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补贴对能源结构的影响效应研究
2014-11-21王裕明
龚 利,田 瑾,王裕明
(1.华东师范大学 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上海 200062;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
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尤其是由化石燃料过度消耗所导致的全球变暖,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全球变暖严重危害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刻触及能源安全、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1]。中国作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排放量占全球排放的1/4左右,其总量和增量屡屡遭到指责,发达国家要求中国也应当承担相应的减排任务。在此压力下,2009年1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由于按单位热当量燃料燃烧后排放的二氧化碳计算,煤炭是石油的1.3倍,天然气的1.7倍,核电、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低排放或者零排放。因此,我国决定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到2020年使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随后,我国又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1.4%、煤炭为63%、天然气为8.3%。其目的是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以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能源经济管理形式都采用政府行政定价的方式,政府行政定价意味着能源补贴[2]。能源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因此,通过研究能源补贴对我国能源结构的影响效应,通过改善能源补贴结构进而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以达到我国提出的各阶段能源结构目标,促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一、能源补贴的影响效应研究综述
由于补贴可以协助生产者降低成本或帮助消费者降低采购价格,提高对外竞争力,能源补贴的研究主要围绕其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的对比分析及有效性评价来展开,按内容又可分为化石能源补贴和非化石能源补贴两类。Tetsuo、Keisuke和Takamitsu(2002)对光伏发电项目补贴研究发现,补贴导致的二氧化碳减排量有所增加,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将碳税作为全部补贴来源可以显著减少项目投资回收期,从而使得非化石能源项目更易被市场接受[3]。Kverndokk和Rosendahl(2007)研究了补贴对能源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仅对现有的能源技术进行补贴会导致技术发展的停滞,并且与新技术学习潜能和采用新技术可能性正相关[4]。Hutchinson、Kennedy和Martinez(2010)研究了非化石能源补贴的间接影响效应,并且得到了总碳排放将增加的结论,这是因为,在改变清洁能源生产结构的同时会受到消费影响的抵消,可以说,反弹效应在间接影响中占主导导致了这一结果的发生[5]。在化石能源补贴方面,Lin和Jiang(2011)从宏观角度采用CGE模型估计了中国的能源补贴量和减少补贴的直接影响作用[6]。Gong和Tian(2011)针对能源项目补贴力度和策略问题,利用期权博弈理论构建了政府补贴项目投资商模型,给出了政府补贴策略和基于发电成本变动的政府补贴策略,并对影响政府补贴策略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7]。
在国内,北京大学的李虹、谢明华和杜小敏(2011)研究了居民环境支付意愿与能源补贴的关系,结果表明,居民环境支付意愿是决定可再生能源补贴措施力度的关键因素[8]。张国兴、郭菊娥和席酉民等(2008)应用机制设计理论研究了补贴的激励作,并给出了基于秸秆项目社会效益的政府补贴策略和基于发电成本变动的政府补贴策略[9]。庄幸(2006)提出建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用于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投资补助和价格补贴等方面的建议[10]。在化石能源补贴方面,林伯强、蒋竺均和林静(2009)采用价差法估算了中国居民用电交叉补贴的规模,并通过估计不同收入群体的补贴量,分析了目前补贴机制的效率,并指出需要建立更加有针对性的补贴机制[11]。李虹(2011)对化石能源补贴的内涵与分类进行了界定,系统总结了目前衡量能源补贴规模的主要方法,并对2007年中国化石能源补贴规模和取消这部分补贴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了估计[12]。姚昕、蒋竺均和刘江华(2011)采用价差法估算了中国2007年的终端能源价格补贴,结果表明中国政府对清洁能源发展的现有补贴规模很小,并指出如果在取消能源补贴的同时,将补贴投入清洁能源部门,对宏观经济将有正面的影响[13]。针对能源政策的影响效应,龚利和田瑾(2013)从税收控制、能源价格和能源补贴等方面,对能源政策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14]。
从国内外的能源补贴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对非化石能源项目进行补贴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非化石能源的发展,在减少反弹效应影响的前提下,二氧化碳的减排量将会增加;另一方面,如果减少对化石能源的补贴,二氧化碳的减排量也将增加。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有文献大多是化石能源补贴总量的估计或分别从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层面论述补贴对两者各自的影响作用,且研究角度多从补贴量等数量层面展开,对于结构层面,特别是能源补贴结构对能源结构的影响效应考虑方面有所欠缺,但是,补贴结构主要由财政来调控的现实决定了,从政府补贴政策角度研究能源补贴结构对能源结构影响效应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二、能源补贴对能源结构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已有研究均表明,能源结构相关数据,特别是能源补贴的时间序列数据不多。目前最完整的样本数据分别取自2007-2011年的年度中国能源数据,其中,煤、石油和天然气补贴数据来源于国际能源署(IEA),非化石能源补贴数据来自2007-2011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能源结构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中能源消费结构统计资料。
(二)统计描述
由图1可知,我国的能源结构主要由化石能源组成,2011年这一比例为92%,其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与消费国,煤是能源结构的绝对主体,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虽然逐年降低,五年共降低了2.7%,但是2011年仍然高达68.4%;在过去的10年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6.7%,由于中国能源消费的总体增长,在结构方面,2007-2011年间石油的比例维持在18%~19%之间波动,五年仅降低了0.2%;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天然气消费量有较大增长,目前中国天然气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在结构方面,天然气的比例也领先于其他种类的能源,从2007年的3.3%增加到2011年的5.0%,增加了1.7%;非化石能源是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从2007年的6.8%增加到2011年的8.0%,仅增加了1.2%,甚至不及天然气的结构增长量。
图1 2007-2011年我国的能源结构
由图2可知,与能源结构类似,我国的能源补贴结构主要由化石能源补贴组成,2011年这一比例为95.1%,高于相应的化石能源比例。其中,与能源结构不同,煤是能源结构的绝对主体,但绝非补贴结构的主体,且煤炭补贴比例呈现波动向下的发展趋势,五年共降低了4.4%,高于同期煤炭结构比例下降数据,2011年仅为6.7%;由于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增速高企,且国际石油价格波动频繁,石油补贴成为我国能源补贴的主体,在结构方面,2007-2011年间石油的比例维持在70%~88%之间波动,五年间猛增了8.3%;虽然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天然气消费量有较大增长,但是在结构方面,天然气补贴的比例下降很快,从2007年的18.5%下降到2011年的0%,下降了18.5%;非化石能源补贴是促进非化石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战略,非化石能源补贴从2007年的0.4%增加到2011年的4.9%,增加了4.5%,特别是2010年达到了创纪录的17.6%。
图2 2007-2011年我国的能源补贴结构
(三)相关效应研究
由于目前所能掌握的我国能源补贴数据样本量的限制,文章采用交叉相关系数图来分析能源补贴与能源结构的相关效应。
1.煤相关效应
从图3可以看出在当期至滞后三阶范围内,煤补贴与煤结构的相关度总体为正但均较低,分布区间为[-0.073 7,0.359 5],表明煤补贴与煤结构存在一定的正向相关性,由于煤处于我国能源结构中的绝对主体地位,其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较大的变化。从大小比较来看,煤补贴在滞后二阶时与煤结构相关度达到最大,表明煤补贴很有可能在当期补贴过后,对煤结构产生滞后影响。
图3 煤补贴(COAL SUB)与煤结构(COAL)相关效应
2.石油相关效应
从图4可以看出在当期至滞后三阶范围内,石油补贴与石油结构的相关度总体由正转负且比煤更高,分布区间为[-0.686 1,0.694 1],表明石油补贴与石油结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造成石油补贴对石油结构短期影响较大。从大小比较来看,石油补贴在滞后一阶时与石油结构相关度达到最大,表明石油补贴很有可能在当期补贴过后,对石油结构产生滞后影响。
图4 石油补贴(OILSUB)与石油结构(OIL)相关效应
3.天然气相关效应
从图5可以看出在当期至滞后三阶范围内,天然气补贴与天然气结构的相关度总体由负转正,分布区间为[-0.848 1,0.359 3],表明天然气补贴与天然气结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由于天然气对于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具有的现实作用,其结构将在能源结构中愈加凸显,且天然气补贴的长期作用更加重要。从大小比较来看,天然气补贴在滞后三阶时与天然气结构相关度达到最大,表明天然气补贴很有可能在当期补贴过后,对天然气结构产生滞后影响。
图5 天然气补贴(GASSUB)与天然气结构(GAS)相关效应
4.非化石能源相关效应
从图6可以看出在当期至滞后三阶范围内,非化石能源补贴与非化石能源结构的相关度总体由正转负,分布区间为[-0.566 3,0.826 6],表明非化石能源补贴与非化石能源结构存在较高的正向相关性,由于非化石能源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对象,且其结构在目前仍然占比较小,因此非化石能源应该成为我国能源政策作用的重点。从大小比较来看,非化石能源补贴在当期与非化石能源结构相关度达到最大,表明非化石能源补贴对其当期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图6 非化石能源补贴(NONFOSSILSUB)与非化石能源结构(NONFOSSIL)相关效应
三、结论与建议
(1)煤在能源结构和二氧化碳排放中占据绝对主体地位,且在补贴结构中的排名第二,从中国富煤资源禀赋的构成以及成本的角度来看,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实证结果表明煤补贴很有可能在当期补贴过后,对煤结构产生滞后影响。因此,由于节能减排约束的不断增强,以及阶梯电价改革的提出,相应补贴支持的程度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能源补贴改革逐步下降,以适度提高煤炭价格,完善煤炭价格体系,理顺能源比价关系,发挥价格在节能减排中的核心调控作用。
(2)石油在补贴结构中占据绝对主体地位,且在能源结构中的排名第二,从中国少油的现实情况和中国石油产业特别是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来看,如果国际油价继续高企,中国石油补贴比例还有可能继续提升。实证结果表明石油补贴很有可能在当期补贴过后,对石油结构产生滞后影响。因此,为了实现化石能源结构调整目标,应当尽可能降低石油补贴增量,在此基础上,减少国内油价与国际原油价格变动的滞后性,继续减短调价周期、提升调价计算规划透明度。
(3)天然气虽然在能源结构中占比最少,且在补贴结构中占比也最少,随着中国天然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存储、运输系统的不断发展,中国天然气市场得到较大发展。但近几年,天然气需求爆发式增长,供需矛盾尖锐,中国天然气补贴比例有可能存在突然提升的情况。实证结果表明天然气补贴很有可能在当期补贴过后,对天然气结构产生滞后影响。因此,中国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天然气资源以部分替代煤,使得国内天然气价格与国际天然气价格进一步同步,在总量上逐步减少天然气补贴;制订并实施合理的阶梯气价制度,提升天然气补贴的针对性,以满足贫困人群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才能促进天然气产业不断进步。
(4)非化石能源是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调控的重要对象,但在补贴结构中占比仍然非常小。实证结果表明非化石能源补贴在当期与非化石能源结构相关度达到最大,表明非化石能源补贴对其当期结构具有重要影响。由于,非化石能源成本基本上都高于常规能源,非化石能源电力产品无法和传统化石能源竞争,且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远小于化石能源,因此,要实现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控目标,能源补贴结构应该相应匹配,应当大力加强非化石能源技术和开发补贴的支持力度;另外,由于国家能源补贴大量采用政府审批制度,补贴提供存在时滞性且缺乏长期机制,应当促进非化石能源产业采用较为长效的稳定电价优惠补贴制度,以大力加快非化石能源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1]尹希果,霍婷.国外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9):18-23.
[2]林伯强,蒋竺均.中国能源补贴改革和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Tezuka T,Okushima K,Sawa T.Carbon tax for subsidizing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and its effect o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J].Applied Energy,2002,72(3/4):677-688.
[4]Kverndokk S,Rosendahl K E.Climate policies and learning by doing:Impacts and timing of technology subsidies[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07,29(1):58-82.
[5]Hutchinson E,Kennedy P W,Martinez C.Subsid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leaner Energy:When Do They Cause EmissionstoRise?[J].TheBE JournalofEconomic Analysis&Policy,2010,10(1):1-9.
[6]Lin B,Jiang Z.Estimates of energy subsidies in China and impact of energy subsidy reform[J].Energy Economics,2011,33(2):273-283.
[7]Gong L,Tian J.Modeling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Subsidies on Entry and Exit Infrastructure Projects[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281:74-77.
[8]李虹,谢明华,杜小敏.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措施有效性研究——基于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1(3):102-109.
[9]张国兴,郭菊娥,席酉民,等.政府对秸秆替代煤发电的补贴策略研究[J]. 管理评论,2008(5):33-36.
[10]庄幸.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国家行动和政策[J].环境经济,2006(4):35-36.
[11]林伯强,蒋竺均,林静.有目标的电价补贴有助于能源公平和效率[J]. 金融研究,2009(11):1-18.
[12]李虹.中国化石能源补贴与碳减排——衡量能源补贴规模的理论方法综述与实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1(3):92-96.
[13]姚昕,蒋竺均,刘江华.改革化石能源补贴可以支持清洁能源发展[J]. 金融研究,2011(3):184-197.
[14]龚利,田瑾.碳减排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综述[J].华东经济管理,2013(6):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