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银杏叶维生素B12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2014-11-21胡金兰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一科西安710082
胡金兰 张 洁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一科(西安710082)
现将自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间应用银杏叶注射液及维生素B12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高脂的分析报告汇报如下。
临床资料入选8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将伴随肝功异常患者分为穴位注射治疗组,共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1±3.5)岁,病程2~20年。其余患者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穴位注射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的混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混合治疗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0±6.4)岁,病程3~23年。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53±2.9)岁,病程2~21年。穴位注射治疗组中,TC增高者18例,TG增高者9例,HDL-C降低者12例,其中伴有冠心病者16例,伴高血压者12例,伴脂肪肝者6例,伴糖尿病者5例。混合治疗组中:TC增高者22例,TG增高者29例,HDL-C降低者16例,冠心病者20例,伴高血压者17例,伴脂肪肝者6例,伴糖尿病者15例。对照组中:TC增高者34例,TG增高者29例,HDL-C降低者28例,冠心病者27例,伴高血压者21例,伴脂肪肝者7例,伴糖尿病者1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血脂等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均符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年)》诊断标准,即胆固醇(TC)≥5.18mmol/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3.37mmol/L;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1.04mmol/L;甘油三酯(TG)1.7mmol/L。
治疗方法穴位注射治疗组:取穴足三里、丰隆、脾俞、膈俞穴,用2mL注射器抽取银杏叶注射液1mL及维生素B12注射液1mL混合,予上述腧穴常规消毒后刺入,感酸沉胀后,缓慢推入药液,每穴0.5mL,每次取单侧穴位,双侧交替使用,1次/d,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个混合治疗组治疗方法穴位注射配合口服辛伐他汀胶囊10mg/晚,穴位注射2个疗程结束同时口服辛伐他汀胶囊满1月后评定疗效。
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胶囊20mg/晚,连服1月后,测定血脂结果。
疗效标准按《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2002版》的疗效标准。临床控制: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TC<5.18mmol/L,HDL-C<1.55mmol/L;TG<1.7mmol/L)。显效: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者(TC下降≥20%,TG 下降≥40%,HDL-C上升≥0.26mmol/L,HDL-C下降≥20%)。有效: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者(TC下降≥10%但<20%,TG下降≥20%但<40%,HDL-C 上升≥0.104mmol/L 但<0.26mmol/L,HDL-C下降≥10%但<20%)。无效:血脂检测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治疗结果3组在治疗前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空腹血糖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在对照组中,治疗后谷氨酰氨转移酶(GGT)、肌酸激酶(CK)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3组横向对比发现混合治疗组有效率最高位96%。3组治疗前后血脂测定值比较见表1。疗效结果见表2。
表1 3组治疗前后血脂测定值比较
表2 3组疗效结果
肝酶、肌酶及血糖测定值比较 见表3。
表3 3组肝酶、肌酶及血糖测定值比较
讨论高脂血症这一现代医学病名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并没有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发病机制,多数学者[1,2]认为,该病是一种本虚标实病证,本虚为肾、肝、脾三脏功能失常,标实为痰浊、瘀血。故该病发生与痰浊血瘀相关,过食肥甘、饮酒过度导致脾胃运化不及或脾胃素亏,功能失调,健运失职,致痰浊内停,痰浊滞于经络又可导致血运不畅、脉络瘀滞。因此,治疗高脂血症不仅要从痰瘀论治,还需兼顾健脾理气,调节脾胃功能[3]。脾俞为脾经之背俞穴,足三里为胃经之下合穴,二穴为调理脾胃功能之首选要穴,丰隆穴主攻治痰兼调脾胃,膈俞为八会穴之血会,诸血病皆可取之[4]。
穴位注射疗法是在穴位或特定部位注入药液(或注射用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笔者所选穴位注射的药物为银杏叶注射液及维生素B12注射液。银杏叶,主要成分为银杏黄酮,具有溶解胆固醇,扩张血管等作用。维生素B12营养调节神经,注入腧穴可延长对穴位的刺激时间,提高刺激强度。因此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将经络、腧穴、药物效应有机结合起来,使临床疗效得以大幅度提升[5,6]。
目前,临床常用的西药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胆酸鳌合树脂类、烟酸类、贝特类、亚油酸类等,在降血脂的同时,可以引起肝功能异常、恶心、腹泻、肌肉疼痛以及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根据临床观察结果,三组在治疗前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说明应用三种方法都能有效使血脂下降,穴位注射配合口服辛伐他汀组在总有效率方面较其他两组较高,说明混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此时应用穴位注射或者配合口服西药调脂药物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高脂血症,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研究发现穴位注射可以有效降低血脂,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方便经济,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使用。
[1]曾庆明,张炜宁,雷 跃.浅谈从脾虚生痰生瘀论治高脂血症[J].江西中医药,2006,(6):10-12.
[2]杨 莹.浅谈肾虚和痰瘀与高脂血症的关系[J].江西中医药,2006,(2):11-12.
[3]张伟光.玉荷汤治疗高脂血症[J].山西中医,2000,16(5):18.
[4]刘晓辉.当归维生素B12混合穴位注射治疗高脂血症56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4):360.
[6]陈佳娟,李剑勇,杨亚军,等.穴位注射的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09,12,48(12):3180-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