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公交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
2014-11-25江琪琪彭蓬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江琪琪,彭蓬 (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1 概 述
近年来,我国乡镇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城镇化发展稳步提升。但是,在许多乡镇的交通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如许多乡镇境内尽管有国道、省道或铁路干线穿越,但乡镇居民的出行仍因缺乏足够的交通工具而受到一定的制约,进城难问题从一定程度上使城乡仍处于二元化结构状态。因此,在构建和谐城乡政策的推动下,乡镇所需的交通配套设施迫切需要得到改善。建立乡镇公交一体化发展模式,可以提高乡镇居民的出行效率,是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角度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的落实和深化。
乡镇公交一体化是以方便乡镇居民出行为目的,通过合理布局发展连接乡镇的便捷公共客运网络,它涉及的规划包括县域公交规划和乡村公交规划,是适应城乡一体化的需要而采取的有效措施。该模式重新规划现有的乡镇客运管理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城市公交和乡镇客运的二元分割局面,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 乡镇公交一体化发展意义
在乡、镇间发展公交系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居民的出行问题。我国大多数乡村中并未设置公交车辆,居民出行往往采取步行、自行车或摩托车等基本方式,这些方式从交通安全性及出行效率上都存在很大的弊端。而在许多小城镇中,尽管开设了公共交通,但道路与其配套设施都相对落后,造成小城镇公交利用率低。乡镇公交一体化模式通过从多方面对公交发展的改善,可以提高公共交通对居民的吸引力,从而为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的出行方式。
图1 乡镇公交一体化发展的措施及工作内容
图2 公交线网结构类型示意图
结合乡镇建设特色,乡镇公交一体化的发展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有利于资源节约——构建节约型社会
实行乡镇公交系统一体化,不仅方便了乡镇出行者,同样也方便了管理人员,有效的节约人力资源和公共交通资源。从另一方面分析,公交车的使用量增加可使得私家车、摩托车等机动车的使用减少,从而有效的节约能源,减少排污。
2.2 规范化运营——构建和谐社会
规范化运营包括对发车时间、发车间隔及站点停靠等的规范,方便了管理,统一的管理不仅方便出行、也可改善乱停乱靠等现象,减轻政府压力。且统一的管理可避免以往多家私人客运的不良竞争,例如恶性的争客、抢客等,从另一方面改善了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创造了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2.3 安全舒适、便捷适民——以人为本
以往的班车客运发车时间不稳定,不利于出行者的出行,且常常出现违规行车、招手即停、随意停靠、超员载客、无保险等违规现象,增加许多安全隐患。乡镇公交系统一体化不仅方便了乡镇出行者出行,而且有效的保护了出行者的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
3 乡镇公交一体化的发展措施
乡镇公交一体化与县域公交规划、乡村公交规划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县域公交规划是指在某个县城内或各个县镇之间规划建设公交路线,给各个县镇内的出行者提供出行便利;乡村公交规划是指针对某个乡村或临近的几个村布设公交路线,方便村民出行,给其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而乡镇公交一体化的规划是将县域公交规划与乡村公交规划相联系起来,不局限于镇与镇、乡与乡,是在各个乡镇间建立公交系统。
乡镇公交一体化的发展,其核心从规模转变为结构,根据县城的空间结构、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人口分布等所形成的路网特点来设计出乡镇公交系统规划。主要有三项规划措施:线网规划、场站服务体系建设、运营机构的设置与管理。每一项规划措施涉及的具体工作内容见图1所示。
3.1 线网规划
针对线网的规划是进行乡镇公交一体化的第一步,基于合理的规划线网才能进一步规划出合理的一体化公交系统。在乡镇公交一体化规划中,首先要以现有的线网为主体,结合中心网与若干支网(区域网)规划出适合公交运营的线网;再以得出的线网空间布局结构为基础作出线网的总体规划布局;加上从乡镇居民公交或非公交出行决策等方面来分析出的乡镇公交系统的走向;最后对线网的布局进行优化设计。
3.2 场站服务体系建设
场站服务体系是乡镇公交一体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场站体系的建立、乡镇客运站的规划和优化、中途停靠站点的规划设计。可采用先主干后支路的规划方法:“枢纽——线路——站点”。
3.2.1 枢纽
首先根据数据统计法得出县城和乡村的公交需求集中点,再结合人口分布情况,确定县城与乡村接壤地域及乡村与乡村接壤地域内的几个枢纽站,从而统一县域公交线路与乡村公交线路。对枢纽站的建立、设计、优化、管理等是实现乡镇公交系统一体化的核心一步,有利于乡镇线路的无缝对接。枢纽站建造应侧重完善换乘方面的规划,给出行者提供便捷、快速、舒适的换乘路线,方便公交运营车辆的停放和管理。且各个枢纽站所处地域不同,要根据其用地情况,合理设计。
3.2.2 线路
在确定枢纽站之后,对县城公交线路和乡村公交线路进行细分,以枢纽站为源头结合出行者的需求量、人口分布及其独特的地域结构、经济特征,并类比传统公交线路规划的“逐条布线、优化成网”方法得出合理的乡镇公交线路,在进行线路规划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布线,不可仅凭人为简单推断来确定。公交线网结构类型示意见图2。
3.2.3 站点
最后,根据确定的枢纽站以及规划好的公交线路,计算公交站点的服务半径,结合实际,沿线路设立站点,进行统一管理。针对站点需对其进行细化——站台设计。作为经常使用的公共场所,需要提供其明确的车次信息、发车时间、公交行驶方向等等,且需要为出行者提供短暂休憩的临时座椅和遮挡风雨的方便。
3.3 运营机构的建立与管理
运营机构应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包括对公交车辆的分类及正确的管理体制。通过合理的管理与合法经营,维护运输秩序,保护出行者的正当权益,提高相应的服务质量,改善乘车环境,建立开放、统一、有序的公共交通。
3.3.1 公交车辆的分类
针对出行者不同的需求及人口分布情况公交车辆的类型也有所不同。例如:乡镇镇中心区域人口较为密集,出行量大,可采用大型公交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同理,在镇中心至镇外环内,人口较镇区中心相对少,出行量小,则可采用大型公交车与中型公交车相交错结合的运营方式,在乡镇边缘,人口稀少,出行量远远小于城区中心,需求量小,所以可据具体数据采用中型公交车或是小型公交车。
3.3.2 管理体制
为了加强乡镇间的衔接,管理体制应全面、合理、人性化,在人员、公交车辆两方面均要实行统一调度安排,针对各个乡镇出行者的需求和生活作息制定相应的行车时刻表。只有建立正确的管理体制,才有利于公交车发车时间的基本稳定,有利于车辆的分配、保养及维修,有利于服务人员的规律工作、作息与调休等。
4 乡镇公交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乡镇公交一体化的实施使得原本属于城区县域的公交线路延伸到了原属于公路的短途班车的客运“领地”,彼此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了利益冲突,若缺乏统一管理与合理布局,在这种无序竞争下,必然会造成车辆行驶混乱的局面,从而给居民的出行造成困难,而同时客运企业经营效益也会出现低下等不良后果。加上居民在传统观念上很难打破二元分割,这也会给乡镇公交一体化全面发展造成一定的阻力。
面对诸多问题,可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工作以实现乡镇公交一体化的发展。一方面,公交和客运的利益冲突根本在于线路上的重置,在进行公交线网的总体规划时可考虑与客运线路相协调,谋求共同的、协调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大力宣传和教育改变居民的传统观念,并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和相应的管理机构,确立公交市场化的运营模式。
5 结 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镇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建立乡镇一体化的“大公交”、“大交通”系统做为乡镇交流的联系纽带已势在必行。乡镇公交一体化的提出,符合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从社会和经济角度均体现出重要的意义,是加速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配套工程,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体现。
[1] 潘艳辉,徐泽棉.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方法研究[J].交通科技,2006(6).
[2] 相伟.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镇公交规划方法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6.
[3] 朱燕惠.城乡客运道路一体化发展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3.
[4] 姜桂燕.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0.
[5] 过秀成,王丁,姜晓红.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总体框架构建[J].现代城市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