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2014-11-24刘照艳

中国连锁 2014年9期
关键词:采矿业劳动密集型住宿

刘照艳

【文章摘要】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10个省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相关经济数据的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找出影响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产业,并通过进一步分析,从产业投入产出的角度为西部城乡发展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劳动密集型产业;线性回归;城乡收入差距;西部

1 问题的提出

周其仁教授在一次论坛中说道“农业的收入比例在下降,一定会伴随空间资源的重新分配……支持中国内需最大的动力是提高城镇化的比例。”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强调,城镇化是我们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十八大正式提出的“三个1亿人”皆是围绕城镇化问题展开的。解决好中国的城镇化问题,就必须要统筹城乡发展,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成为最大的绊脚石,其中城乡收入差距是最突出的问题

对于城乡收人差距的原因,国内外的学者已给出了很多的解释,但从产业类型的角度来研究城乡收人差距的文献相对较少。我国是人口大国,大多数的传统产业仍然是劳动密集产业。无论在农村还是城镇,劳动密集产业对于居民收入和GDP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力。据此,本文从产业类型角度分析劳动密集产业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以线性回归模型为研究支撑,对西部地区所包含的10个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评价,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找出其中存在的关系,以及不同地区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为地方的相关部门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决策依据。

2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比率。

城乡收入差距指标=

2.2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技术装备程度低,容纳劳动力多,产品成本中活劳动消耗所占比重大的产业。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

对于劳动密集产业只有定性的描述,而没有定量的分析,在这里我们借鉴黄艳等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定量表示,即劳动-资本系数来界定我国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用表示产业的劳动-资本系数,表示产业的劳动力工资,表示产业的固定资产,劳动工资-资本系数可表示为:

越大,劳动密集程度越高,资本技术密集程度越低;反之,越小,劳动密集程度越低,资本技术密集程度越高。

3 实证分析

3.1指标的选取

为反映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的关系,本文选取了西部地区的10个省为样本,并且根据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本投入产出的特征,选取了具有代表性且产业辐射范围大、应用广的四个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即农业、采矿业、制造业、餐饮和住宿业),构建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如下:

(1)被解释变量:城乡收入差距(Y)

(2)解释变量:农业劳动-资本系数(X1);采矿业劳动-资本系数(X2);制造业劳动-资本系数(X3);住宿和餐饮业劳动-资本系数(X4)。(表1)

3.2 拟合分析

用spss对以上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部分输出结果整理如下结果如表2。

在表2中,Intercept是截距,即回归系数,Coefficients列中的X1,X2 ,X3,X4数值表示回归系数,即

我们看到最后一列P-value数值较小,且R Square= 0.898154,调整后R2=0.8.66801>0.7,表明线性拟合程度较好,可以认为城乡收入差距Y对劳动密集产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产业X的多元线性回归效果显著。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

从回归方程我们可以看到X1的可决系数为0.85,与Y具有正相关性,即表明农业的劳动密集程度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大,这与我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现状相符。我国农产品产量很高,但很多地区对农产品不进行任何加工而直接出售,导致农产品附加值极低,农村居民收入不高。另外,我国农业优良耕地面积有限,又因为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优质土壤因为常年“破坏性”的开垦、耕作、放牧等农业生产而逐年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增加显然对耕地以及农业GDP造成极大的压力,农业从业人数越多其生产效率越低,农业劳动密集程度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大。

X2,X3,X4 的可决系数分别为-0.39,-3.10和—2.43,可决系数为负,表明与Y具有负相关性,即说明采矿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劳动密集程度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小。对此我们分别根据采矿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的行业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采矿业X2的可决系数为-0.39,相对于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大。我国的采矿业还处于机械化、技术化的进程中,对劳动力的依赖还很大,尤其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传统生产煤矿,深井的采煤、掘进、监控很大程度上以来人工,机械运用低,人力成为其正常运作经营的主要的资源。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采矿业的回归系数为负,但是其值很小,表明对城乡收入的影响不大,这也正是我国不断进行工业改造,对采矿业实行机械化、技术化的成果。

制造业是我国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此回归方程中,其回归系数是-3.10,绝对值是四个指标中最大的,即表明制造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最大。对此,本文认为,这与我国是人口大国和制造业大国有关,也与我国现在的农村居民城镇转移有关。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开放度越来越高,吸引资本和技术能力也不断加强。另外由于我国制造业的基本特征——人力依赖程度大,技术成本低等,制造业企业增加,吸纳的劳动力也随之增加,依靠劳动力运作的制造业必然会对城乡收入差距造成极大影响。

作为第三产业中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住宿和餐饮业,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回归系数是-2.43,影响程度较大,这与世界和我国的现状基本相符。吉亚辉教授在一篇论文中对此进行了分析,“第三产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存在滞后的促进作用……短期内第三产业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但长期看来会逐步缩小。”由于住宿和餐饮业的就业人数多,且对劳动力文化水平要求不高,可以直接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3.3结论

本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西部地区10个省份的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线性回归,主要结论有:

(1)西部作为国家十二五以来重点开发和扶持的地区,各产业生产的效率效率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限制,农村居民纯收入偏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其中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三个省份均在西部地区,即贵州、云南、甘肃。

(2)通过对西部地区10个省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农业劳动密集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效应,农村劳动力越多,城乡收入差距越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少人多,农民非农行业发展缓慢,农村限制劳动力多导致的。

(3)制造业对城乡收入差距是正相关关系,且影响程度最大,主要原因是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且主要依靠人工劳动,没有实现制造业的规模化和技术化。农民城镇转移主要从事的是制造业,增加了农民的非农收入,使得制造业劳动密集程度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小。

(4)采矿业作为传统的工业,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大。原因是我国的采矿业正处于机械化和技术化进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不高。且随着我国国民环保意识提高,对采矿许可、工人从业等要求提升,部分农民不再适应新的技术化的采矿工作,间接导致非农收入减少,农民纯收入降低。

(5)住宿和餐饮业作为除制造业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产业,其在国民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虽然住宿和餐饮在一些地区实现了智能化,但是很大部分依赖于人力资源。住宿和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吸纳更多的就业,尤其是农村闲置人员,以此提升农民的收入。

【参考文献】

[1]周其仁,收入差距扩大 人往高处走是不可抗拒的.2014年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2014.4.16.

[2]俞宪忠.对劳动密集型战略的理论质疑[J].2010(4)58-65.

[3]翟彬,聂华林.杨向飞.不同收入来源对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环境与资源.2011(9).145-150.

[4]田双全.西部城乡收入差距的适度标准值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7).24-28.

[5]周铁昆.产业要素构成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兰州学刊,2006(8).136-138.

猜你喜欢

采矿业劳动密集型住宿
男生女生住宿差异大赏
北京采矿业全部关停后 新产业蓬勃发展
1-5月份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增长21.6%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丢
碎片化培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分析——以采矿业为例
民宿市场占比已超星级酒店
采矿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以XY公司为例
P大的住宿学院
中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度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