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通天路
2014-11-18LivSansoz
Liv+Sansoz
2013年夏天,与其他年份一样炎热难耐,新疆天山山区本应与往常一样在夏日中小憩,但是这一年,一支由三个美国人和一个法国女孩组成的攀登小队却来到这偏远的内陆,打搅了群峰的清修。Liv Sansoz、Mike Libecki、Ethan Pringle和Keith Ladzinski一行四人,如当年玄奘法师西行一般,不远万里来此朝圣绝美岩壁。
“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将直面什么,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将去向何方。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必须准备充分。如果与强队同行,无论前方有何等艰险,我们必将劈荆斩棘,无往而不利。”
到达本身就不轻松,这里距离北京的直线距离有3300公里,与中国内陆地区可谓大相迳庭,这里没有方便的网络,没有面条米饭烤鸭,甚至没有异域文化感……在这里,目力所及尽是绵延的雪山,以及雪山间纵横交错的冰川,无尽的荒原以及等待着探险队的大岩壁。这里的大多数山峰甚至都没有名字,没有准确的高度,更不用说GPS地图,这里能给我的一切人类社会的遗存就是一个中哈边境上的哈萨克族小聚落,以及他们展现出的传统生活方式。
中亚地区的攀登活动大都如此,我们在出行前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只是两个月前因为抱石而摔伤的脚还没有完全恢复。就像荷马史诗中半神半人的阿喀琉斯被脚踝所困,我也带着些许英雄般的悲壮上路了。好在最近一段时间的水中恢复运动还是帮了大忙,脚踝虽然没有痊愈,但是至少没有让我因为它而折戟沉沙。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而又无奈,真正困扰旅人的不是面前的千山万水,也不是恢复中的脚后跟,更不是泰戈尔诗中鞋里的一粒沙,而是要在这里取得攀登许可。
故事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开始了。夏天的一个早晨,跋涉数天来到中哈边境的Koshkal Tau,横亘在眼前的冰川正像是欧洲人眼中沉睡的巨龙,而在我们看来,这更像是雪山的尾巴,是咖啡奶油冰棍在夏天流下的一条奶渍。在奶渍的左侧,真正宏伟的造物会吸引住每个人的眼球,这里就是我们想要攀登的岩壁,宏伟而高大。无尽的喜悦过后剩下的就是理智的思考,我们的攀登路线是否可行?时间是否充裕?队员状态是否尚佳?天山腹地的环境是那么的残酷而优美,就像这冰川巨龙一般,未发作时让人赞叹,发作时让人丧命。
天山地区地域辽阔,攀登资源无比丰富,这简直让我们这些外乡人心生嫉妒!在这里你举目望去,每个角落每个位置都有可以攀爬的岩壁,每一个岩壁都那么的独特而富有挑战。再加上海拔不是非常高,相比较喜马拉雅山区等其更便于攀登。当然这里也存在很多不利条件,比如想要接近岩壁实在极端困难,因为这里没有任何现代化交通系统可以帮忙。而且由于昼夜温差、年温差和降水等等方面的影响,岩石的稳定性一直是我们最为担心的问题。有一次我们的帐篷边突然多出了一块巨大的冰川漂砾,要是落石的位置再偏一点点,我们无疑将当场殒命,也有好多次,我们亲眼看着巨如卡车的圆石突然间无端陷落,地表只留下一个黑洞似的大坑。除了这些,因为这里地处中亚,攀岩活动尚不太普及,向有关部门解释以及申办手续也比较麻烦。
天山已在眼前,物资准备也还算是充足,我们扎下了大本营。亮黄色的帐篷在这里格外扎眼,仿佛是冰川巨龙的眼睛,哪怕天气最糟糕的时候,也能一眼瞥见。但是这明媚的颜色也为我们招来了麻烦,也许就是因为太容易被看到,在我们驻扎好的第二天,当地警察边防系统的人员就不期而至,带来的不光有问候,还有实实在在的坏消息。“你们必须在未来一周内离开。”争吵当然无济于事,我们在近乎绝望的痛惜中意识到,没有更多回旋余地。这样通知式的口吻说出如此无情的信息,实在是晴天霹雳。Mike在出行前就预言般地说到,我们此行一定要做好应对一切问题的准备!此时,我们把目光投向他,他却也无能为力。其实我们都清楚,多说无益。我们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在一周内尽力完成我们的目标。
一连数天,边防人员的面孔都会出现在我的梦里,不能说是噩梦,但是却也让我紧张。醒来才明白,原来真正惊醒我的是距离营地百米之遥的雪崩,这里地质情况非常复杂,加之地表植被斑驳,地质灾害每天都如影随形。雪崩、落石,一招胜过一招,如果冰川真的是一条巨龙,我想应该有屠龙勇士的出现,才符合这么戏剧化的场景。
我们的安全底线每天都受到严苛挑战,攀岩本身是安全成熟的运动,但在这里却成了命悬一线的俄罗斯轮盘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巨大的落石会出现在何时何地。有一个夜晚,我们完成了一天艰苦的攀爬,在帐篷里憩睡之时,有如夜半隔壁邻居家煤气罐爆炸一般的声响将我们四人瞬间惊醒,山倒了!一定是山倒了!
当然事实并不是这样,这只是一次超大规模的落石,但在这死一般静谧的夜晚,头灯照耀下山脚犬牙交错的落石堆也把我们吓得半死。
当然,这些不确定性其实也使大岩壁攀登更加刺激更富魅力,团队里的男士们都异常兴奋。Mike在团队中是攀爬经验最丰富的,经历过不胜数的大岩壁攀登,应对种种特殊情况都显得游刃有余。Ethan则是攀爬能力最强的,各种突破难点的能力让我们不禁感叹“幸好有他”,他超强的攀登技术也保障了这次大岩壁活动的成功。Keith是我们可爱的摄影师,再加上我Liv,一个法国小妞,这样的三个美国人一个法国人的奇妙组合就出现了。我们的配合协作可以说非常令人满意。Mike虽然经验丰富,在团队中也有着小头目般的地位,但是他却更愿意让我和Ethan拿最终的主意。这样平衡过各个因素的决议,对于一个团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在每一个时刻你都无法保证你所期望的就是正确的或是适合其他团队成员的。
这一点在这次远征活动中有了独到的体现方式。
开始攀爬没两天,尖利的岩石加上极不稳定的岩况,我的手指受了伤。那可是我吃饭的家伙!一个攀岩者没有了手指的力量,就好像一个音乐家失去了缪斯女神的指引。我慌作一团。这种慌乱不是失去理智的无所适从,而是不能再继续的手指与渴望攀爬的内心之间的鏖战。像过往很多次一样,理想屈从于现实,之后的两天,无比宝贵的两天,我只能待在帐篷里,看着头顶上蓝天映衬下我的队友们在上上下下。这种焦急的内心与无所事事的表现真的是一种强烈超现实主义的讽刺,每天最期待也最痛苦的就是等待他们回来后开故事会,听他们讲今天的攀登成果,分享他们的照片视频。
在岩壁上,时间如离弦之箭,可在帐篷里,时间却如老妪过街。不过还好只有两天,两天过后,一个大岩壁的巾帼猛将重生。我还有时间,这是最好的消息。但是,只有最后一天了。
早晨醒来,正值盛夏的天山却降下了10厘米的瑞雪。这里昼夜温差极大,夜间降雪虽然不算新鲜,但是这么大的降雪量还真不多见。好在白天日照充分,温度回升迅速,干净的山体岩壁也并不因降雪影响攀爬,相反却给我们以更强的攀登动力,谁不想爬到一个制高点好好看看这银装素裹下的天地呢。
我们这次的攀登方式是运动结组。线路当然不是现成的,如此人迹罕至的峡谷,哪会有人事先帮我们开好线路等着我们来呢?我能参与的是最后一段的攀爬,难度并不是重点,这种重生的感觉才是幸福的源泉。当高度在我一个又一个的动作中一点点的提升,当大地在一个又一个的保护站之后一点点展现。喜悦也就这样一路上扬着,陪伴着,来到了最高处的顶点。我已经完全无暇顾及手指的伤痛、尚未恢复的脚踝、疲劳以及危险。我的灵魂似乎已经脱离了我的躯壳,在天际线之上游弋开去。也许你会觉得这有些夸张,因为当然这并不是我的第一次大岩壁攀登,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每一次,我都有这样的奇妙感受。也许这就是我能一次又一次出发的动力。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远万里来中国攀登大岩壁,原因其实很简单,在此行之前,吸引我的是异域的文化,罕有人迹的旷野,极富魅力的新线路。而此行之后,让我回忆的是牧民的微笑,团队的协作,各种有惊无险的经历,还有山间无以言表的野花的味道。如果要我推荐一个绝佳的攀岩地点,我觉得天山应该在我的榜单上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此次攀爬的岩壁为花岗岩。最后一天的线路分为五段,全长200米。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能专注于开线,没有时间重复攀爬每一段,Ethan攀爬了其中每个单段,验证过线路可攀爬性并定级。我们将线路命名为“Run for the Bolder”(勇敢者的游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