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探讨
2014-11-25米玛欧珠
米玛欧珠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发展和农村教育的振兴规划,欠发达地区的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改革的重中之重,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就整体而言,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仍然是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其重要因素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因此,其建设问题值得探讨。本文对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个建设思路。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1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的建设现状
(1)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契机。其一,师资储备人才的有力保障。自从“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全国高校都在逐年进行扩招,师范院校的学生也相应增加,这样客观上增加了准教师的数量。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来讲,准合格教师的储备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就家庭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而言,就业情况恶化会将更多的毕业生引向稳定的中小学教师岗位,也会将相对较高学历、较高教育背景的学生引向欠发达地区。其二,欠发达地区政策倾斜的积极举措。在财政投入和条件改善上,进行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义务教育寄宿制工程、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程等,这样大大提高了农村教育的发展速度。就师资的城乡交流与轮换而言,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表示今后将采取更加实际有效的措施,建立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区域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等一系列制度,以解决农村教师素质整体不高等关键性问题。随后又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城镇教师“支教”的6项措施,缓解了农村学校部分师资不足、优质师资匮乏的矛盾。
(2)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①教师建设与发展的经费投入不足,这是多年来对欠发达地区教育研究的共识。整体而言,欠发达地区由于经费紧张、财力不足,师资力量明显薄弱。由于教育投入的不均衡,教育资源的分配差距也在逐渐增大。农村教师普遍反映工资待遇偏低,住房条件相对较差,教学任务超重,心理负担加重。②教师职业待遇差导致师资流失问题严重。农村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满意度不高,特别是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导致教师队伍流失问题日益严重。③教师学历水平与专业素质不够高。许多农村教师入职前没有接受过系统全面的专业教育,入职后培训不足,导致大多教师通过在职进修获得最后学历,并且“学非所教”现象极其普遍和严重。④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不够好。要建设良好的教师队伍,除了外界种种客观条件的具备,教师自身的主动性更为重要。教师“自主发展”即教师的“主体性发展”,指自我发展意识和动力,能自觉地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自身的学习、探索、实践、反思,使自己的教育能力不断提高。
2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1)欠发达地区教师职业流动机制不规范。①教师职业的入口宽松,没有系统有效的准入制度,就教师职业流动入口而言,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教师综合素质不高、职业入口门槛低、低水平师资不断进入。②教师资源配置运转不畅,主要表现为整体超编、结构性缺编。农村地区用人制度和教师补充机制不规范,但部分条件较好、靠近城区的乡镇学校超编现象严重。
(2)学校管理体制僵化、权力集中。从农村学校外部管理体制来看,因为公立学校所需的资源是政府配置的,但这是建立在原有上下级管理与被管理的服从体制基础上,所以虽然表面看来增加经费了,但实际上各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也大为削弱。
3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1)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经费问题一直是一切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有利物质保障,国家应该加大财政支付力度,强化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鼓励“先富”帮助“后富”。应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资为辅,优先发展财政预算的原则。
(2)提高教师职业地位。提高教师薪酬待遇,吸引优秀师资到欠发达地区去,对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提供较高薪资,其作用在于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以提高其职业地位,进而促进其整体队伍的发展。
(3)推进教师培训制度改革。改善教师教育培训,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提高教研能力。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主要通过在职培训与进修进行,因此以后的培训应该强调教育教学的实践性,而不是纯理论的书面知识。针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应该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强调“教学研究”的能力,立足于培养专业的“研究型教师”,并加以人事制度、教师评价制度和学校评价制度来保障。
总之,加强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通过多种方式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应用本文提供的基本思路将会缓解我国现面临的多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