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特征刍议

2014-11-24汤建容

黑龙江史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银匠银饰苗族

汤建容

[摘 要]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技艺一类,并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具有发展历史悠久、制作工艺复杂、银饰种类繁多和传承人缺乏等方面的特征。

[关键词]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特征

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属于传统手工技艺,由贵州省雷山县、湖南省凤凰县共同申报,于2006年5月被成功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Ⅷ—40。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具有发展历史悠久、制作工艺复杂、银饰种类繁多、传承人缺乏等方面的特征。

一、发展历史悠久

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发展的历史,应该从两方面来考察。一是苗族手工业发展的历史,二是苗族装饰品发展的历史。

苗族手工业发展的历史:苗族原始时代的先民所使用的陶器,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煮熟大米吃的特别生活需求,而土烧则硬这种物理现象和使用方法,为后来烧砖、烧瓦以及其他手工制作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人类发展的进程,开启了手工业的历史先河[1]。宋代苗族在手工业方面,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据《溪蛮丛笑》“出山银”条载:“西溪接靖州境,出铅,以中有银,银体差黑,未经坯销,名出山银”[2]。元明和清初土司统治时期苗族在手工业方面更加发达,自制银器,有银花、银带、银盘、银手镯、银项圈、银耳环等,还有工艺十分精致的银衣银冠[2]。

苗族装饰品发展的历史:苗族装饰品先后经历了从原始装饰品到岩石贝壳装饰品、从植物花卉饰品到金银饰品的演进历程,传承延续下来,才有了模式和形态基本定型的银饰,其品种式样至今还在不断地翻新,由此形成的饰品链条成为苗族社会演进的象征之一[3]。

从以上可以看出,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的发展历史是悠久的。

二、制作工艺复杂

苗族银饰锻制是苗族民间独有的技艺,银饰加工是以家庭作坊内的男工匠手工操作完成,制作工艺极其复杂。银饰的式样和构造经过匠师的精心设计,由绘图到雕刻和制作有30道工序,包含铸炼、吹烧、锻打、焊接、编结、镶嵌、擦洗和抛光等环节,工艺水平极高。根据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百度百科介绍,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主要流程有:第一步是铸炼,将银料放在“银窝”(坩埚)内,把坩埚放在风箱炉上,用木炭全部盖好,用风箱鼓风增高温度,银料全部溶化成液体后,把它倒在卡条状的钢槽内待其凝固。第二步是锤打,先将凝固的热银锤打紧实,再捶打成四方形长条,最后将银条捶打成直径3毫米的圆柱状细条。第三步是拉丝,将捶打好的细银条用矬子做好尖头,再用拉丝眼板拉丝,拉丝眼板一般分52个直径不同的眼孔,若一根银条经过52次拉丝,那么其直径与一根人的发丝差不多。第四步是搓丝,将拉好的细银丝放置在一起,用木质滚条将银丝线搓在一起,这种工艺让搓好的银丝具有独特的纹路和韧性。第五步是掐丝,将搓好的银丝掐出不同的图案,嵌进事先做好的银丝框内,这个过程相当精细,银匠不需模具,全凭心中想象,一气呵成。第六步是镶嵌加固,将事先手工打磨好的银珠摆放在需要镶嵌的位置,然后用焊枪整体加温,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温度高则熔断银丝,温度低则镶嵌不牢固。第七步是洗涤,银匠们最后将整件饰品放入特制的溶液中,先用高温煮沸,去除污渍,然后用清水将银饰品表面洗涤干净。

三、银饰种类繁多

苗族银饰品种繁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主要包括头饰、颈饰、胸饰、衣饰、腰饰、手饰、脚饰等。头饰 :头饰是一种重要的饰品,它包括银冠、银插花、银角、银扇、银花梳、银抹额、银围帕、银围发带、银发链、银头飘、银围头花、银发簪、银泡、银片、银耳环、银耳坠等。颈饰:颈饰是指佩戴在脖子上的饰品,包括银项圈、银压领、璎珞、银胸牌、银项链等。胸饰:胸饰是挂在胸前饰物的总称,饰物有大有小,由银链、吊牌、坠物组成,大至银锁牌、银围裙链,小到银挂扣、牙签吊、针筒等,从上至下,多级排列,递次而下,银光闪烁,华丽艳人。衣饰:衣饰包括银披肩、银衣片、银背吊、银纽扣、银挂扣、银腰带、银腰坠饰、银花等。腰饰:腰饰包括腰带和腰坠等。手饰:手饰包括银手镯、银戒指,环形装饰物,戴在臂腕部位的称手镯,戴在手指上的称戒指。脚饰:脚饰主要是指银脚镯,亦称“足钏”,是套在足腕上的银质装饰物,古代苗族男女老少喜佩戴,近代许多民族不见佩戴脚镯,但在贵州黎平部分苗族地区尚有戴扭丝状脚镯的习俗,银脚镯多为儿童饰物,为空心圆环,上浮雕吉祥图案,侧系一对银铃,以避邪驱魔,保佑儿童健康成长。

四、传承人缺乏

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一般是在家庭内部传承,无法择优而授,原有艺人多已年老,真正能继承银饰锻造这一精湛工艺的并不多,所以这门特色技艺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已于2008年5月14日由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发布,而且从2008年6月14日起施行,其中该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指经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保护责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到目前为止,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有三名,杨光宾,男,1963年出生于贵州雷山西江控拜银匠世家,是家族的第五代传人。因生活条件艰苦,两个哥哥很早就参军入伍,杨光宾便成为家中唯一子承父业的银匠师傅。或许在银饰制作的火塘边和敲打声中长大的原因,杨光宾从小就对银饰制作有着特殊的感觉,六、七岁就给父亲打帮手,对苗族银饰的纹样、图案、造型等很早就烂熟于心[4]。龙米谷,男,1948年出生于凤凰县山江镇黄毛坪村一个银饰制作世家,其祖父、父亲都是山江苗镇有名的银匠师傅,他12岁随表叔张成龙学艺(龙米谷父亲早逝,生前将制作技艺全部传授给了张成龙)。由于他聪明伶俐,对银饰制作感悟能力强,短短几年,便掌握了一套娴熟的银饰制作技艺,成为山江镇有名的银匠师傅。麻茂庭,男,1953年出生于凤凰县山江镇马鞍山村一个银饰制作世家,其祖父、父亲都是山江苗镇有名银匠师傅,1974年高中毕业后,他开始随父亲麻清文学艺。由于他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再加上聪明能干、勤奋好学,尤其是得到父亲的悉心指导,短短几年便全面继承了父亲的好手艺,并有了自己的创新与发展[5]。

总之,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充分体现了苗族人民聪明能干、善良友好的民族性格,苗族银饰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从品种、图案设计、花纹构建到制作组装都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正因为如此,必须加强对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吴荣臻.苗族通史(一)[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1):149.

[2]吴荣臻.苗族通史(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1):150,377-388.

[3]胡萍,蔡清万.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献集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1):239-240,242.

[4]吴平.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杨光宾[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02:6.

[5]指尖舞动出银色奇迹—苗族银饰锻制技艺[J].民族论坛,2012,11: 52.

基金项目:本文为长江师范学院2013年立项资助校级科研项目《武陵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整理、保存与利用》成果之一,课题号为2013XJYB021。

猜你喜欢

银匠银饰苗族
高浮雕银饰
补妆
银匠
银饰变黑如何恢复
银匠和铁匠
苗族老照片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
千家锁
漂亮的“银饰”
邹银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