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教师在日常行为中师德教育最大化
2014-11-24宋锦韬
摘 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如何实现教师在日常行为中,发挥自己师德教育的最大化,传授知识的同时,发挥自身更大的作用,是每一名教师积极思考的。
关键词:日常行为;师德教育
师德准确地说应该是教师公德,是教师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教师不仅是将自己的知识传递,更是将自己的精神在继续的传承。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每一位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没有法律条文的约定,但它是人们长久以来约定俗成的,并为之执行的。道德立于心、工作成于手。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
一、“言行”中实现师德教育最大化
在教育教学中,时刻离不开“言”,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言”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要讲求做人的道理,明辨是非,知善恶,明荣辱。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语言要富有幽默感,不能单一的去照本宣科,要积累大量的课外知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索求知识的渴望是每个学生所具有的,如何去满足他们的需要,这就需要老师的平时的备课中,大量的查阅和记录相关的知识。知识在更新,不能用过去的去面对现在的,这样只会让学生感觉老师是在应付,时而久之,学生们就会放弃老师。时常听到学生在私下议论老师,哪个老师讲的好,哪个老师上课认真,为人和蔼,这些都是人格魅力的体现,如何体现,则从教师的“言”中得到。
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老师还要客观的去评价,不能按照自己的体会去妄加评判,不能误导学生正确的去认识社会,要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要爱国、爱党、爱人民,时刻牢记,教师的一言影响的不仅是一个人、一代人,而是整个民族的兴衰。
“言”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上。一句鼓励的话语,可能会使一个放弃学习的学生重新燃起希望;一句不屑的言语,可能会使一个学生走向人生低谷,甚至会发生巨大的变故。时代在发展,独生子女溺爱后的产物是经不起压力和责罚,考试中的违纪,使得学生越窗而下;平日里的责罚,使得学生痛饮农药身亡……,老师的一句话能够救人也能伤人,许多老师会说,难道我们就应让学生随性发展吗?当然不是,我们要管,但我们要注意我们的“言”,言过必失,不要把我们的情绪放在话中,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慢慢深入,让学生信任我们,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爱自己孩子的人是人,爱别人孩子的人是神” 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二、“举止”中实现师德教育最大化
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与老师的交往时间,远远超过其他人及事物交往的时间。在人类定性的阶段,父母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往往孩子模仿大人的行为,他们虽然不知道这代表着什么,但是,自然界万物与生俱来的生存技能使得他们在不断的模仿。
进入了大学阶段,已经不局限于牙牙学语,学生和老师的交往过程中,会将老师的行为作为学习的榜样,老师的站立、行走、说话姿势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模板。
老师在和学生交流沟通中,东张西望,面带疲倦,漫不经心,这都是没有礼貌的表现,交谈时,要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真心的倾诉与信任。
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这些都是学生日常所观察并效仿的,也是作为老师应该注意的基本行为。
三、“敬业”中实现师德教育最大化
教师必须对教学充满热爱之情,具有乐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必须对教育事业充满高度的责任感,兢兢业业,不图名利。教师只有增强教书育人的事业心和荣誉感,才会处理好苦与乐、贡献与报酬的关系,甘心为教育事业献身,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受到学生的尊重,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四、“师表” 中实现师德教育最大化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再则,要求教师热爱学生。“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在一本书刊上,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节自习课上,一名教师因辅导学生练习,故托堂几分钟。这时,外面起了雨,某学生讲台放了一张条:“你耽误了我们放学时间”。教师见后,并无不满,而是公开向学生道歉,并把自己的伞、雨衣送给同学们。教师的素质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上,如上述教师无爱生之心,恐怕很难让学生敬服、理解,以至于对以后的上课状态、心理反应和师生沟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社会重任。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黄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职教论坛.2014.10
[2]冯丽.《师德是链接师生关系的桥梁》.读书文摘2014.10
作者简介:宋锦韬(1983—),男,辽宁丹东人,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会干事,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