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幼儿管理

2014-11-25林芳萍

教师·中 2014年11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幼儿教育管理制度

林芳萍

摘要:幼儿教育是其他各级教育的基础,改善幼教质量对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意义重大。所以,幼儿教师在实施教学的同时还应妥善处理好幼儿的管理问题,使其快乐成长、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幼儿管理应遵循制度化、人性化的原则,以引导幼儿自我管理为本,各方合力管理为辅来进行,方可实现高质量的幼儿管理。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管理;管理制度;自我管理

一、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制定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幼儿的管理工作能够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其特有的明确性和权威性在保证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上有强大的效力。由于幼儿的年龄尚小,对于复杂语言和逻辑的理解力不足,所以在规则的内容表述中应尽量简明扼要,并以正面引导为主,做成校歌、顺口溜的形式最好,并经常让幼儿合唱或诵读,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他们在做相关事情的同时脑子里就会自动弹出这些规范的话语,逐渐形成规范行为。当然,还应有相应的措施来保证这些规则内容的落实,比如吃饭前全班一起排队去洗手、午休起床后必须自己叠被子等,如发现有孩子不遵守,则会在其“笑脸卡”上减去相应的“笑脸”。

但是我们在制定制度时也要注意,制度内容必须是大部分幼儿都能理解和执行的,一旦形成便是所有幼儿均应共同遵守的,幼儿老师也要严格执行监督的职责。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建立常规不仅是为了约束幼儿的行为,更应该起到使其行为规范化、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身心发展水平的作用。

二、实行人性化管理立章建制固然有效,但是难免会让人觉得冷冰冰的,而幼儿管理的核心是爱心,所以我们在制度和规则之中也要有合适的变通之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两者充分结合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比如,从来没有迟到的孩子因为天气原因或者交通堵塞等而迟到了,教师可以不扣去学生的“笑脸”,反而应安慰他今后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急,迟到了也没关系。这样孩子会对老师产生感激之情,从而今后努力保持零迟到的纪录来感谢老师。

现今,大部分幼儿是独生子女,其对自己的爸爸妈妈依赖性很强,家长送他们到幼儿园来学习也不外乎让孩子适当地脱离这种依赖,但是这仅仅靠格式化的制度从外力上去约束他们是不可靠的,只有当孩子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该那样做,这才是教育上的真正成功。所以,教师一定要尽快了解自己班上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状况等,以便“因材施教”。例如,在管理小班幼儿时,就可以尽量多使用一些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像用摸头、拥抱、亲吻等来表示对孩子行为的认可和鼓励,这不仅能让孩子爱上这种被表扬的形式从而规范自身行为,更能让他们对老师产生一种近似于父母般的安全感和亲切感,放松身心在园学习和生活。因此,幼儿教师应以自己真诚的爱心和热心,恰当地运用表情、动作和语言去最大限度地感化孩子。另外,可自由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区角、游戏对孩子们来说也有着致命的诱惑力,所以教师可以制订类似于“谁先叠好被子谁就可以先去玩具区”这样的规定,或是请表现优秀的幼儿担当课堂或体育活动的领袖,如美术课中让认真练习的幼儿充当小老师等,这些都有助于强化儿童的自信心。总之,幼儿教师要在管理中倾注爱心,运用人格魅力等非权力因素影响和感染幼儿,努力营造一种温馨、轻松的家庭式教育氛围,以人性化的管理促进幼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三、引导幼儿自我管理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幼儿园是教育幼儿的正规机构,应该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教育,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而不只是在老师和父母的监督下去执行。这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艰难过程,教师主要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协议、游戏等形式来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技能,以培养其初步的自我管理能力。下面便以用餐和盥洗这两个方面的管理进行阐述:

1进餐

在进餐过程中要注意的事主要是让幼儿学会细嚼慢咽、先汤后菜、餐前洗手、不挑食、不浪费等。因此,在每次吃饭前幼儿教师都应不厌其烦地强调一次不文明进餐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如偏食不长个,狼吞虎咽会噎着,不洗手会拉肚子……但一旦开饭,教师就该停止说话,和幼儿一起遵守“食不言”的准则。即使是发现了违反进餐纪律的行为,也只能用眼神或肢体语言暗示,若幼儿视若无睹,可先放弃在这一时段的纠错,以免影响其他幼儿的正常进餐。进餐结束之后再单独找其谈话,给予适当的批评,并与其单独达成秘密协议:“如果你好好吃饭的话,老师就把你的小红花做大一点,好不好?”并采用“拉钩”的方式来体现这个协议的正式性。这种“软硬兼施”的管理方法有助于使学生在认识自身的不足之后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主动地规范自身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2盥洗

勤洗手是幼儿园生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餐前饭后要洗手,上完厕所要洗手,洗脸之前先洗手,做完游戏要洗手,等等。这些教师都应该以身作则,将对幼儿的管理渗透到自身的实际行动中去。而正确的洗手方法教师也应对学生们做好示范:先用清水冲洗全手,再涂抹香皂,然后开始搓手,从手心到手背还有手腕,接着是指尖、指缝,采用两手交叉搓、拇指互相搓的方式搓满两分钟,然后再用清水把泡沫冲洗干净,最后用各自的干毛巾或纸巾擦干。同时还可以举办“洗手比赛”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验收,给做得好的孩子以零食奖励,做得稍差的学生也给他们再洗一次的机会,同样给予零食鼓励,以便能在差异管理中体现平等原则,避免幼儿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让幼儿对教师充分信任,做到即使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规范洗手。

四、各方合力强化管理在对幼儿的管理教育中,我们千万不能自行其是,而应想办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合力,只有这样才会使管理事半功倍。首先是幼儿园内部各班级之间可以进行交叉管理,如大班幼儿和小班幼儿一起活动,这时大班的孩子就会自动进入一种“小大人”模式,为给弟弟妹妹们做好榜样而主动规范自身行为,可见这也是教师减轻自身负担的一个好方法。此外幼儿教师和保育员还经常向其他幼儿园的管理人员学习管理的方法,分享各种管理经验,并在网上向幼儿管理专家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但最重要的还是来自家庭的力量。教师不仅要及时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还应积极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便适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所以幼儿教师和家长要经常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进行沟通,保持幼儿发展信息的持续畅通。而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渠道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家长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手段向专业化靠拢,以便共同做好幼儿管理工作,形成立体的教育网络和教育合力,推动幼儿管理的发展。

幼儿管理工作关乎每个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幼儿教师倾注很多的心力在制定管理办法上。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硬性制度中渗透人性的温暖,并综合各方力量进行引导和感化,才能保障幼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崔利玲,吴敏.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事业〖=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05).

〖=2〗乔彩霞.探讨我国幼儿教育管理〖=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1).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幼儿教育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