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得与失
2014-11-18邵明伟
【摘 要】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古代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在当今的时代洪流中有了交集,然而怎样在影视作品中呈现文学作品又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文章以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画皮》为例,对比分析了古代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得与失,并得出结论:改编过程中对原作的忠实以及发扬是将其转化为影视作品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古代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画皮》;忠实;发扬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文化使读者不再局限于文学作品世界,而是习惯通过影视作品这种更加直观、高效的方式来了解中国文化,于是将古代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这一现象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后搬上银幕。然而,由于诸多原因,有些改编后的影视作品不仅添加了大量哗众取宠的片段情节,而且丢失了原作的文学艺术性。所以对于将古典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这一现象,要用理性的、辩证的眼光来看。
以《画皮》为例,《画皮》为《聊斋志异》第一卷40回,是一部描述写人与鬼之间的故事:太原王生路遇一女,心生邪念,带至家中,女亦欣然同意。后经一道士提醒,才发现此女是一身披美女画皮的女鬼。王生被女鬼破腹掬心而死。最后经异人杀死女鬼,王生才换心复苏。《画皮》原文字数寥寥不过两千,但之所以在中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力,首先是因为这是一个有关情色的鬼神故事,这一主题在中国一向是十分吸引眼球的;其次,故事里的王生之妻陈氏的遭遇似乎与当今社会中一些女性的遭遇相似:丈夫有了外遇。这些元素有意无意的使现代人产生了兴趣,并引发了思考:人们要善于分清美丑善恶,不要因欲心太重而遮住自己的眼睛。“王生最初就是因为见到女子的美貌,才‘引鬼入室,最终丧命。”再者,宣扬因果报应。王生最后虽然“换心”复活,但故事中安排王生的妻子受尽异人的屈辱,实际上表明王生渔猎女色,是要遭到报应的。
纵观中国电影历史,不乏有将《画皮》搬上荧幕的作品,其中电视剧聊斋(1986)72集,聊斋Ⅱ(1998)40集,聊斋志异(2005)40集,画皮(2011)34集;电影聊斋志异之画皮(1966),画皮之阴阳法王(1993),画皮(2008)以及《画皮2》(2012)。如此多的作品,有的将原著展现的淋漓尽致,有的存在不少改写甚至是偏离主题,比如1966年版《画皮》,可以堪称是对原作的忠实再现;而1993年版《画皮之阴阳法王》,却与原作有较大偏离。将文学作品忠实再现的影片无可厚非,因为只有借原作之“题”,用原作之“材”,才有可能将原作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进展的节奏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原汁原味”的呈现在观众面前;但我们也无法武断地将那些改编的影片归为“劣质”产品一类,因为毕竟有不少改编后的影视作品创造了收视新高,赢得了观众的好评,2008年及2012年上映的《画皮》和《画皮2》便是一个不错的例子。陈嘉上导演的《画皮》号称“依据原著改编”,但在学者眼中,改编的故事情节与原著也基本没有什么关系了。至于《画皮2》,除了剧中有个披着人皮的妖以外,其他似乎找不到与原作有什么关系了。无论是“忠实继承”还是“创造性改编”,其中都是由编排人员对原作的理解领悟程度、演员的演绎是否到位,以及影片对观众品味的迎合度决定的,但必须承认:对于改编后的影视作品,不能简单的称其是“好”还是“不好”,而是要用辩证的眼光来分析。所以,可以对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得与失做以下总结:
一、“得”的方面
(一)扩大影响,激发兴趣。对文学名著进行改编,并采用大众传媒的方式将其推荐给广大观众,提高了观众对名著作品,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从而激发其了解名著,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探索新途径。把改编后的文学作品搬上荧幕,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是传统文化传播的新途径;这一途径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文化传播的缺陷与不足,使传播方式更加灵活生动高效。
(三)复兴传统文化。新时代下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丰富多彩的传媒形式的冲击,很多已经被大众遗忘在了角落。将古代文学作品以新的传媒形式呈现给大众,可以避免传统文化的失落,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复兴。
二、“失”的方面
(一)变质变味。商业化运作的影视剧,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容易在改编过程中扭曲甚至丢失原作的精神内涵,从而失去了传播经典的作用,使传统文化在传播中变味。
(二)流于媚俗。影视剧在大众生活中的宣传教育作用不可小觑,如果某文学名著经过改编,原文精髓全无,但影响广泛,则群起效仿,久而久之使观众产生厌恶情绪,抛弃传统文化;
(三)抛弃阅读。大众还是偏好精彩生动的影视作品,从而静心仔细阅读名著的可能性减小,看过影视作品后,大多数人也就浅尝辄止,不愿再细读原作,对于原作的了解也就流于表面。
(四)解读单一。影视作品传达给观众的往往仅有一种看法,一个解读,一种理解,观众也最容易接受这种观点,但这其实与阅读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阅读是激发读者的想象,读者或赞同,或反对,各执己见的态度是受欢迎的,而改编的影视剧剥夺了观众思考的权利,这就会造成对文学作品的片面解读,不利于其传承。
在大众传媒途径多样化的今天,将古代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已然成为一种趋势,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一方面要保留原作的精髓,也就是要“忠实继承”,另一方面,要能够创造性地将原作转化为现代人能够接受的读本,以当代的方式继续传播古典文化,也就是要“创造性改编”,这样才能做到对传统文学的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 王彩萍.让古典名著走进现代生活[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8.
[2] 宋曦业.从文学名著到电视名著[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作者简介:邵明伟,男,硕士,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