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不是敲门砖
2014-11-21李伟明
李伟明
文学不是敲门砖
李伟明
到县里出差,见到了当年我在报社做副刊编辑时的热心作者L君。L君以前是乡镇基层单位普通职员,资深文学爱好者,平时勤于笔耕,发表不少作品。因为相同的爱好,那些年,我们的交流也就多些。这次相遇后,当然少不了问起他近期的写作情况。
不料,L君摇摇头说,因为工作的变动,这两年已不写了。他解释,为了不影响前途,目前是“暂时封笔”,以后则看情况再决定是否重新写作。
原来,L君因为频频有作品见报,受到了当地领导的关注,工作上一帆风顺,连续升迁,先是从乡镇基层单位调进县城某机关从事文秘工作,接着被提拔为某重要行政局副局长,在县里也算引人注目了。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后,工作当然比以前忙了,但这不是L君“封笔”的主要原因。之所以“封笔”,是因为L君认为,官至副局长,在职场已不能靠拼笔杆子取胜,写多了文学类的“闲文”,对自己下一步发展不仅无利,反而有害,万一哪天由于这个因素被调整到文联之类的“清水衙门”任职就麻烦了。
我默然了。L君所言的是一个现实问题,因为是老朋友,他才没有用冠冕堂皇的话来掩饰。不管怎么说,在他心里,文学充当的还是“敲门砖”的角色,当门已被打开,这块砖头的价值就不复存在,当然是一扔了之,毫不可惜。
L君这种情况,并非个案。我很快想起了另一位曾经的报纸副刊骨干作者Z君。那一年,刚从某个实权部门一把手调到另一个单位做副职的Z君,发了疯似的写作,文章一篇比一篇好,很快我们就比较熟悉了。后来就得知,Z君早年从一个农民开始起步,写成了国家干部,写成了单位领导。此后,Z君搁笔近十年,现在重出文坛江湖,一试身手,宝刀未老。我们这些文友为他的回归而高兴。然而再后来,该县另一个文友告诉我们,Z君当年在单位做一把手时,不仅不再写文学作品,而且马上和县里的文友们疏远,也从不支持当地的文学活动。这位文友断言,有朝一日Z君在“政坛”复出,他肯定又要立马告别“文坛”,远离“文学”。没几年,Z君果然再次成为一个单位的法人代表。嘿嘿,那位文友的话,不幸言中,从此也就没接过Z君的电话了。
在某个时候,在某些地方,文学作为谋求进步的“敲门砖”,功效可能还真不错,特别是在大中专院校录取比例极低的早些年,的确有不少没文凭、没“背景”但有较好文字水平的底层人士,通过一支笔改变了命运。可是,作为业余爱好者,文学和自己的事业之间,真有那么严重的矛盾对立,成“水火不相容”之势吗?也许是我辈愚钝,对这一点总是没能看穿。我倒是觉得,有了一定的地位之后,因为写点文学作品,就担心“仕途”受影响,于是决然舍弃这个爱好,这只能说明,你对这个爱好,感情并不深厚。或者说,它根本就不能算作你的爱好,它在你眼里只是利用的工具而已。就像某些人,把谁谁谁当作好朋友挂在嘴上说,可一旦这个人失去地位了,立马和他绝交。这是朋友吗?如果这是朋友,那只能注释“朋友是拿来利用的工具”了。
我刚写了一篇文章,文学是饭后端上来的那盘水果,意思是写作者不能把文学看得太崇高太重要太唯一,以致迷失了自我,不知天高地厚。另一方面,我也认为,文学并不是什么“敲门砖”这么廉价的东西。文学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可以丰富生活,调剂心情,驱逐烦恼,甚至治疗精神创伤。真正爱好文学,就应爱到心灵深处,保持一种恒温,就像对待真正的友谊一样,而不是随着身份、职位、财富之类的变化而时冷时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