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2014-11-21蔡雅清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名师心理健康培训

蔡雅清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针对心理教师队伍现状,坚持以教育教学研究为重点,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立体化的培训网络,在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中,促进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队伍素质心理健康专业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力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整个世界教育的共识,也是衡量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

几年来,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关键,以学习增素质,以质量树形象,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促进了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一、发掘优势,在研究中提升心理教师专业素质

在心理教师队伍建设上,坚持以教育教学研究为重点,确立了“学习—实践—研究—提高”工作思路,指导心理教师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一)深入实际调研,制定有效策略

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是整体规划设计、制定科学策略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们在全地区进行了多项调查研究。一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我地区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达到了18.6%。二是教师心理健康、职业压力的调查。发现我地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15.9%,教师职业平均压力值为18,达到中等程度以上。三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调查,发现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对策,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督导评估检查的体系之中,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和重要内容,确保了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轨道发展。

(二)强化师资培训,丰厚专业知识

针对我市心理教师队伍的现状,确立了“抓培训、强骨干、树典型、成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分层培训,逐级提升,研培结合,突出实效”的原则,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立体化的培训网络,构建了系统、科学、专业化的培训体系。

1.新任教师岗位培训

2002年、2003、2005年分别组织了心理健康教育初级培训、中级培训和高级培训。通过三级培训,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了心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三级培训结束,2005年组织了第一批心理教师上岗资格考核,通过笔试、口试、说课,共有290人参加,最后120人考核优秀,取得了上岗资格。

2.在任教师的专题培训

2010年5月,组织了中小学心理教师心理辅导能力专题培训。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全市中小学校主管领导、专兼职心理教师400多人参加。培训安排了一天半的内容,有专家报告、教学观摩、经验交流、主题研讨、专题讲座、团体训练等,东北师范大学张向葵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让教师们大开眼界,400多名教师现场进行团体训练,场面非常壮观,培训不仅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也体验到了作一名心理教师的职业幸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骨干教师提高培训

2010年对骨干教师进行提高了培训。培训历时两年,主要采取“集中辅导——体验参与——互动交流——典型示范——总结提升”的培训模式。通过培训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心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心理教师专业水平,有效推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三)重视课题研究,提升研究能力

以科研为先导,实施课题带动策略,坚持课题工作化,工作课题化的原则,先后开展了四项国家级课题研究:《责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学习策略对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形成的影响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开展了四项省级课题的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实效研究》《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等。编辑出版了四本著作:《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班集体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视野中班主任角色》《名优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二、构筑特色,在活动中促进心理教师专业发展

几年来,围绕着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的主要内容,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新颖、效果显著、求真务实的教研活动,凸显了心理教育的教研特色,有效地促进了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加速心理教师专业发展

1.举办教育论坛,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教育论坛是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院倾力打造的一个教育品牌。

2004年6月举办了吉林市首届心理健康教育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健康心理与快乐人生”。2005年12月,举办了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主题为“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举办了第三届心理健康教育论坛。论坛主题为“花季雨季——青春期心理”,整个论坛围绕主题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层研讨和交流。首先,是进修学校、基层学校和心理教师三个层面进行经验介绍;其次,观摩《爱情的天堂在远方》和《花季雨季——解读青春期困惑》两节心理健康课,展示了学生辩论赛“高中生谈恋爱的利与弊”。下午进行3个心理剧展示,教研员、授课教师和与会领导、老师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互动研讨,现场提问,现场解答,通过交流与碰撞,澄清了很多困惑和问题。最后,省学院薛主任作了专题讲座,对本次论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本次论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效性强,研究和探讨了青春期心理教育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促进了区域间、校际间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经验共享、价值澄清、策略指导和疑难解析的目的。

2.开展“学苑杯”竞赛,提高心理教师的教学技能

“学苑杯”竞赛,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2008年3月,开展了“学苑杯”首届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技能竞赛。2010年,在首届“学苑杯”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学苑杯”教学技能竞赛,共有120人参加,经过理论测试、说课、案例分析三项内容,最后评出教学技能“十佳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二等奖,本次竞赛在中小学校产生了巨大影响,掀起了学技能、赛水平的热潮,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以评优竞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二)培树名师,榜样激励,引领心理教师专业发展

1.打造精品课堂,培养名优教师

为了培养典型,树立榜样,打造一支名师队伍,2006年组织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手评选,经过说课、做课、答辩三个环节,评出“教学能手”8人,优质课特等奖6人。

2008年组织开展了教学新秀评选活动,深入到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进行了听课、评课,最后,评选出市教学新秀8人,市优质课一等奖20人。此次活动,在全地区引起了极大反响,使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2.组织名师交流,发挥引领作用

2007年,举办了吉林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论坛,为名师搭建平台,展名师智慧风采,名师说课、名师做课、名师交流、名师论坛。

2007年,我市又组织了名师送教活动,为农村教师搭建了与名师对话和交流的平台,学习名师先进经验,了解名师教育思想,感悟名师教育风格,达到与名师共识、共享、共进。

2008年,我市组织召开了名师师徒结对及反思交流会。名师与导师、徒弟进行了现场签约师徒协议书,名师代表做了反思交流,通过结对,师徒一起备课、互相听课,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

几年来,我市一直注重骨干名优教师的培养工作。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使许多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在各种评比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目前,我市现有“教坛名师”2人、教学能手8人、教学新秀9人、小学中学十佳20人、市级骨干60人。

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我们愿反思总结,虚心向其他地区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为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军兰,于近仁.教师心理健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20-72.

[2]沃建中.走向心理健康[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248.

[3]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82.

[4]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76.

猜你喜欢

名师心理健康培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