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文物管理站收藏的六件石斧
2014-11-24陈宝奎
陈宝奎
[摘 要]七台河市文物管理站藏品有六百余件,这些可移动文物,它们一定程度代表本地历史文化,它们是黑龙江边疆历史文化有机组成部分;择其六件石斧就其形态特征来源、出土地、时代等简要叙述。
[关键词]七台河;藏品;石斧;新石器时代
七台河市文物管理站自1984年建站以来,发现、出土、征集、收藏了六百余件文物,包括有石刀、石斧、石磨棒、骨器、陶器及革命英烈文物,其中不乏有部分珍贵文物。
文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可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包括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为可移动文物。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为不可移动文物。
在这六百余件可移动文物藏品中,择其六件石斧(见图一)就其形态特征、完残状况、来源、时代、用途等简述如下;
这六件石斧按藏品总登记号分别为;QW0130号、QW0139号、QW0145号、QW0225号、QW0228号、QW0277号。
QW0145号:名称:新石器时代石斧;形态特征:青灰石、磨制、呈长条形,弧刃、横断面呈长方形,斧身呈凹凸不平状,长20.4厘米、宽4.7厘米、厚1.8厘米、刃宽5.2厘米;完残状况:完整;质量:440克;来源:采集;采集人:陈淑清;发现时间:1985年;出土地:勃利县长兴乡马鞍村果树园。
QW0277号:名称:新石器时代石斧;形态特征:整体呈扁圆柱状形、磨制,器顶呈不规则状、器身粗糙、双面刃。长20.4厘米、宽6.5厘米、刃宽4.9厘米、厚5.0厘米。质量:1070克;完残状况:完整;来源:捐赠;捐赠人:王玉奇;发现地:勃利县长兴乡柳毛河;发现时间:1998年10月。
QW0228号:名称:新石器时代石斧;形态特征:砂岩质、磨制、长腰鼓形、体厚重、平顶、双面刃、斧身略显粗糙,顶至斧身有5.5厘米裂痕。长16.8厘米、刃宽4.6厘米、厚4.8厘米;完残状况:基本完整;质量:885克;来源:捐赠;捐赠人:古双林;发现地:勃利种畜场;发现时间;1990年5月。
QW0139号:名称:新石器时代石斧;形态特征:砂岩质、磨制、整体呈长柱状,斧身比较粗糙,顶部呈不规则状,刃部光滑,长16.0厘米、刃宽4.8厘米、厚4.7厘米;完残状况:完整;质量:685克;来源:捐赠;捐赠人:冯长法;发现地;原七台河市委党校菜地发现;发现时间:1985年。
QW0130号:名称:新石器时代石斧;形态特征:整体扁平、通体磨光、上窄下宽、刃部凸凹不平、距刃部2.3厘米处有残缺,长8.5厘米、刃宽3.8厘米、厚1.5厘米;完残状况:基本完整;质量:98.6克;来源:勃利县倭肯平安遗址;发现时间;1984年。
QW0225号:名称:新石器时代石斧;形态特征:砂岩质、磨制。呈长柱状、顶部呈不规则状、上窄下宽,刃部光滑。长15厘米,刃宽5.7厘米、厚5.0厘米;完残状况:完整;质量:750克;来源:捐赠;捐赠人:高玉瑞;发现地:七台河矿务局机电场附近倭肯河沿岸沙坑发现;发现时间:1986年。
石斧是古代先民发明于新石器时期直到早期铁器时期的工具。至于石斧的用途,考古界多数学者认为石斧是古代先民创造的农业生产、生活劳动工具,它具有砍伐、加工功用。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在自然界中获得的产品日益丰富,古人在生产生活方面都离不开石斧。石斧的产生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种体现。
七台河市文物管理站收藏的六件石斧,根据考证分析, 上述六件石斧体量各不相同,但是其共同特征有;这几件石斧均为磨制,它们发现和出土的地点均为七台河地区倭肯河流域附近,而本地区发现的历史文化遗址大部分在此流域附近。石斧发现出土地并伴有其他石器、陶器伴生。例如;QW0130号藏品出土地平安遗址先后出土发现五件单孔石刀、陶器等。QW0139号和QW0225号这两件藏品出土地不远处新发遗址出土发现石磨棒。QW0277号藏品出土地,柳毛河遗址发现石磨盘(残)。QW0145号藏品采集地和QW0228号藏品发现地也均有其它石器、陶器残片出土。
这六件珍贵石斧是本地区新石器时代历史文化遗存的实物佐证,也是古代先民劳动智慧的结晶。这对研究本地区历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边疆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深入开展,各地对藏品总量将有更加准确掌握。我们对本地区文物藏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将会有更深入研究和了解。祖国宝贵物质文化遗存将会更加妥善保管和科学利用。
[摘 要]七台河市文物管理站藏品有六百余件,这些可移动文物,它们一定程度代表本地历史文化,它们是黑龙江边疆历史文化有机组成部分;择其六件石斧就其形态特征来源、出土地、时代等简要叙述。
[关键词]七台河;藏品;石斧;新石器时代
七台河市文物管理站自1984年建站以来,发现、出土、征集、收藏了六百余件文物,包括有石刀、石斧、石磨棒、骨器、陶器及革命英烈文物,其中不乏有部分珍贵文物。
文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可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包括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为可移动文物。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为不可移动文物。
在这六百余件可移动文物藏品中,择其六件石斧(见图一)就其形态特征、完残状况、来源、时代、用途等简述如下;
这六件石斧按藏品总登记号分别为;QW0130号、QW0139号、QW0145号、QW0225号、QW0228号、QW0277号。
QW0145号:名称:新石器时代石斧;形态特征:青灰石、磨制、呈长条形,弧刃、横断面呈长方形,斧身呈凹凸不平状,长20.4厘米、宽4.7厘米、厚1.8厘米、刃宽5.2厘米;完残状况:完整;质量:440克;来源:采集;采集人:陈淑清;发现时间:1985年;出土地:勃利县长兴乡马鞍村果树园。
QW0277号:名称:新石器时代石斧;形态特征:整体呈扁圆柱状形、磨制,器顶呈不规则状、器身粗糙、双面刃。长20.4厘米、宽6.5厘米、刃宽4.9厘米、厚5.0厘米。质量:1070克;完残状况:完整;来源:捐赠;捐赠人:王玉奇;发现地:勃利县长兴乡柳毛河;发现时间:1998年10月。
QW0228号:名称:新石器时代石斧;形态特征:砂岩质、磨制、长腰鼓形、体厚重、平顶、双面刃、斧身略显粗糙,顶至斧身有5.5厘米裂痕。长16.8厘米、刃宽4.6厘米、厚4.8厘米;完残状况:基本完整;质量:885克;来源:捐赠;捐赠人:古双林;发现地:勃利种畜场;发现时间;1990年5月。
QW0139号:名称:新石器时代石斧;形态特征:砂岩质、磨制、整体呈长柱状,斧身比较粗糙,顶部呈不规则状,刃部光滑,长16.0厘米、刃宽4.8厘米、厚4.7厘米;完残状况:完整;质量:685克;来源:捐赠;捐赠人:冯长法;发现地;原七台河市委党校菜地发现;发现时间:1985年。
QW0130号:名称:新石器时代石斧;形态特征:整体扁平、通体磨光、上窄下宽、刃部凸凹不平、距刃部2.3厘米处有残缺,长8.5厘米、刃宽3.8厘米、厚1.5厘米;完残状况:基本完整;质量:98.6克;来源:勃利县倭肯平安遗址;发现时间;1984年。
QW0225号:名称:新石器时代石斧;形态特征:砂岩质、磨制。呈长柱状、顶部呈不规则状、上窄下宽,刃部光滑。长15厘米,刃宽5.7厘米、厚5.0厘米;完残状况:完整;质量:750克;来源:捐赠;捐赠人:高玉瑞;发现地:七台河矿务局机电场附近倭肯河沿岸沙坑发现;发现时间:1986年。
石斧是古代先民发明于新石器时期直到早期铁器时期的工具。至于石斧的用途,考古界多数学者认为石斧是古代先民创造的农业生产、生活劳动工具,它具有砍伐、加工功用。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在自然界中获得的产品日益丰富,古人在生产生活方面都离不开石斧。石斧的产生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种体现。
七台河市文物管理站收藏的六件石斧,根据考证分析, 上述六件石斧体量各不相同,但是其共同特征有;这几件石斧均为磨制,它们发现和出土的地点均为七台河地区倭肯河流域附近,而本地区发现的历史文化遗址大部分在此流域附近。石斧发现出土地并伴有其他石器、陶器伴生。例如;QW0130号藏品出土地平安遗址先后出土发现五件单孔石刀、陶器等。QW0139号和QW0225号这两件藏品出土地不远处新发遗址出土发现石磨棒。QW0277号藏品出土地,柳毛河遗址发现石磨盘(残)。QW0145号藏品采集地和QW0228号藏品发现地也均有其它石器、陶器残片出土。
这六件珍贵石斧是本地区新石器时代历史文化遗存的实物佐证,也是古代先民劳动智慧的结晶。这对研究本地区历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边疆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深入开展,各地对藏品总量将有更加准确掌握。我们对本地区文物藏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将会有更深入研究和了解。祖国宝贵物质文化遗存将会更加妥善保管和科学利用。
[摘 要]七台河市文物管理站藏品有六百余件,这些可移动文物,它们一定程度代表本地历史文化,它们是黑龙江边疆历史文化有机组成部分;择其六件石斧就其形态特征来源、出土地、时代等简要叙述。
[关键词]七台河;藏品;石斧;新石器时代
七台河市文物管理站自1984年建站以来,发现、出土、征集、收藏了六百余件文物,包括有石刀、石斧、石磨棒、骨器、陶器及革命英烈文物,其中不乏有部分珍贵文物。
文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可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包括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为可移动文物。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为不可移动文物。
在这六百余件可移动文物藏品中,择其六件石斧(见图一)就其形态特征、完残状况、来源、时代、用途等简述如下;
这六件石斧按藏品总登记号分别为;QW0130号、QW0139号、QW0145号、QW0225号、QW0228号、QW0277号。
QW0145号:名称:新石器时代石斧;形态特征:青灰石、磨制、呈长条形,弧刃、横断面呈长方形,斧身呈凹凸不平状,长20.4厘米、宽4.7厘米、厚1.8厘米、刃宽5.2厘米;完残状况:完整;质量:440克;来源:采集;采集人:陈淑清;发现时间:1985年;出土地:勃利县长兴乡马鞍村果树园。
QW0277号:名称:新石器时代石斧;形态特征:整体呈扁圆柱状形、磨制,器顶呈不规则状、器身粗糙、双面刃。长20.4厘米、宽6.5厘米、刃宽4.9厘米、厚5.0厘米。质量:1070克;完残状况:完整;来源:捐赠;捐赠人:王玉奇;发现地:勃利县长兴乡柳毛河;发现时间:1998年10月。
QW0228号:名称:新石器时代石斧;形态特征:砂岩质、磨制、长腰鼓形、体厚重、平顶、双面刃、斧身略显粗糙,顶至斧身有5.5厘米裂痕。长16.8厘米、刃宽4.6厘米、厚4.8厘米;完残状况:基本完整;质量:885克;来源:捐赠;捐赠人:古双林;发现地:勃利种畜场;发现时间;1990年5月。
QW0139号:名称:新石器时代石斧;形态特征:砂岩质、磨制、整体呈长柱状,斧身比较粗糙,顶部呈不规则状,刃部光滑,长16.0厘米、刃宽4.8厘米、厚4.7厘米;完残状况:完整;质量:685克;来源:捐赠;捐赠人:冯长法;发现地;原七台河市委党校菜地发现;发现时间:1985年。
QW0130号:名称:新石器时代石斧;形态特征:整体扁平、通体磨光、上窄下宽、刃部凸凹不平、距刃部2.3厘米处有残缺,长8.5厘米、刃宽3.8厘米、厚1.5厘米;完残状况:基本完整;质量:98.6克;来源:勃利县倭肯平安遗址;发现时间;1984年。
QW0225号:名称:新石器时代石斧;形态特征:砂岩质、磨制。呈长柱状、顶部呈不规则状、上窄下宽,刃部光滑。长15厘米,刃宽5.7厘米、厚5.0厘米;完残状况:完整;质量:750克;来源:捐赠;捐赠人:高玉瑞;发现地:七台河矿务局机电场附近倭肯河沿岸沙坑发现;发现时间:1986年。
石斧是古代先民发明于新石器时期直到早期铁器时期的工具。至于石斧的用途,考古界多数学者认为石斧是古代先民创造的农业生产、生活劳动工具,它具有砍伐、加工功用。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在自然界中获得的产品日益丰富,古人在生产生活方面都离不开石斧。石斧的产生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种体现。
七台河市文物管理站收藏的六件石斧,根据考证分析, 上述六件石斧体量各不相同,但是其共同特征有;这几件石斧均为磨制,它们发现和出土的地点均为七台河地区倭肯河流域附近,而本地区发现的历史文化遗址大部分在此流域附近。石斧发现出土地并伴有其他石器、陶器伴生。例如;QW0130号藏品出土地平安遗址先后出土发现五件单孔石刀、陶器等。QW0139号和QW0225号这两件藏品出土地不远处新发遗址出土发现石磨棒。QW0277号藏品出土地,柳毛河遗址发现石磨盘(残)。QW0145号藏品采集地和QW0228号藏品发现地也均有其它石器、陶器残片出土。
这六件珍贵石斧是本地区新石器时代历史文化遗存的实物佐证,也是古代先民劳动智慧的结晶。这对研究本地区历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边疆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深入开展,各地对藏品总量将有更加准确掌握。我们对本地区文物藏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将会有更深入研究和了解。祖国宝贵物质文化遗存将会更加妥善保管和科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