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落款中的日期探讨
2014-11-24徐景华
徐景华
[摘 要]古今书画家在其作品完成后一般都要实施的落款中,通常采用中国农历历法。又称中历、夏历、阴历。本文就其别称的多样进行探讨,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书画;落款;农历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比如甲午战争(1840年)、戊戌变法(1898年)等等,所采用日期记法就是中国的农历,是根据天干地支原理来制定的。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即六十甲子,古人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叫“干支纪法”。现今夏历的年和日仍用干支纪年。如齐白石一幅设色纸本《牡丹蜻蜓图》,落款为“戌子八十八岁白石老人画”是说:此画是1948年白石老人八十八岁时所画(齐白石生于1863年,卒于1957年)农历是中国古代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是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又称“农历”。(见附表)
在书画作品中有些作家又常常将天干地支用另类词来替代。如天干中:甲写成阏逢,乙写成旃蒙,丙写成柔兆,丁写成强圉,戊写成著雍,己写成屠维,庚写成上章,辛写成重光,壬写成玄黓,癸写成昭阳。地支中:子写成困敦,丑写成赤奋,寅写成摄提格,卯写成車阏,辰写成执徐,巳写成大荒落,戊写成敦牂,未写成協洽,申写成涒滩,酉写成作噩,戌写成阉茂,亥写成大淵献。
在农历的记年中还有一种叫做“旬”的记法。旬,是很古的时候遗留下来的。中国农历将一个月分成上、中、下三旬,每旬10天,以10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10天的名称。但是小月只有29天,下旬是9天,所以壬是小月的最后一天,下月第一天仍由甲开始。现在我们还习惯用旬这个名称,把一个月的前10天叫上旬,当中的10天叫中旬,21日到月底叫下旬。
在农历的记年中,农历月份别称也比较多。如:一月;正月、政月、元月、端月、初月、早月、泰月、扬月、陬月、嘉月、十三月、寅月、三徵月、三正、三之日、春阳、初阳、首阳、孟阳、孟陬、孟春、肇春、端春、初春、早春、上春、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肇岁、芳岁、华岁、岁岁、太簇。二月;龙月、如月、杏月、丽月、令月、花月、卯月、仲(通“中”)春、仲阳、仲仲、夹钟、竹秋、大壮、四元日。三月;蚕月、桃月、花月、寎(bing)月、快(kuai)月、禊月、辰月、桐月、季春、暮春、晚春、杪春、末春、雩风、姑洗、桃浪、小清明、莺时月、樱笋时。四月;梅月、乏月、仲月、麦月、清和月、巳月、阴月、余月、槐月、槐夏、首夏、初夏、孟夏、维夏、正阳月、纯阳月、麦侯、麦秋、中吕。五月;蒲月、榴月、皋月、恶月、午月、仲(通“中”)夏、超夏、天中月、端阳、郁蒸、小刑、鸣蜩、蕤宾。六月;荷月、且月、季月、署月、伏月、未月、焦月、雨月、季夏、暮夏、晚夏、杪夏、组暑、极暑、溽暑、林钟、精阳月、花丛月。七月;瓜月、巧月、霜月、相月、凉月、兰月、申月、甜月、孟秋、肇秋、初秋、首秋、早秋、新秋、上秋、兰秋、瓜时、果月、初商、夷则。八月;桂月、壮月、酉月、获月、谷月、仲(通“中”)秋、正秋、桂秋、仲商、大清明、竹小春、南吕。九月;菊月、玄月、金月、咏月、戌月、朽月、季秋、暮秋、晚秋、杪秋、穷秋、凉秋、暮商、季商、杪商、霜序、三秋、季白、无射、青女月。十月;亥月、良月、吉月、阳月、正阳月、正阳春、坤月、小春月、孟冬、开冬、上冬、初冬、小阳春、应钟。十一月;冬月、葭月、辜月、畅月、龙潜月、子月、仲(通“中”)冬、黄钟。十二月;腊月、蜡月、冰月、嘉平月、丑月、严月、除(古作“涂”、“荼”)月、汃(bin宾)月、季月、季冬、暮冬、穷冬、杪冬、严冬、残冬、末冬、腊冬、穷节、星回节、大吕。
还有一种是将年龄写在落款上的,在文学作品中常可以见到许多有关年龄的代称,如襁褓:不满周岁。孩提:2—3岁。总角:泛指童年。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志学:十五岁。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弱冠:男子二十岁时。而立:三十岁时。不惑:四十岁时。知命、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时。耳顺之年、花甲:六十岁时。古稀:七十岁时。喜寿:七十七岁时。 杖朝之年:八十岁。米寿:八十八岁时。白寿:九十九岁时。耄耋:八十、九十岁。期颐:一百岁时。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之时。
四时记时法:“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以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季,分别称作“孟秋”、“仲秋”、“季秋”;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季,分别称作“孟冬”、“仲冬”、“季冬”。
其他有关年代的换算:
民国+11=公元,如民国21年+11=公元1932年。
(伪满) 大同+31=公元 ,如大同元年+31=公元1932年。
(伪满) 康德+33=公元,如康德元年+33=公元1934年。
(日本) 明治+67=公元,如明治3年+67=公元1870年。
(日本) 大正+11=公元,如大正5年+11=公元1816年。
(日本)昭和+25=公元 , 如昭和10年+25=公元19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