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舞剧《神奇的满大人》
2014-11-18王京
王京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漫谈舞剧《神奇的满大人》
王京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文章介绍了巴托克创作于1919年的芭蕾舞剧《神奇的满大人》(1927年改编出了管弦乐组曲)。这部舞剧1925年在科隆首演后曾被禁演,对这部舞剧的争议较大,内容过于血腥、色情,表达的思想很难被人接受,而后人对这部作品的历史地位的认定却毋庸置疑。
神奇的满大人 舞剧 音响效果
一、关于名称翻译的出处
《神奇的满大人》(The Miraculous Mandarin),巴托克创作于1919年的芭蕾舞剧 (1927年改编出了管弦乐组曲),1925年在科隆首演后曾被禁演,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广泛地在欧洲舞台上公演。现在音乐会上演奏的一般是巴托克根据这部舞剧音乐于1928年创作的组曲,它大致包括舞剧前面的三分之二,加上一个用于音乐会的结尾。有评论说,这部作品描述的是人类愿望的不可征服的、甚至超越死亡之外的力量。
在英文Wiki对这首曲目的介绍里,Mandarin这个词之后有一个注解:wealthy Chinese man.不过现在Mandarin这个词最常见的意思应该是“普通话”(官话)或者“官”。之前想当然地以为mandarin,或者说“满大人”这个词的由来大概和清朝或满族有关系,但结果并非如此。其来源是葡萄牙语里的mandarim,最初形式则是mandarin。而且早在1524年的时候,它就出现在葡萄牙人关于中国的一篇报告中了。至于葡萄牙语中mandarim的来源,最初很多人认为它与mandador(意为“one who commands”)和mandar(意为“to command”)有关,这二者都来自拉丁语中的“mandare”。
现代的词典认为,这个词实际上是葡萄牙人从马来语中借用的,而且从马来语还可以追溯到梵语中的mantrin,意思是counselor or minister。根据马来亚大学 (University of Malaya)皇家教授Ungku Abdul Aziz的研究,该词最早被使用,是在马六甲苏丹王朝(Malacca Sultanate)时期。当时,占领了马六甲的葡萄牙人想要与中国的高级官员交涉,便借鉴了马来语中的“menteri”指代这些高级官员,可惜他们对马来语的掌握并不熟练,还在词尾添加了一个“n”。
二、情景内容及音乐分析
巴托克的这部配乐作于1919年,但是因为当时它的主题被视为是“不健康”的,所以在巴托克生前很少有机会上演。1927年,他把原作最后恶棍们杀死满大人的部分去掉,另加了一个简洁的尾声,把哑剧音乐改编成一部组曲,才于次年10月在布达佩斯上演了这个改编的作品。而直到1945年,《神奇的满大人》全剧才首次在匈牙利上演,这时,巴托克已经客死他乡了。
现在音乐会上一般演奏的是巴托克根据这部舞剧音乐而于1928年创作的组曲,它大致包括舞剧前面的三分之二,加上一个用于音乐会的结尾。《神奇的满大人》是带着很重的戾气的曲子,充满了压抑的和光怪陆离的感觉。每一个音符都在叫嚣,不和谐的味道贯彻始终。有评论说这首作品描述的是人类愿望的不可征服的、甚至超越死亡之外的力量。
《神奇的满大人》是巴托克最后一部舞台作品,巴托克仿佛一位伟大的音乐魔法师,创造出了如此光怪陆离的一番场景。循着剧情一节节地发展把整部音乐听下来,会觉得在那些细节上的表达是如此准确传神。乐队激动的喧哗声开端,描述一位少女房外热闹的城市交通。突然的安静随后定音鼓一阵猛击宣布启幕。三个闯进来的暴徒翻遍口袋,发现分文没有,就强迫这少女到窗边勾引牺牲者供他们抢劫。起初她拒绝了,但在威逼下,她还是开始跳勾引的舞蹈(用单簧管独奏)。第一个进来的是一个没有钱、很可怜又年纪较大的男人,他以一种夸张的手势向少女求爱,结果三个暴徒抓住他,把他扔了出去,强迫少女重新回到窗前。第二个进来的是一个怯弱的青年,少女和他跳舞,当发现他也没钱时,暴徒立刻把他赶走。此时,在少女身后,出现一个不一样的、用长号奏出的似乎是东方的满大人的形象。这满大人出现在门口,少女强忍恐惧,为他跳舞,从最初的害羞直到放荡不羁。满大人在默默注视中抑制着他的冲动。少女扑倒在满大人膝前,他想拥抱她,但她恐惧地挣脱了。满大人开始追逐少女,他越是追逐,少女越是恐惧,最后满大人抓住了她,俩人扭打起来,组曲以一个简短的用于音乐会的尾声作为结束。
序奏中,喧哗的乐队描绘了房间外面街道上热闹情景,这是一番典型的工业时代的景象,有着疾风骤雨一样的速度和强横的节奏,甚至还能听到由长号来模拟的汽车喇叭声。第一个被诱惑的老者夸张痉挛地向少女求爱时,加弱音器的长号奏出滑音来表现他的姿态。满大人上场前乐队制造出恐怖的气氛,在极弱的背景上,木管吹出颤抖的声音,小提琴和钢琴奏出滑音,粗野的铜管暗示着恶棍们的残忍。而满大人出现后他的主题是由长号奏出的带有东方风味的主题。当满大人的欲望被撩拨起来,开始追逐少女时,弦乐的快速音群在低音乐器凶猛的持续背景上飞奔,表现出欲望的贲张和追求的强烈。
首次接触这部作品的,一般很难接受那几乎充斥于整部音乐中的窒息般的压迫感,更无法理解那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带有暴力和色情意味的情节。有一些资料上说,这部作品脚本的作者梅尼赫特·伦吉尔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写作这部作品的,而巴托克的音乐无与伦比地表现了恐怖、怯懦和足以征服死亡的渴望。“巴托克在这部作品中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迫切感讨论了人道问题。
三、对该剧的思考
无论是管弦乐组曲,还是芭蕾舞曲,都已经能让我充分领略到剧中包含的对于暴力的暗示。它属于相对早期的巴托克作品,却始终是有待我们努力学习的,有待挖掘新内涵的作品之一。显然它一开始被禁演,因为情节上实在过于刺激、挑衅,观念上实在过于开放和超前。事实上巴托克的剧作无不是经过严密的构思,从而搭建起精巧而讽刺意味浓厚的音响结构。
作曲家在这里以张扬人道和爱情来解读巴托克的这部作品,是对巴托克的某种正面解释,但是即使满大人仅仅是受原始的肉欲支配而追逐少女又如何呢?这是残忍的现实和执著的欲望的对撞。这欲望同样具有深广的内涵,不是抽象的“爱情”可以涵括。某种意义上,巴托克是一个真诚的“恶作剧”者,他就是要挑战当时温文尔雅的中产阶级观众的道德底线,他就是要把那温情脉脉的“现实”以一种残酷而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巴托克有很多渴望,我们所有的人都有很多渴望,但是我们不知道“现实”的真正含义是深渊还是巅峰。于是所有这些渴望就在现实中被熔炼,不断地死去,又不断地被坚持……巴托克最后还是保存了一点亮色,那就是满大人的死,终究是安详的死,还是欲望满足的死?
在这部主题如此残酷、暴力甚至有点色情意味的作品中,听不到一丝的忧郁和感伤。巴托克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作曲家,但是他讨厌透了浪漫主义的那种感伤主义,也讨厌透了市民阶级的优雅和克制,所以他选择了一种粗野甚至粗鄙的表达方式。巴托克看似与世界格格不入,实际上他与那些在大地上承受着苦难的人们血脉相通。这不仅表现在他作为一个民谣搜集者在那些乡村度过的漫长岁月,也表现在他的作品里,该舞剧是其性格体现和人生诠释的经典之作。
四、版本推荐编辑
《神奇的满大人》组曲的版本,首选布列兹(Boulez)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版,DG公司1995年4D版,CD编号447 747—2。这张唱片上另有巴托克《为弦乐器、打击乐和钢片琴而作的音乐》,此片获1995年《留声机》大奖。其他的版本,可选:1.索尔蒂(Solti)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版,Decca公司,CD编号425 039—2,这张唱片上另有巴托克的《乐队协奏曲》。2.阿巴多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版,DG公司,CD编号445 501—2,这张唱片上,另有巴托克的《两幅肖像》和雅纳切克的《小交响曲》。3.拉特尔(Rattle)指挥伯明翰交响乐团版,EMI公司,CD编号CDC5 55094—2,这张唱片上另有巴托克的《乐队协奏曲》。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组曲的配器,除管弦乐队外,还有钢琴和管风琴。
[1][匈]拉约什·莱斯瑙伊.巴托克传.
[2]黄晓蓝.论巴托克《第五弦乐四重奏》.
[3]埃基松·杰尼索夫,吴祖强.贝拉·巴托克的六首弦乐四重奏.
[4]许勇三.巴托克的创作出发点[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