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 山水余影,精神重构
2014-11-20
不同于当代水墨是以东方水墨为基探讨当代语境下的艺术创作,孙策的创作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以其多年学院传统油画训练为根基,再现根植于当代国人中传统视觉形象中的经典,深发出自己独有的艺术创作语言,体现着孙策对于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的深入思考。
I ART:在刚刚结束的央美讲座《面临未来的艺术家》中,你提到东西方文化体系的差异对国内艺术家的影响问题,请问你所谈到的这个体系具体指的是什么?是文化体系还是市场体系或者两者皆有?
孙策:首先,我要说的是并没有一个泾渭分明的“东方”与“西方”,西方也在不断地寻找自身的它者,才有了今天的西方多元文化。但当谈到现代艺术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面临关于“西方”的问题,它是一个前提。即使当我们质疑或批判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从它的前提开始,这样的质疑或批判才可能是有效的。在这一点上我主要是指文化层面,艺术是文化的一种形式,艺术当然也离不开市场,艺术是本质。我们好像习惯把艺术交易和艺术分开,其实天价作品都是“艺术”的无法估计来承担的。芝加哥大学的巫鸿教授说过:“艺术的历史其实就是人类的历史。”
I ART:可不可以这么说东西方文化的关系是你艺术创作所要探讨的问题?
孙策:我只是一个艺术家,一个艺术实践的个体。我可能,也不愿意承担这样大的一个问题。思考外界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回到我们自身,回到个体。创造中的艺术家其实是在和材料打交道,是直觉的,感性的。
I ART:你在讲座中提到一个关键词“原直觉”,这个词并没有具体的心理学或者是哲学上的解释,请从你的角度来解释你提出的这个词的概念和含义。
孙策:在禅宗中有一个基本的立论,即相信人有清静本性,即人本有佛性,所以说人人都能成佛,有成佛的可能性。不用从外界去寻找权威或偶像。“感觉、直觉”是人的自然属性,所以人有好恶,判断,取舍。但没有一个更高的指引人就无法逃脱自我的局限,就会痛苦。这个“痛苦”即是叔本华所说的“人生悲剧”,在欲望得不到满足和满足后的空虚之间的反复循环。有了“超我”(借用弗洛伊德的概念)指引,人可以保持敬畏,得以安宁。这样一种以自我直觉和对直觉的指引,我称之为“原直觉”。
I ART:可不可以这么说,你所提出的“原直觉”是一种认识的集合?并且“原直觉”又是怎样直接作用于你的艺术创作的呢?
孙策:它应该是一种关于感受方式,认知方式的问题。“原直觉”不是一种绘画的方法论,在现代主义的背景下不再可能有一种所谓新的方法出现。如果我们能提供一种相对独特的认识绘画的方式就已经是巨大的突破了。我们今天似乎会在‘创新的狂热中工作,如果你不能跳出现代艺术的逻辑去观看它,任何创新不过是如来佛手心上的齐天大圣。
I ART:在你的个人网站上《移动山水》的每一段都有一个小故事,你自己说你已经走出了叙事性绘画的关系,这描述性的文字的作用是什么呢?
孙策:其实没有所谓的每个作品的故事,是第一件作品的产生,是我的一个梦引发的。我也不是反对叙事性,只是觉得绘画当然可以不以“叙事”作为唯一的创作动机。有一段时间我很痛苦,之前的创作让我无法再继续下去,找不到做下去的合法性。我开始反思作为一个艺术家(不仅仅在职业的角度上)我还能做什么。这个过程挺痛苦的,后来找到了《移动山水》这些东西。
I ART:那为什么将作品命名为《移动山水》呢?“移动”是指什么?有什么特殊含义?
孙策:“移动”是关于速度的概念,比如不论任何一个宋代人是不可能在火车上看山看水的,他没有这个经验。这是现代性的经验。我想找一种新的经验,就是通过创造性的回到过去的方式去面临未来。关于“山水”当然与自然有关,这个自然应该比自然界的含义要宽泛得多。要理解什么是《移动山水》还应该面临作品去体验。
I ART:为什么多选择宋代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呢?
孙策:没有具体的范围,也没有刻意的选择。我小时候受过长期的传统绘画训练,对这些东西比较熟悉。对宋画(特别是北宋)是有偏爱,米芾,徽宗,林椿,李嵩等等。更多的是我在这些东西中能找到一种不同的体验绘画体验自然的方式。是我曾经遗忘的东西。当然我还不是要复古,而是以这个作为创造的前提。我的作品也是在过去与未来间保持一种张力,还是现代艺术而不是传统艺术。
I ART:这也是你理解东西方文化的方式吗?我想到你最开始说到的关于东西方差异的问题,我理解的是文脉之间的不同理解。看你的作品能感觉到一种精神上的趋同。
孙策:当然,不止是东西方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独立的,相对的。《金枝》的出版就震动了整个西方文化界,人们突然发现不止基督教具有特殊性,这已经是20世纪的事情了。西方文化也开始走向多元。其实我是比较小心对所谓“整体性”的理解。对作品的感受是观看者的问题。我比较关心绘画本身的问题,比如我不再关心叙事的问题,还有比如空间,色彩,张力,冲击力。我都不再关心或是有我自己的理解。
I ART:可以请你说说下一步的创作计划是什么么?
孙策:我现在有八个系列的作品,是按照易经八卦来命名的,在我的个人网站可以看到。因为我相信艺术家提供不了绘画但能提供对绘画的理解,这样也避免了“风格的牢笼”。关于“下一步”,我想有时候是作品在创造自己甚至创造艺术家,不用太刻意。但思考上要深入,不能模糊,懒惰。
I ART:可以看出你对于各方面文化都是具有深刻理解的,能从个人经验的角度谈谈哲学与艺术的关系吗?
孙策:好的,最后我想说,哲学只是个人的兴趣而已,我的第一本哲学书是《叔本华论说文集》,那时还是高中生。我也不觉得有什么艺术上的指导思想什么的。艺术与哲学是什么关系,我不好说,也不想说。不存在谁影响谁的问题。也许是两条平行线,也许就是一条线。任何“中心思想”都可能是肤浅的。当然对哲学的喜爱使我学会对问题深入思考。但要小心文化的理解方式和文化本身完全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