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2014-11-18王新彩师天元郭新胜
王新彩,师天元,郭新胜
(1.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输血科 河南新乡 453000;2.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河南新乡 453002)
近年来因输血导致乙型、丙型肝炎等血液传播性疾病时有发生,这不仅给患者造成身心损害,也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由此引起的医疗纠纷处理十分困难,院内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给患者、医院及医护人员都将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1]。为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笔者对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2 713例输血患者输血前血清HBsAg、抗-HCV、抗-TP及抗-HIV检测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为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医源性感染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 713例患者全部为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妇产科、消化内科、急诊科收治的需输血患者,其中男性1 642名,女性1 071名;年龄3~79岁,平均(42.7±18.3)岁。
1.2 试剂与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输血前抽取全血4 ml,将血清分离,当天完成检测。所有操作均按仪器及试剂操作说明书进行。HBsAg、抗-HCV、抗-HIV的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在TECAN酶标仪上完成,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抗-HIV、抗-TP检测时先进行初筛试验,然后采用双夹心ELISA法进行特异性试验[1]。抗-HIV初筛试验阳性者送市疾控中心复检。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定性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4种感染性标志物在2 713例患者中阳性表达率 4种感染性标志物在2 713例患者中均有阳性表达者,且4种标志物均单独表达,未见联合表达者。全部患者中共检出4种标志物阳性表达者275例,阳性表达率10.14%;阳性表达率最高的为HBsAg,达9.66%,明显高于抗-HCV、抗-TP及抗-HIV。
2.2 不同科别住院患者4项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 妇产科患者中HBsAg阳性表达者129例,阳性率为13.65%(129/945),明显高于外科及综合内科患者(P<0.05);外科、综合内科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2%(98/1238)和6.60%(35/53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抗-TP及抗-HIV在不同科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科别住院患者4项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n,(%)]
2.3 不同性别住院患者4项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 HBsAg在男性患者、女性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0%(128/1 642)和12.51%(134/1 071),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抗-TP及抗-HIV在不同性别患者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输血治疗是临床治疗常用手段,尤其是在抢救患者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因输血导致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案例时有发生,因而,安全输血及院内感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笔者本次调查对2 713例患者输血前血清HBsAg、抗-HCV、抗-TP及抗-HIV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4项感染性标志物阳性表达者为275例,阳性表达率10.14%;这提示患者在输血前发生血液感染性疾病的并不在少数。研究结果提醒人们输血前检测感染性指标有利于患者传染病的早期诊治、医院感染及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及输血所致医疗纠纷的防范[3]。
表2 不同性别住院患者4项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n,(%)]
对输血前4种血液传播性疾病血清标志物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全部2 713例患者中,HBsAg阳性者表达率达9.66%,这也是4种血液感染标志物中阳性最高者。虽然经过接种乙肝疫苗等措施后感染者数量有所下降[4],但在我国感染者数量基数仍较大,这也导致乙型病毒性肝炎成为危害我国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乙型肝炎病毒可经血液及部分体液传播,也可发生母婴垂直传播;由于部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可无临床症状,如果输血前未做相关检测,输血后出现症状且检测HBsAg呈阳性,由此而引起医疗纠纷就再所难免。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科室、不同性别患者中HBsAg表达存在差异,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妇产科患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外科与综合内科,具体原因不明。提醒医务工作者:女性患者特别是妇产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输血,一定要做好输血前相关检查,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保护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5]。
HCV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及血制品传播,是危害我国输血安全的重要病毒[6-7],本资料中抗-HCV阳性表达3例,阳性表达率0.11%,可能低于真实感染率。近年来,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呈上抬趋势,其中部分既可通过性传播又可通过血液传播,如梅毒、艾滋病等。本资料中2 713例患者输血前血清抗-TP阳性表达9例,阳性率0.33%;抗-HIV阳性表达 1例,阳性率0.03%;检测结果提醒医务工作者对梅毒、艾滋病等疾病应提高警惕。资料显示抗-TP阳性或抗-HIV阳性的这10名患者中,流动人口8例,虽然样本过小,但检测结果提示医疗管理部门应给流动人员提供更多的宣传教育和帮助;10名阳性表达的患者中5例此次检测前并不知道自己已感染,这种隐形带毒者给社会及家人带来的危害可能更大[1],也给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检测结果也表明输血前进行抗-HIV及抗-TP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输血前对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性标志物进行检测,不仅可使患者对此类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把疾病的传播范围降到最小;同时也便于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健康状况,在进行手术、输血或侵入性治疗时进行有效防护,避免医源性感染。因输血出现感染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在划分责任时,输血前检测结果可以作为有力的参考依据,对化解医疗纠纷有一定的帮助。
[1]杨晓玲,汪智新.3522例手术和输血前患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0):971-972.
[2]杜耀亭.输血前患者及术前患者检查血清感染指标的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6):115.
[3]王雁,公洁,李冬梅.7285例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的意义[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12):1130-1131.
[4]孙云萍.血清感染性指标在手术前和输血前检测的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6):979-981.
[5]潘晓红.输血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596-2597.
[6]罗皓,杨溪霖.患者输血及手术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6):706-707.
[7]唐满玲,李见红,吴莹,等.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与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3):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