口木薯产品传入我国,又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2.1 降低木薯产品的带虫的可能

开展产地检验检疫和疫情调查:出口前实施产地预检,了解货物在出口国种植、田间管理、采收运输、加工包装等各环节中木薯绵粉蚧的发生与防治情况,并进行田间监测,一旦发现木薯绵粉蚧危害,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防治。出口前,要求抽取一定比例的木薯产品进行检测,如检出木薯绵粉蚧,则实施检疫处理。

检疫处理:熏蒸处理是目前木薯产品国际贸易中普遍采用的检疫处理方法,我国随与主要贸易国家签订的议定书中均要求熏蒸处理,但处理的技术指标没有进行统一要求,我国也没有发布实施“木薯干熏蒸处理操作规范”等相关标准或技术指南。根据口岸工作经验,随航大船熏蒸中下层投药困难,而表层透气孔周围活虫较多,杀虫效果不理想,熏蒸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机制,通常会进行口岸二次熏蒸。应尽快出台相关标准和依据,增强熏蒸处理的有效性,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完善鉴定标准:尽快发布并实施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木薯绵粉蚧检疫鉴定方法》,为口岸检疫、风险早期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提供参考和帮助。

加强国内疫情监测:在进境口岸、主要运输道路沿线、木薯主产区及加工厂周围实施疫情监测计划,增强农民的防范意识,普及木薯绵粉蚧形态特征、危害、发生规律、防治等方面知识,及时发现疫情并根除,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2.2 谨慎从疫区进行引种或停止开展木薯贸易

谨慎对待从疫区进行木薯新品种引进或其他科研活动,引种前应当在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备案并签发特许审批,由指定口岸开展检验检疫,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工作,一旦发现疫情,及时扑灭。

如果连续从特定国家的木薯产品上截获木薯绵粉蚧,则建议暂停从该国疫区进口,直到查明检疫处理失败原因并完成必要的改进措施。

3 讨论

本研究以特定有害生物为起点,重视传入途径的分析及扩散的可能性。将产品从原产地到进口国消费者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即“全过程分析”,相比有害生物能否定殖,更重视有害生物传入的可能。张秋娥(2012)用此方法对丁香疫霉随美国柑橘输华传入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本方法还对传入后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虑,采取了半定量的评估方法,这是本方法的创新之处。数据和资料完善时,可以开展完全定量经济损失评估。

传统的定性风险分析报告中,风险管理措施经常限定进口植物产品应来自非疫区,这违反了对贸易影响最小的原则。本研究对贸易的影响最小,将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风险水平(ALOR)以下,即允许一定范围内的损失。但是有害生物随植物产品传入的风险分析中,“可接受风险水平”这个概念没有明确阐述或划分客观依据,通常依靠专家的主观意识进行定性判断。为使风险分析工作尽量客观、公平、合理、有效,今后应当对“可接受风险水平”进行深入研究,并尽可能制定标准依据或量化指标体系。

本文在进入、定殖和扩散可能性及后果评估合并时参照的标准皆为定性评估最常用的“合并矩阵”方法。该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家对有害生物和整个风险过程的信息掌握的全面性和主观判断,对于毫无争议、普遍达成共识或研究报道较为全面、透彻的有害生物(如桔小实蝇、地中海实蝇等),专家判断结果趋于一致。但如果有害生物随果实传带情况存在争议(如梨火疫病菌等),或传入后风险等研究不明,则很有可能过高或过低的进行主观判断,得出的结论争议很大。此外,“合并矩阵”并非绝对合理,有时候标准也不完全一致。孙楠等(2008)建立的风险分析方法中,在进行进入可能性评估时,进入、定殖和扩散可能性及后果评估结果合并的矩阵并不对称,如规则矩阵是高× 中=中,而风险评估矩阵是中×高=高,矩阵的合并标准需要进一步统一。

References)

Bellotti A,Herrera BV,Hyman G.Cassava production and pest management:Present and potential threats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J].Tropical Plant Biology,2012,5:39-72.

CABI (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 International).Viteus vitifoliae [EB/OL].http://www.cabi.org/cpc/,2013-9-3.

Herren HR,Neuenschwander P.Biological control of cassava pests in Africa[J].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1991,36:257-283.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Phytosanitary Measures (ISPM)No.11.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Phytosanitary Measures:Pest risk analysis for quarantine pests including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risks and living modified organisms (S).EPPO: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vention,2004.

Matile-Ferrero D.Cassava mealybug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ongo[A].In:Nwanze KF,Leuschner K,eds.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cassava mealybug Phenacoccus manihoti Mat.-Ferr.(Pseudococcidae)[C].Niger: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Tropical Agriculture.1978,29-46.

Ministry of Agriculture,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Announcement No.1600,Phenacoccus manihoti Matile-Ferrero and Subgen Acnida L.are added to the quarantine pest list of imported plants of China [EB/OL]http://www.moa.gov.cn/sjzz/zzys/dongtai1/201203/t20120328_2548150.htm/,2012-3-2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公告第1600 号:木薯绵粉蚧和异株苋属杂草增列入《中国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EB/OL].http://www.moa.gov.cn/sjzz/zzys/dongtai1/201203/t20120328_ 2548150.htm/,2012-3-28]

Muniappan R,Shepard BM,Watson GW,et al.New records of invasive insects (Hemiptera:Sternorrhyncha)in Southeast Asia and West Africa [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Urban Entomology,2009,26:167-174.

Neuenschwander P,Herren HR.Biological control of the cassava mealybug,Phenacoccus manihoti,by the exotic parasitoid Epidinocarsis lopezi in Africa[J].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B (Biological Sciences),1988,318(1189):319-333.

Ni X,Zhou YQ.Epidemic situation,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cassava from Thailand[J].Science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2003,13 (6):42-43.[倪新,周艳群.泰国木薯疫情及检验检疫对策[J].检验检疫科学,2003,13 (6):42-43]

Nwanze KF.Relationships between cassava root yields and crop infestations by the mealybug,Phenacoccus manihoti[J].Tropical Pest Management,1982,28 (1):27-32.

Parsa S,Kondo T,Winotai A.The cassava mealybug (Phenacoccus manihoti)in Asia:first records,potential distribution,and an identification key[J].PLoS ONE,2012,7 (10):e47675.

SN/T 2546—2010.Rules for the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importing cassava tuber flake [S].Beijing:Standards Press of China,2010.[SN/T 2546—2010.进境木薯干检验检疫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Sun JG.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ests of imported dry cassava[J].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5,5:45-46.[孙建国.进口木薯干携带有害生物情况分析与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5,5:45-46]

Sun N,Huang GS,Li ZH,et al.Practical method establishment of pest risk analysis by imported fruits[J].Plant Quarantine,2008,22 (1):27-31.[孙楠,黄冠胜,李志红,等.进口水果果实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实用方法的建立[J].植物检疫,2008,22 (1):27-31]

Winotai A,Goergen G,Tamo`M,et al.Cassava mealybug has reached Asia[J].Biocontrol News and Information,2010,31:10-11.

Wu SA,Wang YP.Precaution of cassava mealbug,Phenacoccus manihoti Matile-Ferrero in Chin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2011,33 (1):122-125.[武三安,王艳平.警惕木薯绵粉蚧入侵我国[J].环境昆虫学报,2011,33 (1):122-125]

Zhan L,Li NH,Feng X.Zhongguo Mushu Chanye Fazhan Yanjiu[M].Beijing:China Agriculture Press,2010:14.[詹玲,李宁辉,冯献.中国木薯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4]

Zhang QE,Rao YY,He YY,et al.Risk analysis of Phytophthora syringae on imported American Citrus [J].Plant Quarantine,2012,26 (2):37-40.[张秋娥,饶玉燕,何友元,等.丁香疫霉随进口美国柑橘果实传入中国风险分析[J].植物检疫,2012,26 (2):37-40]

Zhao SX,Chen YL.Preliminary study on inspection,quarantine and countermeasure of imported dry cassava on Shuikou port [J].Guangxi Plant Protection,2011,24 (2):20-22.[赵师雄,陈业林.水口口岸入境越南木薯干片检验检疫简况及对策浅探[J].广西植保,2011,24 (2):20-22]

猜你喜欢

木薯检疫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检验检疫学刊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柬埔寨拜灵木薯喜获大丰收,市场价格保持稳定
挖木薯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尼日利亚木薯农民合作联盟签署协议促进木薯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