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大学在线写作中心对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2014-11-20雷娟

校园英语·中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体裁外语学习者

雷娟

在国外,大学外语在线写作中心已经成为大学校园外语学习者学习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课堂内外语言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并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学生的欢迎。尽管国内一些大学已经逐步将计算机写作引入外语学习的课堂,但大多数的大学并没有真正建立供外语学习者学习和使用的在线外语语言写作中心。本文通过对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外语写作中心(http://writing.colostate.edu/learn.cfm)的介绍和分析,浅谈国外大学外语在线写作中心对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倡导活跃的在线外语写作氛围和模式,合理利用在线写作中心提供的各种不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外语写作。

一、探索新写作

国外在线外语写作中心将语言学习者接受语言教学的教室延伸到了因特网上,同时也将写作的过程延伸至网络。写作的方方面面也因此而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在这里,写作的过程不是狭义地包括写作前的构思、起草、修改和编辑(Tribble,1996),相反,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提高写作者的意识和发展他们的写作能力上,而不仅仅是完成一项任务。如今在中国,写作课堂的现状是学生们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和讲解的方法,而自己探索新知识却不情不愿。老师则想尽一切办法找出尽可能多的信息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学生太过消极而老师太过积极。写作教学是为实现长期目标即为提高学生外语写作能力而设计,能使学生能够长远地获益。尽管这一点在中国应试的大背景下显得有一点抵触,但这种写作训练的理念应该被提出来,而不应该是在学生上了大学以后在大学环境中才开始接触。大学在线写作中心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建立写作兴趣和发展写作的技能,而不是局限于依靠大学教师。老师的一个作用就是提高学生觉悟,指导学生探索不同资源,鼓励学生多问问题,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写作的觉悟,而不是只集中精力于语言方面,为完成一份更好的写作任务而忽略了认知过程。

二、写作是一种过程

网络在线语言写作中心提供了种类繁多的材料,它们都经过了专家、教师精心的准备,让学生能够垂手可得。同时,在线外语写作中心还提供了写作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将问题归类以便学生能针对性地解决自己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外语在线写作中心将所有设计的外语写作活动分成两个子类,展示了对于写作过程和写作文体充分的关注。

在写作过程部分,设计的活动遵循过程研究法理论,即写作活动使学习者完成了从构思产生和数据收集到完成文本发表的转变(Tribble,1996)。Tribble(1996)描述了一种典型的写作模式,该模式确定了在一篇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需要经历的四个阶段,即写作的构思、起草、修改和编辑。该过程不是线性的而是递归的(Badger & White, 2000),需要不断的反复和补充。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外语写作中心这部分所涉及的写作前四个阶段与反馈和过程研究法中写作前构思阶段相似。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写作前的活动,如问题分析,集体研讨,自由构思,搜集素材,文本写作和修辞分析等。外语写作中心通过因特网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形。写作指导部分则阐明的理论和法则,设计的练习,应考虑作者的社会性,从社会群体中的一员的角度,在脑海中显现出写作的社会模型,让写作的内容不与社会背景脱节。因此,网站上关于写作过程的信息不是只集中在过程上,还包含了社会层次因素完善的过程研究法。

网站上计划、起草、组织、修改和编辑部分以及这些部分所描述的活动都与过程研究法中后继阶段相类似(Coffin,Curry,2003)。在修改和编辑部分,通过教程指导,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多数目的读者的反映这一主要要素上,以帮助学生修改他们的草稿。同时,学生在初步完成写作框架后应该进行各种修改活动,如修改作品的题目、组织结构、风格等。这些修改活动与过程研究法中的同伴、导师评论相类似(Yang, Badger和 Yu, 2006)。不同的是,这种修改不是面对面的交流,而是让交流通过一种电子途径予以实现。

写作中心的所有在线活动均可轻松访问,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可以分多次完成,每一个版本都可以保存到他们当前的工作目录中。写作活动的结果还可以被打印、电子邮寄、更新和删除。因此学生可以不按照线性的写作过程进行写作,学生可以不断的反复修改,如在开始部分,学员们分析课题,识别问题;在修改和编辑部分,他们可以重新回到论点、组织结构、风格等方面进行创作,因此更多地体现了递归的写作过程 (Flower & Hayes, 1981)。

三、写作体裁

写作过程部分的活动具有一般性,可以通用。但是在写作体裁部分,Hyland(2003)指出,写作体裁是一个面向社会目标的过程,活动必须调整为为写作体裁的不同社会目的服务。

不同的写作体裁可能会有相同的写作活动,如都会进行课题分析,问题确定,话题探索、创意收集等写作活动,这些都是论文写作和论证性写作所建议的。但是对于论证性议论文写作来说,特别提供了具体的活动,如提出主要观点,分论点,论据,论证。而在科普写作中,则为修改体制和修改论点提供了特殊的方法并设计了科学的写作活动。而在商务体裁文章写作中,活动则被设计为各种商务信函和备忘录,比如,写作录取通知书、申请信、投诉信、咨询信、销售信函等,同时还为商业租赁等特殊体裁设计了特殊活动,并针对具体会出现的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

通过对写作活动部分的认真分析之后,我们还可能发现过程和体裁教学法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互相交织和补充,表明了写作体裁教学法的合成过程(Badger and White, 2000)。按照写作体裁进行写作教学允许学生在使用递归过程时,学习一种特殊体裁目的和形式之间的关系。使用这种发法,可以发展学生对不同文本类型和写作过程的认识(Guo Yan, 2005)。对于特定体裁的文章写作,在线写作中心定制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过程,如论文写作,就是这种写作模式的一个典型例子。

四、在线外语写作中心对于中国高校外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资源的总体有用性

一般来说,在线外语写作中心作为一种自主学习资源,在较大程度上对我们中国学生是有益的。首先,它提供了关于写作的大量信息,包括语言本身的和社会生活的信息。其中很多都是课堂教学覆盖不到的。通过在线外语写作中心,学生们可以探索课堂外的更多的对于写作有帮助的信息。因此,课堂的边界被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打开了,写作的灵感激发了,写作的兴趣调动了,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其次,它提供了一种更加轻松和自由的环境,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课堂参与度。在在线外语写作中心,所有的学生都能自由和更自信地参与到网络中心设计的各种活动中来,他们拥有自己的账户并感到安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语言的创作。再次,它提高了写作效果。如Spitzer(1990)所说,网络交流能通过培养一种在线话语群体,来鼓励一种更强烈的观众感,作者和读者在这里能真诚地彼此交流,因此这种写作模式能够超越写作任务本身,从而让学生发现写作背后的目的。当学生们彼此公布信息时,他们知道除了老师他们还有更多的观众,他们的写作将会是衷心和自愿的。最后,在线写作中心将课堂的互动模式改变为交互式和社交化的课堂,学生们能够更多地被鼓励自己探索知识。同时,在线外语写作中心还提供了写作工具,协助学生写作,由此他们可以得到更多更迅捷的帮助。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它,并得到帮助。然而,在线资源能否被最大化利用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决心、自律和知识储备。但至少,学生的自主探索有了更多的途径。

五、在线外语写作中心资源用于教学

在线外语写作中心资源对于教师来讲也是珍贵和有用的。为了更好地利用在线资源,老师有必要指导学生们的语言写作探索。例如,我们可以提供几个在线外语写作中心的网站给学生,让他们从中寻找信息。如果我选择整个班级定期访问某一个写作中心网站,那我们可以建立我们自己的账户,以便更容易地进行学生与学生及教师和学生的讨论。同时,老师也可以在写作中心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帮助。以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外语在线写作中心为例,学生们通过创建自己的账户,教师就写作中心不同部分的设计和使用给学生予以详细阐述,向他们展示在写作中心如何进行写作、如何发布信息、如何进行彼此交流等,从而使学生对写作中心的运用模式更加熟悉,并且对其发布的信息和设计的活动有更好的理解。另外,使学生具备基础写作理论也非常重要。写作中心为学生提供各种写作理论知识,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活动的设计。

对于外语写作教学,老师可以参考在线写作中心的其它部分,例如教学部分为教师提供了各种的教学理论、教学指导和教学活动。教师通过频繁地寻找信息也有利于协助教学。但教学理论我们不能盲目地使用它,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使用。比如,在教学指导部分讲了要怎样组织不同类型的活动,怎样安排一节课并引导讨论,怎样进行审稿等,里面包含了不错的观点,但这一般不用于我们的传统写作教学,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恰当选择教学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考虑在中国大学校园,电脑、网络等软硬件是否可用的现实情况,以及其他一些阻碍练习的问题。例如,写作教学指导中建议使用面对面的方法进行审稿,但是因为我国大学中一个班级学生太多,这种方法并不适用。我们需要选择其他方法,例如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简而言之,只要我们有意识、谨慎地利用,在线外语写作中心将会积极促进外语写作教学。

猜你喜欢

体裁外语学习者
中考英语不同作文体裁的写作指导(二)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