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的人性化设计
2014-11-20杨莉萍
杨莉萍
医院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融合了医学、建筑学、社会学、心理学、护理学及环境保护等诸多学科,其根本出发点就是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早日康复为目标。因此,现代医院建筑应为满足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要提供条件,将园林化、艺术化、人情味融入到现代化医院的建设中,实现人性与自然的融合,表达天人合一的人文主义思想,这是医院建筑有别于其他建筑的本质特征,也是一个建筑师思维和创作的根本所在。笔者设计完成的宜春市人民医院新病房楼就高度重视了医院建筑的这种人文主义精神,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
一、集中式规划
笔者在设计该病房楼时,通过认真分析建筑自身特点和周边环境,为了做出融于环境、完善整体、具有较高内涵的病房楼,将门诊、医技、住院及餐饮等分区集中布置,为病人的就诊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医护人员、患者及访客的各种路线和流程最简捷与明确,节省了就医时间,减少了体能消耗,避免了病人及访客迷失方向,实现了集多种功能于高层楼宇中的实例。
二、高技术与高情感的结合
随着当今建筑的高新尖技术的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智能化建筑技术,低能耗建筑材料与一些资源的可回收利用技术的成功运用,在广泛运用高技术的背后隐藏着情感的空虚和冷漠,这与病人住院寻求的“安全感、信任感、亲切感”
的心理取向是相违背的,因此寻求在建筑空间和室内外细部作富有人情味的柔化处理无疑能平衡高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使病房楼更加符合病人的情感需求。
1.高雅的入口门厅
笔者设计的该新病房楼的入口门厅是开敞的,有较强的方向感和内聚性,使门厅的集散和疏导人流的作用得以较好地体现。大堂内明确、美观、简洁的卡通式的信息诱导图标、导向指示系统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标志显示屏与室内绿化、雕塑、小品及背景音乐等共同营造了一个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的宽敞、舒适、幽雅、温馨、高尚的医院文化氛围。大楼东头是清洁供应入口,位于上风向;西头是污物及太平间出口,位于下风向;真正做到了洁污分流;南、北面为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主出入口,大堂内良好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效果,有利于消除病人的恐惧和紧张,充分体现了人情味的设计思想。
2.关怀备至的家庭化病室
在病房设计中,针对病人及家属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创造出最合乎人性的,能感受到医院关怀和温暖,且对病人、家属与医护人员最为便利的硬件和最完善、最亲切的软体服务品质。本设计将开放的空间引入,使其成为病房空间的延续,促进室内外空气的流通,提高了采光效率,加强了自然通风,改善了病人的心境,增强了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
病人在这宽敞明亮、清洁安静的室内环境中,不仅能感到舒适、安心,而且能确保患者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病房内设置了人情化的家具、地板、窗帘、艺术品,独用的阳台和卫生间等,创造出一种温馨、亲切、类似居家的环境。笔者在该病房楼中的每个病区均设置了现代化的通讯系统和闭路电视示教系统,由微电脑和双向通话对讲机、背景音乐、床位显示器、复位键盘等组成,护士对本病区的每个病床均可进行监护,保证了病员与护士之间的联系及时、畅通,为抢救、治疗和护理病人赢得了时间,提高了护理效率。整个设计既强调了通风、采光、日照及私密性等因素,更考虑了医疗工艺流程和人员流动的合理性,避免交叉感染,减少护理劳动强度,使整个住院环境充满了家庭气氛。
3.注重室内外空间的沟通
依据病人的心理特点,该病房楼把平面设计成以护士站为中心,南、北面各以一个弧形平面错位组合,使病房与护士站呈放射状布置,这种设计既克服了双内走廊通风、采光差的缺点,又解决了单内走廊护理路线长的不足,较好地满足了护理单元的使用要求,并注意将封闭性空间(室内空间)与开放性空间(室外空间)相结合,使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形成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外部空间的引入成为室内空间的延续和补充,既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又使室内外空间有良好的沟通,改善了患者住院治病的环境质量,使病人置身于自然环境中,获得情感上和理性上的和谐与平衡。患者透过窗户来欣赏室外的景色,感觉赏心悦目,室外空间给病人带来归属感、亲切感。护士在任何位置均能看到病人的状况,与患者取得情感上的对话与交流,病人容易获得心理上的安慰,有利于身心康复。笔者在设计时将走廊缩短增宽,变廊为厅,称之为“医疗街”,既可作为主要的水平联系通道,又可用作医患之间交往的空间,还可让病人和家属在此交流信息、沟通感情、融洽关系,以消除病人长期住院所产生的孤寂感,还可作为医生查房时与学生示教的临时集散场所,有利于人流聚散,消除众多医护、实习人员在走廊上的拥塞现象。
三、“绿色建筑”的设计
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设计理念指引下,最大限度地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创造出与自然共生的绿色建筑。绿化不仅能起防尘、消声、过滤细菌、净化空气,改善微气候的作用,而且对病人的心理平衡,身心康复等均能起到良药所无法替代的功效。把绿化作为一个功能落实到病房楼的设计中,充分发挥绿化在病房楼中所特有的环境效益和理疗作用,最大限度地为病人所享受。在该新病房楼的绿化设计中,分入口广场绿化区、中心花园、草地、沿病房楼周边布置绿化带,屋顶花园系统和内部庭院垂直绿化及病房阳台绿化等。充分利用地下室作停车场,腾出大片空地作绿化用地,采用绿化、小品、山石、水景、色彩和光影等设计手法,创造出文明、优雅的共享空间和轻松氛围,使病人置身于其中得到无声的安慰,从而消除恐惧和紧张,缓解沉闷与不安,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安定、平静的心理,增强了病人对医院的信任感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为患者治病作好心理准备。中心绿化广场和屋顶花园及病房阳台的绿化,构成了既分散又集中、大小结合、上下呼应、错落有致、生气盎然的立体绿化图景,从而大大改善了医院的生态环境,使病人有如置身于园林美景之中,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把绿色赋予病房,让建筑有了生命,与患者一起呼吸,使病房楼成为名符其实的绿色建筑。“绿化功能”的引入彻底改变了传统建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共生。
四、与整体医学模式的契合
医院是维系人类健康、延续人类生命的物质场所。传统医院建筑忽视了对生态、资源的影响,常常将冰冷的、毫无人情味的钢筋混凝土块扔给了病人,忽视了病人的心理感受。这种由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化的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医学模式的转变急待加强。该病房楼的设计就着重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入手,处处体现对病人的关怀和体贴,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和高度的亲和力。笔者在设计时重点处理了人与物、内与外、洁与污等各种关系,精心布置,合理分流,缩短路线,减少相关功能科室之间、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节约能源,避免时间与空间的浪费,为实现高效、便捷奠定了基础。
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与疾病关系密切,各类疾病患者常常出现较多的心理障碍。随着社会文化的高速发展,疾病谱的改变,心理治疗和心理疏导对病人及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而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手段,日渐为人们所关注。一座“以病人为中心”的富有人情味的医院建筑,除了要满足病人、家属和工作人员的生活需求外,还必须满足人的社会、心理需求,这就是现代医学模式所要求的整体医学环境。为顺应社会、心理、生物新医学模式,本病房楼尽力营造出了为市容增色的院内风景的同时,也为病人的治疗、心理调适和身体康复创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
医院建筑设计要强调高情感性,要以医疗现代化、建筑智能化、病房家庭化、环境园林化为目标,要为病人创造一个简明、高效的交通体系,以天然、无公害的绿色医疗环境为理想,探索一种以人为本的归属感,基于人们回归自然,展望、创造出人与自然共生的富于人情味的绿色医院。
为了总结经验,促进交流,不断更新医院建筑设计的理念,使用高科技医院建筑技术、建筑装备、建筑材料及建设管理,以推动我国的医院建设事业进一步可持续地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我国的医院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让我们的医院以更新的面貌、更高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为国家和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