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浩 特

2014-11-23

散文诗世界 2014年12期
关键词:绿草沙丘风情

许 淇

佳作赏析 陈志泽 主持

浩 特

许 淇

月牙形的沙丘下面,尚月光明朗,能听到马嘶驼鸣。

据说,很久以前,一支马帮驼队遭遇沙尘暴不见了踪影。

时光流沙一样游走。我们父辈栽种的串地杨、加拿大杨、大叶榆、青榆和黄榆,围绕着我们的沙巴拉浩特(地名)。在小树林里,瞬息的雨,将绿草寸长的绒毛湿透,满身水珠,挂着无数小铃铛、小灯笼。我们的驼队,经沙地长时间烤灼之后回到绿荫的宿营地,小公驼的眼仁点亮了蒙着雾气的暮春的欲念。篝火的青烟刺激它们的胃囊。

它们呼吸急促起来,涎水像反刍的呕吐物,需要一种爱抚的挤压,喷涌彻骨的痛苦或者无比的快乐。

树林尽头的沙丘,吞噬刚升上来的月亮。月亮为什么怪模怪样?又听到马嘶驼鸣了吗?

蓝紫色的马蹄花香得令人昏厥。

用柳芭、沙篙、黄泥糊成的“崩崩房”里,你用奶瓶喂黑羔了,那粉嫩的小嘴巴啃着你的袍沿儿。

月光照着浩特附近的沙湖。湖边的沙蒿丛里,有羽毛花褐色的沙斑鸭在睡梦中呓语。

喂过羊羔以后,你到湖畔放骆驼,额古(蒙语:阿妈),你一面捻线锤了,一面旋转着日子。

多年以后,我们也将成为这黑塔拉大沙丘底下的一缕午夜的呜咽。

(选自《香港散文诗》46期2013年12月)

[陈志泽 赏析]

我们伟大的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千姿百态的风景,如果把各地的风情以散文诗的形式表现出来,该是要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几十年前我就曾这样遐想,现在还念念不忘,是不是有点幼稚了?但不管怎样,我喜欢地方风情画式的散文诗。

放眼中国散文诗的风景线,许多名家写地方风情的散文诗吸引我。如果要我举出其中的一位,我会脱口而出:许淇。

写地方风情的散文诗如同用蘸着生活的色彩与思想的笔,描画出这个地方最显著的特点,感染读者、引领读者跟随作家进入艺术的细部与深处去领略、去欣赏,确实是很吸引人的。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集于一身的许淇先生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加上长期吸取外国文学的营养,他笔下出现的长期生活、再熟悉不过的草原风情,就十分独特,迷人。我特别喜爱许淇先生抒写草原风情的散文诗,这一首《浩特》就让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作品以一个最有特色的简单描写开头,第二句依旧朴实、平静地描写这里的传奇与风险,却给读者一个总体形象的鲜明概括。令人震撼的是“时光流沙一样游走”,把时光与流沙极其形象、巧妙拧紧在一起把前两句潜在的内容开掘出来,画面开始丰富起来。

“在小树林里,瞬息的雨,将绿草寸长的绒毛湿透,满身水珠,挂着无数小铃铛、小灯笼。”散文的风骨,诗的液汁,使抒写十分传神。绿草的满身水珠,“挂着无数小铃铛、小灯笼”。形、神皆似,且有声响。“小公驼的眼仁点亮了蒙着雾气的暮春的欲念。篝火的青烟刺激它们的胃囊。”“它们呼吸急促起来,涎水像反刍的呕吐物,需要一种爱抚的挤压,喷涌彻骨的痛苦或者无比的快乐”等等描绘,是独特观察,熟透了的生活经过精心提炼的结果。还有散文富有张力的文字的功力、诗意的想象、吸取外国文学、古典文学的精华……形成了鲁迅所说的“越轨的笔致”令人叹服!

细读许淇先生抒写森林、草原、大漠的极具个性的艺术表达,让细心的读者享受其特有的情调和风味,散文与诗完美融合的真正的散文诗!外国文学、古典文学的精华和画家的艺术渗透(如“粉嫩的小嘴巴啃着你的袍沿儿”完全是画家甜美、温情的点缀,散文家的细微的发现)。如果我们把这一件作品比喻成一株鲜花,我觉得它散文的格局、散文的枝茎体现出的风骨,诗的花朵、色泽、芬芳是那样地完美地融为一体。“阳光使我的语言有透明的质地”,这是许淇散文诗的功力关于语言方面的一个自我小诠释,已够耐人寻味,精辟动人。

我们再读读这样描写沙丘的夜:“树林尽头的沙丘,吞噬刚升上来的月亮。”紧接着一句很容易让人忽略的 “月亮为什么怪模怪样?又听到马嘶驼鸣了吗?”也许是作品中最随意的一句,我以为这样发问的句子让语言方式产生变化而抒情,“美丽的月亮因为沙丘的吞噬而怪模怪样”独特而生动,更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 “又听到马嘶驼鸣了吗”,不但暗示了马嘶驼鸣的恐怖且呼应了作品首句“月牙形的沙丘下面,尚月光明朗,能听到马嘶驼鸣。”

“多年以后,我们也将成为这黑塔拉大沙丘底下的一缕午夜的呜咽。”把一个无可辩驳的严峻、深邃的人生真谛轻轻放在读者面前而不置一词,不是简单了,而是更富含韵、更为丰富宽广,更富有震撼力。

猜你喜欢

绿草沙丘风情
沙丘移动的奥秘
流沙之谜
游园
学诗
与绿草相遇
国庆记忆
神秘撩人的东方风情
沙滩风情
唐时风情诗为伴
利物浦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