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安先生二三事
2014-11-22王纲怀
王纲怀
今年是畅安先生(王世襄号畅安)诞生一百周年。我认识畅安先生已是十年前的事了……
2003年春天,在北京文物出版社联系拙著《三槐堂藏镜》的出版事宜,该社负责此书的责任编辑对我说:“现在民间出书不多,你应该请一、二位大家给你题签。”时隔不久,一位国家文物局的老领导就带着我去了芳草地迪阳公寓的王老家中,经过几次交流,彼此就已比较熟悉了。2007年春天,拙著《唐代铜镜与唐诗》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畅安先生看到此书后,让我到他家去一次,正好我在北京,就马上应邀前往。畅安先生问:“这书的书名你是怎么想的?”我告诉他说,今天的计算机是高科技时代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产生了令人无法想像的效果;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唐诗是盛唐的著名软件,唐镜是盛唐的经典硬件,我是在做另一个组合的尝试。王老听了以后心情很好,突然说:“你还有几本书要题签?一起告诉我,我都替你写好。”或许这是畅安先生对我这个后辈的最大鼓励。今天将这些题签一并展示出来,供读者鉴赏。
正如田家青先生在《望气——王世襄鉴定的境界(下)》中所言:“王先生的字非常有神。”这些题签都让人赞慕、敬仰,其中尤以“镜铭书法”4字特别传神。后来才知道,为了这4个字,王老写了好几遍,最后挑选了自己最满意的才寄给我。
我与畅安先生相处的时间不算太多,而且主要是在他90岁前后,每年见面也只有3到5次,每次时间都不长,然而一些小事总是久久不能忘怀。
第一件:2007年夏天,在安贞门西侧的“张生记”,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文物界前辈的相聚,在座者有俞慧钧、刘一曼、孙克让等,王老年岁最大,坐的是主位。对于每一道菜,他都会仔细观察,在上一个色香味俱佳的砂锅时,他站起身不断翻动这些菜,原来他还是大美食家,需要了解这些佳肴的组成。席间王老谈笑风生,讲美食、言文物、说往事,给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回忆。
第二件:在上件事时隔一年后,一些不知内情的朋友以为我是王老的本家,让我请王老聚会,他问我:“能不能不去?”我说:“有车接你,既散心又不累,去吧!”他说:“外出参加一次活动,总得要花去4、5个小时的时间,这些时间对我很重要,还是不去吧!”年近期颐的王老仍惜时如金,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第三件:哲学界前辈辛冠洁先生除了精于书法、碑帖收藏外,匏器也是其主项之一。有趣的是,京城的这两位匏器收藏大家却从未见过面。作为晚辈的我,义不言辞地为他们牵线搭桥。这件小事居然多次得到王老与辛老两位前辈的夸奖,他们走动后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快乐。
第四件:好像是2009年春夏之交,我又去芳草地王老家,话题转到了“鹰”的问题,王老说:“在中东‘鹰’是一个大产业,涉及到数亿乃至数十亿美金的流通,中国曾经是一个‘鹰’的大国,现在已经失传,我正在整理一些古籍,如果你在唐诗中找到有关‘鹰’的内容,就给我寄来。”长者有求,怎可怠慢?我很快就在《全唐诗》中找出了225首关于“鹰”的诗,其中的高产诗人是李白(21首)、杜甫(23首)、刘禹锡(10首)、元慎(14首)、白居易(10首)……当我把这一叠唐诗交到王老手中时,他快乐的神情简直像孩子一样。非常可惜,畅安先生在半年后就驾鹤仙去,关于“鹰”的著作终未与世人见面。
畅安先生离开我们已有四年半了,至今回忆起来,他的音容笑貌仍是十分清晰,深深地印刻在了脑海之中。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写此短文,以作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