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镜重圆?
2014-11-18张瑜洋
张瑜洋
“'85新潮美术运动”时期,是一个充满梦想与激情的年代,时隔二十多年,岁月拉远了与那个时代的距离,然而7月26日,在今日美术馆开幕的“重现的镜子—宋陵 1985-2013”展以回顾的形式将观众再次拉回了那个时代。
本次展览主要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是文献资料,一个是作品呈现。作品涵盖了宋陵三十年来的艺术创作,呈现了其整个创作的“历史”过程。综观整个展览,用“破镜重圆”之旅来形容或许再合适不过。
破在当时
“破”在这里显然不是破旧之意。中国有句古话“不破不立,破而后立”,而宋陵就是这一精神的实践者。从展厅中呈现的早期作品《人·管道》系列、《无意义的选择》、《干扰》系列,再到近期的中国山水画。他一直在试图探索新的绘画元素,而没有选择一味的按部就班。
展厅内天然的屏障让整个展览作品具有了时代感。策展人有意在展厅开辟的“展中展”选择了宋陵最为代表性的作品《人·管道》系列,足可见策展人有意打破展厅常规的良苦用心。
从展厅中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看出,1985年宋陵就以“人·管道”系列作品参加了“'85新潮美术运动”中最重要的展览之一“'85新空间”展,运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预言了工业化发展时代的人性矛盾。并且于1986年与张培力、耿建翌等人发起,成立了“池社”。发展一片光明的宋陵,在1988年选择了留学澳洲。放弃曾经的艺术成就,选择一个陌生的环境开始新的生活,这种对生活大刀破斧的改变也是常人所不及的。离开中国当代艺术现场三十年,而后回归着实有些“再续前缘”的味道。
镜亦呈像
镜子是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物品,它扮演着一个呈现、惊醒与提示的功用。本次展览“重现的镜子”或许就在提示我们的生存境况。《人·管道》系列,呈现了麻木的人与工业时代大机器生产之间的关系,而《无意义的选择》表面是在刻画木讷的家畜,实则在刻画麻木的人群,让人想起本雅明对机械复制时代及其艺术作品的批判。在机械化养殖的工业技术时代,人和家畜拥有同样的命运。在《病入膏肓》系列里,一些羊和人的形状被宋陵有意识的装上了拉链,而拉链拉开的部分则是中国的纸钱。这是他对中国封建迷信的排斥和反叛。《干扰》系列作品则将人的脸有意的扭曲变形。现代社会的科技、电子、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困扰与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我们也像一个磁场一样,影响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和我们身边的人……宋陵以关注社会问题,关注人的角度出发,呈现和刻画了一系列当下人的生存状态或者精神状态,在这一程度上就不难理解展览主题“重现的镜子”。
镜子本身除了呈现还有警醒与提示,所以这几个系列的作品除了呈现了宋陵关注人的视角,也为生活在当下的每个人带来了一剂反思的冲剂。早九晚五的人们,麻木在车水马龙里的人们,沉浸在游戏或则乡村爱情剧、都市偶像剧的人们,整天高喊着娱乐致死却依然昏睡的人们,或许该在某刻清醒的想想活着的话题。
破镜重圆
人们常说“破镜难圆”,可是在通过此次展览,破镜重圆也不是无可能。宋陵的作品从早期关注人,到后来的作品依然关注人。他说:“我是比较关注当下的艺术家,当代艺术家应该和这个时代有一点点关系,并不是说我是这个时代的一个解说,但是应该考虑到人在这个时代的处境,我比较关注人,我们作为个体人和这个时代的一些关系,会是我创作的主要思考”。
近两年水墨热,已经成为公认的话题,虽然我们不知道这种热潮会持续多久,但宋陵在这个时期回归必然会带来很多人的非议。当看到《人·管道》系列、《无意义的选择》等系列作品之后,或许会少了几分猜测。但是我们无法评说:三十年左右的离场是否会影响他回家的路,或许这问题我们也只能交给历史,交给公众了。