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戴华露:快意人生好滋味

2014-11-24李之末

妇女 2014年10期

李之末

戴华露就如古龙先生笔下的侠女:虽然长相娇俏甜美,做人却精诚大度,行事雷厉风行。当手无三斗粮时,她敢于八方借贷开创大业;当时下“夫妻患难易富贵难”时,她和丈夫20年如一日相濡以沫相依相扶;当传统大家庭纷纷集体“瘦身”时,她住在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与年过九旬的外公下棋,向六十开外的父母撒娇;当城里的月光早已习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她却有意让老邻居们住得近、聚得勤……她总是与众不同,满身豪爽麻辣,她说:“生活要率真,人生要快意。”或者正因如此,她才得以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生活和美,爽爽利利书写了一个词:“快意”。

看准了,就行动

在做顺风123之前,戴华露开过发廊,卖过玩具,做过建材……每次发现商机,她都会果断试水,这一试就试了近十个行业,不过,她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做餐饮。一切,来得那么突然,又那么自然。

时间倒退到15年前的阳春三月。彼时戴华露刚生了女儿,赋闲在家。那晚,朋友邀她去重庆嘉滨路上的一家大排档喝鸽子汤。这家大排档不仅店面破落,鸽子汤的味道也极其普通,可生意好得出奇,及至深夜吃客依然络绎不绝。吃惊之余,戴华露又环顾四周,满街的大排档,满街的人,即使在璀璨的嘉滨路上,通明的灯火也显得异常醒目。

当晚戴华露失眠了。辗转反侧之间,一个想法汩汩而出:开一家有特色的餐饮店!天一亮,戴华露便一个人跑到嘉滨路上去计算车流量和人流量;三天后,第一手数据给了戴华露底气;第四天她便开始寻找店面;第五天,戴华露以高出市场价近四倍的价格租到了一个背靠琵琶山、面向嘉陵江的门面。签约的那一刻,她热切地打电话给从事建材业的丈夫韦力:“来,我们开餐馆去!”

戴华露的“先斩后奏”让韦力又惊讶又叹服。此时的建材行业利润很薄,每年的盈利非常有限,开辟新战场也不失为一大良策。不过让他头痛的是:自家存款不过三万,而开餐馆需要十多万,钱从哪里来?

但戴华露给了韦力一颗定心丸:“借!只要有前景,不愁没人借!”一周后,戴华露果然从亲朋好友中筹集了七万多元资金。

一个月后,顺风123开张迎宾。第一天营业额:580元。第二天营业额:2000元……三个月过后,店里的餐桌由最初的30张变为了80张。一年后,凭借多渠道搜集而来的民间经典菜品,顺风123在重庆餐饮界声名鹊起,成为业界“黑马”。

但戴华露并不满足,在不断北上考察之后,她确认了一点:顺风123需要自己的风格,那便是——江湖菜。于是,为了打造一种水泊梁山式的“大口喝酒,大碗吃肉”的饮食文化,戴华露火速网罗到了200多道菜品,精挑细选之后,107道经典菜品保留下来。可这压轴的第108道菜,戴华露却怎么选也不满意。当身边的人都建议“退而求其次”时,戴华露却大笔一挥,写下了一行大字:18万求购一道江湖菜。这一行字被重庆各大媒体大字号发布后,各种评议甚嚣尘上,“炒作”的质疑四起。但最终,戴华露还真以18万的天价买下了重庆犀牛宾馆的“饭遭殃”菜品,并在随后的山城美食节上大摆“江湖宴”,以108道江湖菜宴请四方宾朋,一时震惊业界。

这一系列“豪爽”的举措,戴华露“鱼和熊掌”兼得:菜品丰富了,影响力扩大了,各个分店逐一开起来了,各地加盟商也蜂拥而至——戴华露不仅将企业打造成了重庆餐饮界的王牌,还得以顺利进军全国。

只是,戴华露从来不习惯坐在大树下乘凉。发展数年之后,她意识到,在崇尚个性的当下,必须将传统的“江湖菜”与各种时尚元素混搭起来走个性路线才能立于不败。说干就干,2008年5月,被业界誉为“另类双子星”的顺风123沙坪坝店和西城天街店闪亮登场,一亮相就惊叫声连连:全球限量版的马灯、卡尔·拉格菲尔德设计的芬迪座椅、大牌的插件、摆品……这些只有站在时尚顶端的“潮人”持有品,巧妙地溶入到戴华露的川菜江湖中,两店的装修特色,直接入选了当年中国室内设计年鉴。

那之后,戴华露在时尚与个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每一家店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家又都体现了格调与时尚,而正是这种与众不同,让戴华露的事业长足发展,分店开遍数十个省,2010年进驻北京后,北京工体店便成为明星大腕钟爱的食尚新地,诸多影视剧也纷纷在此取景。

从一个大排档小店变身为时尚美食标杆,戴华露不过走了10年。于是她常被要求“给后辈说几句”。沉思之后,戴华露总是温和一笑:“当你看准一个项目,又预见了它的发展道路,除了相信自己的眼光,我想剩下的也只有行动了。”

说好的,要坚守

西式的婚礼上都会问上一段婚礼誓词:“无论富贵或者贫穷,疾病或者健康,都始终相爱相敬不离不弃,直到死亡把你们分离,你愿意吗?”很多人说过“愿意”后就忘了,但戴华露却说:“这是一辈子的承诺,承诺了,就要坚守,就要守护。”

20岁那年,在母亲单位实习的戴华露无意间认识了“隔壁建材店的帅哥”韦力,韦力绿毛衣萝卜牛仔裤的时髦“港男”形象一下抓住了戴华露的眼球,而帅哥也被戴华露的大眼睛小酒窝所吸引。一来二去,两人便成了恋人,一年后,戴华露穿着齐地婚纱,和韦力走进婚姻殿堂。

婚后的甜蜜浪漫自不用言,两人游遍重庆的山山水水,吃遍特色小吃,因为总嫌聊不够,每天下班回家后,两人常常畅聊到深夜。后来戴华露忍受不了这种白天不能见面的“分离”,干脆辞职:“不如我们创业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

这个“鲁莽”的决定左右了两人后来的生活。果敢的戴华露每次发现新商机,两人就去试水,试了近十个行业后,他们便有了顺风123。在“铁饭碗”当道的年代,辞职当“个体户”等同于“不可理喻”,但韦力给了戴华露最大的信任与宠溺,“他支持我做任何我喜欢的事情,遇到问题总会和我一起商量解决,这是一个男人最珍贵的爱护与包容。”

共同的事业是夫妻感情的催化剂,也让彼此更加了解。南滨路店成功后,两人开始明确分工,韦力负责战略和选址,戴华露负责公司内部管理。戴华露偶尔会“篡权”,韦力也不恼,由公司高管团队投票;大家投给韦力后,戴华露会服软地认输。互信互谅的结果是,两人的事业蒸蒸日上,品牌遍及十多个省市。

但成功夫妻常常同患难易,共富贵难。戴华露很聪敏,“再温柔的男人也希望享受‘大男人的待遇”。所以一回到家,女总经理立刻换下盔甲变身小女人,不谈论工作,只做韦力的太太。她黏着他,说着温暖的体己话,端出亲自煲的汤。他乐呵呵地坐下,享受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

戴华露不仅是个贤妻,还是个良母,她再忙,也不会把女儿的成绩都交给老师或家教。她对孩子很有耐心,总是不厌其烦给女儿讲道理,从不粗暴打骂。女儿上小学后,要求妈妈到班上担任家长委员会的工作,戴华露一口应允,再忙也“一定”为班级服务,从不推辞。

贤妻良母之外,戴华露无时无刻不在挥洒她对生活的激情。她很擅长营造二人世界温馨浪漫的气氛,重要的日子,她给韦力写卡片,赠礼物,拉着他出去过二人世界;闲暇的时光,她陪他看电影、做公益、去旅游;工作之余,她读工商管理硕士,吸收时尚前沿资讯,不断学习积累,鼓励韦力同步跟进;家庭之内,她将外公、父母接到一起,四世同堂的家庭,圣诞party、除夕聚餐、生日party……次次翻新,被她倒腾得热闹非凡。

生活的激情可以传染,母亲早逝的韦力原本沉闷木讷羞于表达,却在戴华露的“润物细无声”中不知不觉地改变。他学会了回赠礼物,也慢慢主动制造惊喜:送戴华露66朵玫瑰,谐音“露露”;把家庭文化搬到公司里,每年年会都精心准备节目,蜘蛛侠、阿拉伯王子、猫王……扮演着各种角色,用戴华露赋予的快乐心情影响员工。2009年的公司春节联欢会上,韦力联合1000多员工,出其不意地给了戴华露一个巨大的生日惊喜。站在1000人的背后,看着丈夫笑盈盈捧着的花束,戴华露幸福得纵情大哭……“那是我34岁之前第一次当众放声大哭,很开心,很幸福!”

“婚姻需要坚守,更需要经营。婚姻保鲜其实是女人的心态保鲜,我是永远25岁——25岁的女人刚刚好,独立、自信、有青春活力,也不失女性妩媚。”40岁的戴华露,不惑的年龄,永远年轻的心。

酣畅的人生才有好滋味

在朋友眼中,戴华露是“神一样的存在”,“这是一种戏谑,也算得上是一种表扬。”戴华露很享受这种判定。

其实“神一样的存在”一点不假。当我们都在单家独户过日子时,戴华露却选择了四世同堂,家庭成员有93岁的外公、年过六旬的父母、她的一双儿女……扎扎实实十来口人同在一个屋檐下,而欢乐幸福是他们家的主旋律。

93岁的外公是家里最资深的老小孩,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每天报纸、放大镜、收音机“三宝”不离身,随时在家中播报国内外各种新闻。九旬的老人还很乐意接受孩子们的任何安排,每开一家分店,老外公都要亲自去看看去尝尝,然后给出最中肯的意见。

年过六旬的父母是戴华露最坚强的支持。戴爸爸是个任劳任怨的可爱老头,每天的工作就是买菜做饭,按照荤素五谷节气养生来操持一家十口的生活。“无论是被点赞还是被评判,老头儿都会乐呵呵地接受,典型的宰相肚里能撑船啊。”

与戴爸爸的实干相比,戴妈妈则多半充当“能量源”的角色。关心周围的人,把每个人的事都当成自己的事。“妈妈最大的任务就是帮我理财,十口之家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我妈一手安排,我就是个彻底的甩手掌柜。”

戴华露自然不是甩手掌柜,她是家里的情感维系纽带,所有的家庭活动全由她一手操持。圣诞晚宴、春节家宴早已初具规模;每年的全家出游已是所有家人都期待的传统节目;每到周末,她还会一头扎进厨房里,变着法子精心烹饪各种美食。

十来个人的家庭,自然少不了许多人眼中的“繁琐”,但戴华露却甘之如饴。“每次回家,看到儿女上蹿下跳地嬉闹,看到父母笑逐颜开的嗔骂,再看看先生拿着他那套专业的理发器具,像时尚造型师一样认真地给老外公理发,一切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40岁的年龄还能享受到回家向外公撒娇、受父母宠惯,上天真的很厚待我。我很珍惜这份厚爱,也会想办法让这样的快乐延续。”

但戴华露要延续的快乐又何止亲情。早年戴华露一家住在重庆江北食品公司家属院里,大院生活让戴妈妈结交了几个好姐妹,戴华露称之为“四朵金花”。四家人你来我往互助互帮,结下了亲人般的情谊。2000年老城拆迁,几朵金花都要搬离,戴华露提出几家人尽量住近点,以后好走动。接着她又在家里设了茶室,专供“四朵金花”聚会。戴华露的热情让这份难得的邻里情谊得以维护,如今,她的家就成了“四朵金花”的聚集地。

戴华露似乎天生重情,亲人也好朋友也罢,甚至合作伙伴身边员工,她都习惯性地以真情相待。戴华露设置了一个员工谈心日,每个月她都会腾出一天时间,逐个接待那些想找她聊天或倾诉的同事,不论级别不管身份。曾有个外来的负责点餐的小姑娘,初来乍到时各种不习惯,出过不少小状况。戴华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半年里每个月都主动去开导。后来腼腆的小姑娘再看见她,脱口而出就是一句话:“戴总你什么时候来的啊,好想你啊!”那个灿烂的笑容,让戴华露一颗悬着的心彻底放下。

抛开“戴总”的外衣,戴华露满身的真性情。2008年西城天街店入选当年中国室内设计年鉴后,有记者采访她,问:“我在官网上看到有这么三段话,其中三段开头这样写:人就该是一道划痕……人生就像一次穿越……人生就像一次赛跑……这是您说的吗?”不待公关部部长接茬,戴华露径直就笑了:“不是我说的不是我说的,我写作很一般的。”一语未了,满堂笑声……

戴华露喜欢真性情,也纵容自己的真性情肆意疯长。顺风123成名后,很多影视剧都来店内取景,诸如电影《双食记》、《门》。戴华露一直很喜欢看电影,多次亲密接触后,心下便有些痒痒的。2011年初电影《我知女人心》剧组来北京分店取景,戴华露正巧在北京巡店,又正巧与导演陈大明熟识,她便“腆着脸”要了个群众演员的角色过过瘾。于是,当天王刘德华从酒店走出来,一位红裙女子与他擦肩而过,这个惊鸿一瞥的美女就是戴华露。事后,她哈哈笑着自我解嘲:“我天生就外向,喜欢尝试不同角色的扮演,这次当群众也算是进军演艺行业的一次‘试水。”

作为“潮人”的戴华露,一直走在流行的前沿,也从不掩饰她对时尚潮流的追求。但她又言:“不管我穿多少品牌,不管我的企业变得如何时尚,骨子里我还是一个‘江湖儿女——快意的人生才有好滋味!”

编辑/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