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姓
2014-11-20林长河
文 图 林长河
关于解姓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源于春秋时期,守卫王城(今河南洛阳)的城垣名称。图为隋唐洛阳城的城垣遗址。
解,在用作姓氏时读“xiè”。解姓是一个让人感觉陌生的姓氏,但熟悉《永乐大典》的人,对明朝第一才子解缙一定有所耳闻。然而,解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被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最新的中国姓氏排行榜上,解姓名列第182 位,人口约71 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3%左右。
虽然解姓不太常见,但历史却很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西周初期,源自姬姓。当时,周成王有个弟弟叫唐叔虞,春秋时期,唐叔虞的儿子姬良受封于解地(今山西解县),在解地定居的姬良后代,便以先祖受封地的名称作为姓氏,称解氏。
除了姬姓解氏一说,关于解姓的起源还有另一种说法。春秋时期,东周为防御戎夷入侵,在王城(今河南洛阳)西南方向筑有大解、中解、小解数道城垣,后来,长期居住在城垣内的居民,就以城垣的名称作为姓氏,自称大解氏、小解氏,之后又简称解氏。
解姓人最早主要活动于山西、陕西、河南一带,后来随着时局而逐渐迁往外地。到明朝时,解姓人已经扩散到了四川、山东、江苏、浙江等地。据调查,从宋朝至今的1000年中,解姓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目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辽宁、山东4 省。
历史上最著名的解姓人士,当属前文所提到的解缙。他不畏权贵,敢于直言。有一次,朝廷中的李尚书派人宴请解缙到家中作对联,实则是想在权贵面前奚落他。解缙来到李府,发现大门紧闭,李家人要他从小门进入,他站在大门口不予理睬。李尚书借故对解缙说:“小子无才嫌地狭。”解缙即答:“大鹏展翅恨天低。”李尚书顿失颜色,忙命人打开中门相迎。
解缙不仅不惧权贵,还敢于直谏皇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解缙被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开始侍从明太祖朱元璋。一天,朱元璋对解缙说:“我们在礼仪上是君臣关系,在恩情上却如同父子,有什么谏言直说无妨。”于是,解缙回去后便写了《万言书》,针砭时政,批评朱元璋朝令夕改,刑罚残酷。如此数落皇帝,在当时的朝野中无第二人,但解缙却未因此获罪,相反,朱元璋还称赞他有安邦治世的才华。
后世认为解缙一生的最大贡献是主编了《永乐大典》。永乐三年(1403年)解缙奉旨主编《永乐大典》,他召集了各方学士两千余人,精心编撰了6 个寒暑才完成。大典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