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田杂草治理现状及防控对策建议
2014-11-21周小刚赵浩宇朱建义刘胜男
□周小刚 赵浩宇 朱建义 刘胜男
(通联:农业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66)
杂草是指生长在有害于人类生存和活动场地的植物,一般是非栽培的野生植物或对人类无用的植物。农田杂草作为植物保护领域一大类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从人类耕种那天起,就一直是困扰农业生产发展,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全世界每年因草害造成农作物减产14%左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我国列入名录的农田杂草有704种,分属87科366属,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的重要农田杂草有60多种。2012年全国杂草发生面积约为9400万公顷,占粮食播种面积的84.5%;化学防治面积在1亿公顷以上。在我国现有防治水平下,按因杂草危害农作物平均减产8%估算,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00多亿元人民币。
一、四川杂草发生危害及治理现状
1.四川杂草种类繁多,杂草群落复杂,危害十分严重,而对杂草及其危害认识不到位 四川省气候、地形等环境因素复杂,使我省具有多个农业生态区,作物种类多,种植制度和栽培方式多样,复种指数高。由此形成的杂草种类多,杂草群落复杂,生长量大且终年发生,给我省的农作物生产带来极大损失。目前四川省共发现有农田杂草种类654种,分属82科,恶性杂草及主要杂草种类在30种以上,危害较重的杂草达50种以上。据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统计,2011年四川农田受杂草危害面积为6912.73万亩,防治面积8056.12万亩,挽回损失109万吨。与农业病、虫、鼠害所造成的为害相比,农田杂草对作物的为害是与作物竞争养分、水分的长期行为,故有人认为杂草一般不会突然暴发成灾,且农民都会自觉除草。这其实是不正确的认识,一种恶性杂草或抗性杂草确实不是一开始就是大面积暴发的,但若不加以治理,最终会暴发成灾难以治理;确实可以通过人工除草治理杂草,但劳动效率太低。何况现在农村人口大量进城务工,农村留守人员少,导致大量田块撂荒长草,更是加重了杂草的发生危害。
2.外来入侵杂草危害严重,使本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随着国内外贸易、旅游和交通的迅速发展,为外来物种长距离的迁移与入侵、传播、扩散到新的生境中创造了条件,加上我省气候和地理条件多样化,也为外来入侵杂草的生存提供了优良的天然条件。据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调查,目前共发现外来入侵杂草65种,其中有5种(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凤眼莲)在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首批入侵我国危害最大的9种外来入侵杂草的外来物种名单中。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水花生)、凤眼莲(水葫芦)等在四川的扩散蔓延之势严重,水花生已经成为我省分布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杂草。此外,近年来新入侵的杂草不断被发现,如三裂叶豚草、假臭草、小子虉草等。三裂叶豚草原产北美,是世界上公认的有害植物,其生长快,竞争能力强,并能释放多种化感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其花粉中含有的水溶性蛋白能与人体产生过敏反应,对农业生产及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该草在四川省自贡富顺等地已定殖数年以上,发生面积达数万亩。假臭草(Eupatoriumcatarium)原产南美,目前已侵入攀枝花盐边、仁和等地区,该草繁殖能力极强,易形成优势种群,对当地生境造成严重危害。小子虉草(PhalarisminorRetz)原产欧洲,已在省内某小麦育种基地发现,为禾本科虉草属植物,比现有的禾本科杂草如看麦娘、棒头草等具有更强的生长势和分蘖能力,更难以防除。由此可见,外来生物的入侵已对四川省农林渔牧业安全生产、生物多样性、人畜健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与威胁,应引起高度重视。
3.以化除为主体的杂草治理工作进展明显,但基层农技人员对杂草识别能力欠缺,农民施药技术滞后,除草剂药害频繁发生 我省农田化学除草剂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为保证杂草化学防除的高效进行,首先需要准确识别农田杂草。而农民普遍缺乏杂草识别知识,无法针对田间实际草相合理选择除草剂,出现“不敢用、错用、滥用”等问题,往往造成生产的损失。另一方面,农民用药水平低,作业不标准,漏喷或重喷、施药不匀现象严重,加之除草剂喷施器械结构简单、材质差、压力低,“跑、冒、滴、漏”问题普遍而严重,造成除草剂严重浪费(除草剂利用率不足40%),既影响药效,又严重污染环境。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除草剂药害时有发生,不仅对作物造成伤害或产量损失,严重影响农民增收,还严重制约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甚至造成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安定。
4.抗性杂草的产生及杂草群落演替加快 由于耕作制度的变化、连续使用化学除草剂,以及化学除草水平较低,敏感性杂草的消失和耐药性杂草幸存并不断繁殖,农田杂草种群变化和群落演替加速,一些次要杂草逐渐成为主要杂草,多年生杂草和农业田难治的恶性杂草发生危害加重。稗草对二氯喹灵酸,猪殃殃、野芥菜对苯磺隆,水苋菜对苄嘧磺隆均在田间表现出明显抗性。小麦田的早熟禾、猪殃殃、大巢菜、泥胡菜、罔草等用原使用的除草剂已较难控制;油菜田的早熟禾、稻槎菜、扬子毛茛、泥胡菜、野芥菜等用现使用的除草剂也已较难控制。
5.科技支撑力量薄弱,科技推广体系不够健全,不适应杂草学科的快速发展 目前,四川省内几乎没有杂草方面的研究课题,故无论是同发达地区及部分西部地区(如云南、青海)的杂草科学研究相比,还是同省内植保领域从事病、虫的研究相比,我省从事杂草科学研究的力量非常薄弱,而四川农田杂草治理工作中仍有大量急需解决的严重问题,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奋起直追,更好地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搞好杂草防控的对策建议
1.更加重视杂草科学治理工作,为我省粮食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粮食生产及杂草治理的任务会更加繁重。为适应可持续农业发展对杂草科学治理的要求,建议加大对杂草科学研究、治理工作的重视及投入,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内设置专门的杂草治理岗位,加快我省杂草科学研究的步伐,以切实发挥杂草科学治理在确保粮食丰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2.逐步健全农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开展除草剂应用技术研究,为除草剂安全使用提供技术保障 对杂草的治理同样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环境友好”的植保方针,对杂草进行综合治理。化学除草剂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化学除草剂销售量占农药市场的50%以上,而美国由于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大量种植(2013年,全世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占整个转基因作物的59.3%),化学除草剂用量更是占农药用量的70%以上。化学除草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当今使用最广泛、最依赖的主要除草技术。故应构建以化学防除为主体,配合其他管理措施如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和生态防治的农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同时注意杂草的可利用研究。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中凸显的除草剂药害问题,要系统研究相关除草剂在不同气候、土壤条件下的代谢速率、安全使用剂量,并提出适宜后茬作物的除草剂种类。
3.建立杂草监测点,开展杂草种群演替规律研究和抗药性监测工作 加强区域性杂草种群动态变化系统监测,掌握农田杂草种群演替的规律;针对生产实际开展杂草抗药性监测,为科学安全使用除草剂提供依据;开展杂草种群监测技术研究,不断提高杂草监测技术水平。针对恶性入侵杂草,应加强植物检疫,加强风险评估及预防、治理研究。
4.加强杂草识别、除草剂使用技术和除草剂药害预防治理技术培训 大力组织和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普及农技人员及农民的杂草知识及化学除草知识,加强除草剂使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如推荐使用安全高效的除草剂新品种;示范推广配套化学除草技术;大力推广先进施药机械和喷洒技术),避免除草剂药害的发生,加强药害治理,力求提高施药质量,养成科学的施药习惯,合理混用、轮换用除草剂,改进施药器械,把农田化学除草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